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开题报告各位博士研究生:为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工作,在填写后面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前,请认真阅读下文《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规定》。
登记表仅作为开题报告的格式,所留的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行办法》中“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保密专业除外”的要求,我院研制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答辩网上公告系统”,现已上网运行。
请全体研究生注意在张贴开题、答辩布告的同时,使用此系统。
从20xx年1月1日起开题、答辩的研究生都须在网上公告,否则开题及答辩无效。
在完成表格中的论证内容、导师签署意见、通过评议组专家评议、教研室以及院系签署意见后,请将《登记表》用A4纸打印1份,博士生请提交给研究生院学位办(从20xx年9月开始要求博士生到设在校图书馆的查新站对开题报告进行查新工作,故请同时提交查新结果1份)。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规定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又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为了切实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开题报告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位论文选题选题是学位论文成败的关键。
因此要求导师、导师组及研究生本人要十分重视选题工作。
研究生应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求达到前沿性、交叉性、急需性、实用性、创新性、可行性。
具体要求如下:1.选题必须具有学科的前沿性;2.在选题上要注意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3.选题要重视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4.选题要注重实用性,要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5.选题的指导思想、技术路线等,必须有创新性,同时还应与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6.选题要考虑到完成论文的可行性(如:经费、实验仪器、设备、加工、资料等)。
选题不易过大,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查新开题报告是对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等的论证,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和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必须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循本规定有关要求,否则,将不允许研究生进入论文阶段。
(一) 开题报告的准备工作:1.开题前,研究生必须做较全面深入的调研工作,并写出详细的调研报告。
2.研究生必须写出开题报告的书面论证材料和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
3.凡需进行论文开题的研究生,应从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并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
(二)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1.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2.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附主要参考文献);3.选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5.选题的创新点(选题的前沿性、急需性、学科交叉性、应用性等);6.选题研究及论文工作计划;7.预期研究成果。
(三) 对开题报告的查新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完成后,要求送交学校“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设在校图书馆)进行查新,并获得查新结果。
(四) 开题网上公告:凡拟开题的研究生,必须提前1周在研究生院网页上按规定的格式进行公告。
三、对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管理1.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由学位办负责管理,各院(所、部)具体组织实施。
2.各院(所、部)或教研室应组成开题报告评议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评议。
博士生开题报告评议组不少于5人,硕士生不少于3人,设组长1 人,导师不能担任组长。
评议组的职责是:按照有关规定对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认真的评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开题报告提出具体评议意见,并给出通过或暂不通过或重新做开题报告的结论。
3.凡未通过开题报告,需重新做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应根据评议组意见,进行认真调研、充分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再次做开题报告,直至通过。
4.若未通过开题报告而自行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的,研究生院学位办将不接收其学位申请。
5.已通过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因某种原因更改选题,则需重新开题;若只是在原选题基础上拓宽或缩小研究范围,则须向学位办提出书面报告备案。
6.研究生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但最晚必须在学位论文答辩前6个月完成开题工作。
7.开题报告工作结束后,博士生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1份)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查新结果(1份)提交学位办。
