壮医壮药
人三气)同步为理沦基 础,以"三道(谷道、气 道、水道)"、"两路(龙
木、火、土、金、水)学说 为理论基础(用阴阳学说阐 明人体的结构、生理、病
理及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路、火路)"学说为理论 和预防;用五行学说来阐
核心,强调"毒气"学说。 明人体脏腑组织问的相勺:
关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
中医学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 用、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几个方面,从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依 存互根、消长转化,来说明疾病的变化与发展。中医学认为,阴阳 失调、偏胜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因此调整阴阳、、,补偏 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便成为中医治疗的基本 原则。
历史悠久的壮医药,不但在历史上为本民族及兄弟民族的 健康繁衍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且现在乃至将来仍然是壮乡人 民赖以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之一,相信它今后将会为56个民 族的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健康繁衍做出更大的贡献!
1983-1987年统计,仅壮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中草药品种就达4623种之多(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 药509种,矿物药50种)在全国名列第二。其中壮医常用 药达709种。
• 壮医与汉医及其他民族医药一样,对医药的认识都是以古朴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主导, 即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且是运动、变化的,但他们之间又有诸多的区别,如壮医没有 汉医的经络学说理论,但其"三道"、"两路"理论却独具特色;虽然壮医亦以阴阳的相互 对立、相互消长、相互平衡、相互转化来解释大自然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变化,但 在具体说明和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时则用壮医特有的"三气同步"及"三道"、"两路"理 论,独具特色;壮医的病因、治则较之汉医单一,但诊法和治法却十分丰富多彩;壮 医虽然不像中医那样具有完整的方剂学,但其用药注重"毒药"、"解毒药"、"鲜药"及"食 补",疗效甚佳。由此可知,各医药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应该互相参照渗透,取长补 短,共同提高。在振兴中医的同时,挖掘整理、发展研究壮医及其他民族民间医药是 十分必要的,对丰富祖国医学的内容,完善各民族医药的理论,对各族人民的健康是 大有益处的。鉴于壮医及其他民族医药存在的诸多不足及许多民间医疗经验的失传, 使我们意识到挖掘整理工作迫在眉睫,搞好这项工作是为人类、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举
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
论核心,以辨证沦治为诊
疗特点。
~~~~~~~~~~~~~~~~~~~~~~~~ 壮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我国传统医 学做出贡献。在病因方面,对"毒"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治毒的经验更丰富;在诊法方面,壮医的目诊、甲诊、指诊 等都有丰富而系统的内容;药物方面,许多壮族地区出产的 常用药物如肉桂、田七、蛤蚧等,早已成为中药宝库中的一 员,还有不少新药正在研究开发,如金花茶等,有的则等待 我们去挖掘;在治疗方面,壮医的外治法,如药线点灸疗法、 药罐疗法等,大大地丰富了祖国传统医学的内容。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近年来研究成功的“舒洁药物 文胸”、“产妇春浴液”、“神女乐”洗浴液、“童热 清”口服液、“胎黄消”口服液等药械,大都是在壮医 验方秘方的发掘整理基础上提出来。
结束语
• 通过以上壮医与各民族医药在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则治法等方面的异 同比较可以得知,各民族医药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俗,都是各族人民长 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他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各族人民经过千百年的艰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渐产生了保健意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疾病的相互关 系,了解疾病发生的原理,并根据所站立的不同角度,各总结出一套用来解释人体生 理病理的说理工具,从而形成本民族医药的理论基础。再通过"神农尝百草"的实践活动 及总结生活经验,逐渐了解各种动植矿物的药用价值,产生理性认识,总结归纳,提 高升华为一定的理法药方,构成一整套完整或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 为本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巨大作用。
措。让我们为振兴中医、振兴民族医药而共同努力!
谢谢观赏!
壮医壮药与中医中药的不相同点
壮医壮药特点
中医中药特点
•
壮医认为"毒虚致百病":" 毒"指各种毒物,如毒草、 毒树、毒虫、毒蛇、毒水、 毒矿、毒箭等;"虚"指人
•
中医认为病因多种多样, 主要有六淫(风、寒、暑、 湿、燥、火)、七情(喜、
体正气不足(主要指对毒的 怒、忧、思、悲、恐、惊)、
抵抗力下降及自身解毒功 能较弱,也包括体内运化 能力和防卫能力相应减弱)。 当正虚毒侵时,则"三道"、
壮医壮药
PK
中医中药Βιβλιοθήκη 壮医壮药与中医中药的相同点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是古人探索宇宙本源、 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壮医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 万变皆有阴阳起,此即阴阳为本。
壯医与中医对“阴阳”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的。壯医同样认为 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变 化的反应结果。但在装医学中更有一种“阴盛阳盛”的新概念。这 在中医学阴阳理论中是从未提及的。其形成与取类比像的认识方法 有。
毒药和解毒药的广泛应用,是壮医的重要诊疗特色 和突出贡献。
主产或特产于壮族地区的壮药资源,具有广阔的开 发前景。如罗汉果、肉桂、八角、金银花、蛤蚧、蚺蛇、 葛根、花粉、广豆根、广西血竭、广金钱草、扶芳藤、 大黑山蚂蚁、灵香草、木棉花朵等等。特别是田七的开 发和综合利用,已受到专家的高度重视。
广西已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中成药,如正骨水、 云香精、中华跌打丸、金鸡冲服剂、鸡骨草丸、炎见宁、 三金片、百年乐、大力神等,多是在壮医验方秘方或其 他民间单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提高而成。这些具有地 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药,功效显著,且不易仿制。
各具特色的治疗方法。
祛邪后扶正,先扶正后祛邪)。 5.调理气血关系。6.因时、
临床上以辨病治疗为 主,结合辨证和辨症。
因地、因人制宜。治疗方法主 要有:内服法、外治法、针灸 疗法、火罐疗法、气功疗法、
按摩推拿疗法、导引疗法、心
理疗法、刮痧疗法等。
理论基础
• 壮医以三气(大、地、 • 中医以阴阳五行(五行指
疠疫、饮食(包括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劳 逸、外伤、痰饮、淤血。
"两路"阻滞,影响三气同
步,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
病
诊断
• 壮医诊断重视目诊, 多种诊法合参,包括 问诊、闻诊、脉诊、 甲诊、指诊、腹诊等。
• 中医诊法包括望、闻、 问、切四大法,注重" 四诊合参"。
治疗原则
• 壮医的治疗原则为:
• 中医的治疗原则为:1.治病 求本。①正治(寒者热之、热
调气、解毒、补虚。 治疗方法分为两大法:
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 之)、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 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外治法和内治法。外
②治标与治本(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治法包括针法、灸法、 拔罐、熏蒸等30多种
2.调整脏腑功能。3.调整阴 阳(补其偏衰、损其偏盛)。 4.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