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供暖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建筑供暖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录目录 (1)第1章设计概况 (3)第2章设计参数 (4)2.1 地点 (4)2.2 室外气象参数 (4)2.3 室内温度参数 (4)2.3 热媒参数 (4)第3章热负荷计算 (5)3.1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5)3.1.1基本要求 (5)3.1.2基本耗热量的计算 (6)3.1.3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 n (6)3.1.4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 w′ (7)3.1.5温差修正系数a值 (7)3.1.6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的确定 (7)3.1.7传热面积F的确定 (9)3.2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10)3.2.1朝向修正耗热量 (10)3.2.2风力附加耗热量 (10)3.2.3房高附加耗热量 (11)3.3冷风渗透耗热量与冷风侵入耗热量 (11)3.3.1冷风渗透耗热量 (11)3.3.2 缝隙法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 (12)3.3.3冷风侵入耗热量 (13)3.3 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校核 (14)3.4 热负荷的计算过程及热负荷表 (16)第4章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 (17)4.1循环动力 (17)4.2供、回水方式 (17)4. 3系统敷设方式 (18)4. 4供、回水布置方式 (18)4.5工程方案确定 (19)第5章散热器的选择与计算 (19)5.1 散热器的选择与布置 (19)5.1.1散热器的选择 (19)5.1.1散热器的布置 (20)5.2散热器的计算方法及步骤 (20)5.2.1一般要求 (20)5.2.2散热器面积的计算 (21)5.2.3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21)5.2.4散热器传热系数及其修正系数 (22)5.2.5散热器片数或长度的确定 (23)5.3计算过程及表格 (23)第6章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管材及附件 (24)6.1一般要求 (24)6.2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25)6.2.1沿程阻力损失 (26)6.2.2局部阻力损失 (26)6.2.3管段流量 (26)6.2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及水力计算表 (27)6.3管材及附件 (27)参考文献 (28)第1章设计概况本次设计的任务是沈阳市欧龙小区住宅小区户内采暖系统设计。

整栋楼共六层,八个单元,每单元2户,总建筑面积8070.64平方米。

热源为独立锅炉房。

第2章设计参数2.1 地点辽宁省沈阳市(北纬41°46′,东经123°26′;海拔41.6m )2.2 室外气象参数冬季:室外温度:-20℃;冻土深:1.39m大气压力:102020Pa冬季平均风速:3.2m/s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2.3 室内温度参数卧室、客厅:18℃厨房:15℃卫生间(含淋浴):25℃楼梯间:12℃2.3 热媒参数供水温度t g­=85℃ρg=967.96kg/m3回水温度t h=60℃ρh=983.24kg/m3第3章热负荷计算3.1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3.1.1基本要求1.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确定:(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3)加热由门、空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4)水分蒸发的耗热量;(5)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6)通风耗热量;(7)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8)热管道及其它热表面的散热量;(9)热物料的散热量;(10)通过其它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注:1 不经常的散热量,可不计算。

2 经常而不稳定的散热量,应采用小时平均值。

2.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应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3.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

与相邻房间温差小于5℃,且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尚应计算其传热量。

3.1.2基本耗热量的计算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Q′=KF(t n-t w′)a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F—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2t 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 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a—温差修正系数。

3.1.3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 n设计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4℃.2.工业建筑的工作地点,宜采用:轻作业18~2℃重作业14~16℃中作业16~18℃过重作业12~14℃注:1.作业种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2.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100m2)时,轻作业时可低至10℃;中作业时可低至7℃;重作业时可低至5℃.3.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浴室25℃更衣室25℃办公室、休息室18℃食堂18℃盥洗室、厕所 12℃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的室内温度可按照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标准、规范执行。

3.1.4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 w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本设计中沈阳市室外设计温度经查表为-23℃。