选自《研究生管理工作手册》(20xx年8月第四次修订版))学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学科专业: 论文题目: 研究生姓名: (博士)导师姓名: 所在院系: 开题日期: 研究生院二OO八年制填表说明一、填表前,请认真阅读学校《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开题报告的规定》。
表中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
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封面中“学科专业”请博士生严格按规定的二级学科、专业名称填写。
三、填写表中第一页“简表”时:对于“选题类型、选题来源、经费来源”三项内容,请把各自所选字母填入项目后面的空格中。
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的研究属于后者;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标志: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后者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
“摘要”的填写请严格按所留空格逐格填写。
四、表中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所列项目是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须逐项、逐条进行详细论证、填写,所留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页码按顺序编。
五、表中第五页中各意见栏须由有关人员亲笔填写,不得打印。
开题报告评议小组组成要求:博士生至少5人,硕士生至少3人,每组设组长1人,且研究生本人的导师不能担任组长。
六、表格完成后,请用A4纸装订成册1份,博士生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同时须提交1份查新报告)。
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标志: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后者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
-1-本栏填写不下,可加续页。
-2--3--4-注:博士生开题报告评议组至少5人,硕士生至少3人,其中组长1人,但导师不能担任组长。
-5-第二篇: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3200字对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建议——给博士生徐敏同学的一封信徐敏同学:你好。
原来说上课完马上给你回信,结果一些事情又拖了下来。
你的资料工作做得很扎实,这是华师的训练非常好的一面。
我自己也一直得益于这种训练,并因此而对我的导师们深怀感激。
以下我主要挑你的问题。
我自己对周作人并未做过研究,只有非常肤浅的了解,我的挑剔主要是从你的方法方面。
首先,你的研究综述里,对他人的工作成绩陈述较多,但是别人的问题在哪里?所有这些研究的局限和不足在哪里?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方法的问题、哪些是材料的问题、哪些是研究者自身的观点或角度的问题,你对这些问题似乎缺乏考虑,因为我从你的综述里没有看到。
但是,如果不深入到这个方面,你的突破方向又如何确定呢?除了能比别人叙述得更具体系统一些,你还能做出什么?我们做研究综述,不是为了仅仅为了陈述信息,实际上所有的形式要求都是方法的要求,方法是使你的研究具有科学性的保证。
在写作过程中,始终要重视每一个部分(以及总体上的)框架和焦点的设计。
综述里思考的框架是你陈述的材料,但是焦点要落实到进展和进展中的问题上,而思路要进入到这些进展背后的动力上:是什么支配研究者关注到那些问题,又是什么使他们放过了另一些问题?最后你的结论要归结到研究中的盲点上,这样你的研究综述就达到目的了,那些盲点和空白,那些被错过的缺失和疏忽,就正是你要大展身手的地方。
说大展身手,不免用词浮躁,事实是需要你小心辨析和求证的地方。
在小心翼翼的工作里你或许就能发现别人未曾涉及的地方。
第二,如果你在综述里把目前研究中的问题找到了,同时分析进入到了这些问题背后方法的特征,那么下面你要做的工作就是提出自己的工作方法。
这里主要是对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的界定,同时这种界定包括一个理论的归纳——我探讨的是一个历史现象问题,但是这个历史现象指涉到一个理论问题。
具体来说,你的周作人研究指涉向哪个理论问题呢?你在论述本文的创新之处中,提到的方法太多,但是哪一种是你具体探讨过的,真正适用于你的研究对象的方法,这一点不清楚。
你在综述二里提及了(即“二、学术价值及理论意义”),你要知道,开题报告里这个部分不是平白无故让你写这个问题的。
这个部分是要求你必须思考别人的研究理论上的盲点在哪里,你的突破理论上依据在哪里,你要非常重视这个理论意义问题。
我们的研究生一般都最不会写这个,他们常常是泛泛地提到自己要用各种方法,反正是新的,但是对自己要运用的方法没有探索,这个方法是空泛的,因为任何方法都不能直接贴到对象上,要经过一系列的论证的过程,才能融会到你的研究对象。
也只有这样,从你的研究过程中,产生对这个方法的创造性的运用,才有新的结论出来,证明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发展了理论方法——以新的方式或新的结论更新了这个方法。
如果你看《中外文学》上的一些论文(台湾出版的),或者一些外国学者的论文,会发现他们的文章中有长篇的对某一理论的阐述(我自己因为也做过香港有关学术刊物的评审,所以对此有所了解)。
这是国外训练的一种方法,就是要求做理论阐述,然后是理论的运用(具体对作家、作品、现象的分析)。
我们国内的学生比较常见的就是就事论事,所谓观点带材料,观点总是具体观点,而不是一种理论观点,原因在于不理解为什么要做理论阐述。
理论阐述要求的是,你对研究对象所指涉的理论要做阐述。
这个阐述的意义在于,你要界定,你所研究的现象的理论属性是什么(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或现象学)?它所具有的学科特征是什么?如果你看福科的书,会发现他的整个思路都是这样:知识背后的运作过程是什么?我有一个学生做论文《王小波的小说艺术》,他的观点很好,抓住了王小波小说的虚构性、超现实性等艺术特征。
但就是没有对这个小说艺术的虚构理论做一番探讨。
这个虚构性实际上包括了小说的终极秘密,是从塞万提斯以来的现代小说家一直追求的目标,所有的小说形式的革新都在这种虚构方式上发生。
可是我的学生只是在他的研究范围里游走,没有去在中西小说更大的范围里去探讨这个虚构叙事的理论,尤其是探讨虚构的超现实特征及其现代形式上。
这不仅影响了他的论文的理论深度,实际上也局限了他在具体研究中的突破性——他不能凸显王小波在虚构一极上对中国现代小说以及小说未来形式上的开创意义。
这个论文的指导是我自己的一个教训,因为学生不足反应了我的不足,我意识到了问题,但是没有对学生做出方法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