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院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0一四年目录《药用拉丁语》教学大纲 (1)《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4)《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12)《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20)《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27)《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30)《药用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34)《生药学》教学大纲 (39)《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45)《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49)《药理学》教学大纲 (56)《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73)《药剂学》教学大纲 (79)《药学英语》教学大纲 (84)《制药工艺学》教学大纲 (89)《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93)《生物技术制药》理论教学大纲 (97)《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 (10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教学大纲 (112)《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大纲 (116)《药物毒理学》教学大纲 (119)《药品质量管理和检验》教学大纲 (126)《药用海洋生物学》教学大纲 (129)《药学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133)《新药研究与开发》教学大纲 (136)《波谱分析》教学大纲 (139)《海洋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142)《药用拉丁语》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用拉丁语英文名称:Latin for Pharmacy课程编号:B21092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课程总学时:8学时总学分:0.5应开学期:第2学期教材名称:《药用拉丁语》(孙启时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先修课程:无编写人:胡碧煌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拉丁文是一门古老的语言。
目前,拉丁文作为工具性科技用语,广泛应用于在生物和医药学领域。
药用拉丁语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设立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更好地学习药用植( 动) 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等课程的需要, 另外在国际学术交流、文献检索、科研论文的发表等方面也离不开拉丁语知识。
处方是医师根据病情需要为病人开写的药方,也是药师发药、配药和病人取药的书面凭证, 是重要的医疗文件。
一般情况下, 标准处方都应采用拉丁语, 只有前记和后记用本民族文字书写, 其余均要求使用拉丁语。
药学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一定比例会从事药房工作, 需要学习拉丁文,把处方中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翻译为本民族的语言注明在所发药物的容器或包装物上。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掌握拉丁语的字母、字母发音、拼音及读音规则;2、掌握和熟悉一定的拉丁语的语法知识;3、熟悉和掌握动、植物学名命名法,生药的命名,中药制剂及其他药物制剂命名;4、掌握处方基本格式及以及处方中常用的缩写词。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药品命名和处方4大部分,但只安排0.5个学分,仅8学时。
讲授一门对学生来说几乎陌生的外语课程, 时间短、课程任务重。
第一章语音1、拉丁语字母的名称、发音、拼写和书写2、字母的音变规则3、双元音和双辅音4、音节、音量和重音第二章语法5、拉丁语品词、名词概论6、名词的第一变格法7、名词的第二变格法8、第一种形容词9、名词的第三变格法10、第二种形容词11、名词的第四变格法、名词的第五变格法、不变化名词第三章命名12、动物、植物学命名规则、生药的命名13、药物制剂的命名第四章处方14、处方的书写15、处方中常用的缩写词(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拉丁语的字母、字母发音、拼音及读音规则;2、掌握和熟悉一定的拉丁语的语法知识;3、熟悉和掌握动、植物学名命名法,生药的命名,中药制剂及其他药物制剂命名;4、掌握处方基本格式及以及处方中常用的缩写词。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方法药用拉丁语的教学既要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又要密切联系医药实际, 做到学以致用。
1、让学生认识药用拉丁语的重要性药用拉丁语是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药用拉丁语与专业息息相关,因此, 掌握药用拉丁语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学生学习药用拉丁语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把药用拉丁语课程的内容和重点吃透, 还要把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
3、采用以幻灯片为主、动画和板书为辅的多种教学手段;4、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和课后开放式复习思考题的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五、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实验考核,平时课堂考核,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30%,考核依据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堂提问交流等。
六、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书目(一)教材《药用拉丁语》(孙启时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二)主要参考书目《医药拉丁语》(李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Botany课程编号:B21093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课程总学时:24学时总学分:1.5应开学期:第3学期教材名称:《药用植物学》(第5版)(郑汉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适用专业:制药工程与药学等专业先修课程:药用拉丁文编写人:刘富平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病和保健作用的一门科学。
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
中药种类众多,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植物,所以药用植物学和中药的品种、药材的评价,临床效用以及中药资源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因而本学科在药学专业的课程中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专业需要的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研究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中药的规范化种植,中药生物技术,研究中药质量、开发中药资源和培养继承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应用型人材奠定良好基础。
药用植物学基本内容分为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及其内部构造,以及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并注意介绍国内外药用植物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是目前我国进行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学科。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和野外实习。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模型、图表、切片、多媒体教学等教具和声象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充分注意实验课教学和野外实习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在中药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药用植物学的内容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1、药用植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3、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式:课程讲授、自学。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2、熟悉可供显微鉴别的主要后含物和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
3、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增殖。
教学内容:1、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2、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3、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
4、植物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单倍体等与药用植物育种的关系,以及与植物分类的关系。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实验。
第三章植物的组织目的要求:1、掌握组织类型、结构特征和分布。
2、熟悉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类型。
3、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及其在中药领域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1、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2、维管束及其类型。
3、组织培养的含义和在中药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实验。
第四章植物的器官目的要求:1、掌握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和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类型;根和茎,特别是地下茎和根的区别;地上茎中的缠绕茎和攀援茎,甸甸茎和平卧茎的区别;小块茎和块茎,小鳞茎和鳞茎的区别;根、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叶形的原则及常见叶形、叶序。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形态构造特征和类型;2、熟悉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点;花和花序的类型,花程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构造。
常见药用植物果实和常见药用植物种子。
3、了解根的异常构造;芽及其类型;棵子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
茎的异常构造。
解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含义及其应用。
花图式;花的生殖功能和花的组织构造;果实和种子的组织构造。
教学内容:1、根的形态和类型(定根、不定根),根系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
2、根的变态(贮藏根,支持根,气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和寄生根)。
3、根的生理功能。
4、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
侧根的形成。
5、茎的形态特征:节,节问。
顶芽和腋芽。
长枝和短枝。
叶痕,托叶痕,芽鳞痕和皮孔。
6、芽及其类型:定芽(顶芽、腋芽和副芽)和不定芽。
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被芽和裸芽。
活动芽和休眠芽。
7、茎的类型:木质茎(乔木,灌木,木质藤木)。
草质茎(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草质藤本)。
直立茎。
缠绕茎。
攀援茎。
甸甸茎。
8、茎的变态:地上茎变态(叶状茎或叶状枝,刺状茎或枝刺,茎卷须,小块茎,小鳞茎,肉质茎)。
地下茎的变态(根茎或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
9、茎的生理功能。
10、茎尖及其发展。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异常构造。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11、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
12、叶片的形状(叶全形、叶端、叶基、叶缘;叶片的分裂;叶脉;叶片的质地;叶表面附属物;异形叶性)。
13、单叶和复叶(三出,掌状,羽状,单身复叶),叶序(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14、叶的变态(苞片,小苞片,总苞片,鳞叶,刺状叶,卷须叶,捕虫叶)。
15、叶的生理功能。
16、双子叶植物叶片的一般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片的构造特点。
17、气孔指数,栅表比,脉岛数。
18、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花梗,花托;花萼,花冠(离瓣,合瓣),雄蕊(组成,类型),雌蕊(组成,类型,子房位置,胎座,胚珠类型)。
19、花的类型:完全花与不完全花;重被花,重瓣花,单被花和无被花;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辐射对称花和两侧对称花。
20、花程式和花图式;花序的类型:无限花序,有限花序和混合花序。
21、花的生殖功能:传粉和受精(花药和胚囊的发育:花粉粒的产生);花的组织构造(示例)。
22、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类型:真果和假果,单果(肉果--浆果、柑果、核果、瓠果、梨果;干果一裂果和不裂果的各种类型),聚合果和聚花果;果实的组织构造(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