3.1.5温差修正系数a 值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按表3-1选取。

表3-1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3.1.6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的确定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公式:wj n w i i n R R R R K ++=++==∑111110αλδα式中 K —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 2·℃);0R — 围护结构的总热阻,m 2·℃/W ;n α ,w α — 围护结构内表面、外边面换热系数,W/(m 2·℃);n R ,w R — 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外表面传热阻,m 2·℃/W ;— 各层材料层的热阻,m 2·℃/W 。

2.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n α按表3-2选取。

表3-2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n α值3.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 α值按表3-3选取。

表3-3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 α值4.地面传热系数的确定地面地带划分如图3-1。

j R图3-1 地面传热地带的划分非保温地面各个地带的传热系数按表3-4选取。

3.1.7传热面积F的确定围护结构传热面积F的确定方法见图3-2。

图3-2围护结构传热面积尺寸丈量规则3.2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

3.2.1朝向修正耗热量朝向修正率:北、东北、西北0~10%东、西—5%东南、西南—10%~—15%南—15%~—30%注:1 应根据当地冬季日照率、辐射照度、建筑物使用和被遮挡等情况选用修正率。

2 冬季日照率小于35%的地区,东南、西南和南向的修正率,宜采用—10%~0,东、西向可不修正。

3.2.2风力附加耗热量风力附加率: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高出的建筑物,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附加5%~10%。

本设计位于城市中,不考虑风力附加。

3.2.3房高附加耗热量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楼梯间除外)的高度附加率,房间高度大于4m 时,每高出1m 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15%。

注:高度附加率,应附加于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其它附加耗热量上。

综上所述,供暖房间通过围护结构的总传热耗热量Q '可用下式表示:()()()f ch wn g x x t t aKF x Q ++'++='∑111 式中:ch x —朝向修正率,%;f x —风力附加率,%;g x —房高附加率,%。

3.3冷风渗透耗热量与冷风侵入耗热量3.3.1冷风渗透耗热量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加热由门窗缝隙深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28.02w n w p t t L c Q '-'='ρ 式中:0.28—单位换算系,1kJ/h=0.28W ;2Q '—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 ; p c —冷空气的定压比热容,p c =1kJ/(kg ·℃);wρ'—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 3; L —渗透冷空气量,m 3/h ;n t —采暖室内计算温度,℃;t'—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w3.3.2 缝隙法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对于多层(六层及六层以下)的建筑物渗透冷空气量L可根据不同的朝向,按下列计算公式确定:l LL=n式中:L0—通过每米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渗透冷空气量,m3/(m·h),可按当地冬季室外平均风速,采用表3-6的数据确定;l—外门窗缝隙的长度,m,应分别按各朝向可开启的门窗全部缝隙长度计算;n—单纯风压作用下,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它是考虑到整个冬季里,非朝向主导风向的那些缝的平均渗透对房间热负荷的作用而引进的修正系数,可按表3-7选取。

表3-6 每米门、窗缝隙渗入的空气量表3-7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3.3.3冷风侵入耗热量采用门基本耗热量附加率的方法计算侵入冷风耗热量。

计算公式如下:m j Q N Q ••'='13式中:N —外门的冷风侵入附加率;m j Q ••'1—外门的基本耗热量,W 。

外门的冷风侵入附加率按下表选取:当建筑物的楼层数为n 时:一道门 65%×n两道门(有门斗) 80%×n三道门(有两个门斗) 60%×n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主要入口 500%注:1 外门附加率,只适用于短时间开启的、无热空气幕的外门。

2 阳台不应计入外门附加。

3.3 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校核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物内,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值,确定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ny e w n t t t a α∆-=••)(R min 0 式中:min 0R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W ;y t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n t 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e w t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a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见表3-1;n α—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见表3-2.注:1 本公式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 砖石墙的传热阻,可比上式的计算结果小5%。

3 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

4 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组,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 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气外墙最小传热组,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的要求。

允许温差值按表3-8选取。

表3-8 允许温差值ty注:1 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3-9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