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八大劲法一:掤太极拳八大劲法一:掤拳论曰:“掤劲义何解。
如水负行舟。
先实丹田气。
次要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
开合一定间。
任有千斤重。
飘浮亦不难”。
掤,屈臂呈弧形举于体前,掌心朝内,力达前臂外侧。
向外走勁叫掤。
掤的位置以人的关节或拗处为佳,这些部位一旦掤住,对方不易化脱。
掤劲要以意贯注下丹田(会阴穴),引气使手臂向前上方沿立圆离心旋转。
掤劲是48式太极拳八劲之本源,是48式太极拳最基本的劲,一般把向上、向前、向外的劲统称为掤劲。
掤为进攻之法,是向外的弹性劲,在做掤手发劲的时候,意想命门穴,去找前腿胯旁的环跳穴,实际就是一项腰胯之劲。
意想掤手臂与腰胯相连,并意念远放,虽然向前撺(向前蹭步)但后足意念插在地下,此时的掤劲就非常充实。
使用时要求圆转灵活,忌“滞板迟重”。
拳谚云:“手从腰出,劲大如牛,腰在手后跟,劲大如雷霆”。
在练掤手发的腰胯劲时,意想“腰中摧手走,踢打摔拿九拾九”。
掤劲、是各劲之源,有了掤劲其它劲很快生成。
48式太极拳的八种劲力中,都含有掤劲,这种掤手暗劲和弹劲都从腰间滋生。
只有骨坚,才能骨髓满,骨髓满则内气腾然。
学习48式太极拳要掌握气沉丹田,丹田在人体肚脐下方,当练到气沉丹田时,腹部会有中暖意,此时可以爆发无穷的力量。
太极拳八大劲法二:捋拳论曰:“捋劲义何解。
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时力。
轻灵不丢顶。
力尽自然空。
丢击任自然。
重心自维持。
莫被他人乘”。
捋,臂呈弧形,单手或双手向左(或右)侧后牵引叫捋。
臂需外旋或内旋,动作走弧形。
捋的关键动力在于腰腿与意气而非手臂。
以捋发劲时,须全身精神贯注,眼神更须注视对方,捋劲要以意贯注祖窍穴,引气使手臂由前伸回收;并向左或右沿平圆旋转。
捋劲可以补其它发劲的不足。
捋法即用单手或双手黏住对方腕与肘,引进落空并顺势发劲之法。
也把横向引化称为捋捋为化解之法。
可为顺敌之势而取之,舍己从人,变被动为主动。
形式上有定步捋和退步捋及转身捋等。
正确有效地实施捋法,需以懂劲为前提,知己知彼,引进落空,以退为进,做到随机应变。
捋可破掤,亦可化解其它进攻之手,并粘其腕,向左右上下引进落空,使对方重心不稳而跌扑。
太极拳八大劲法三:挤拳论曰:“挤劲义何解。
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
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
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
跃然声铿锵”。
挤,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扶于屈臂手的腕部或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走勁叫挤。
挤时不可过高或过低,挤不能用手臂之力而要用腰腿勁,再加以意气。
挤劲要以意贯注夹脊穴,引气使双手相合推出。
挤法:即用前臂或手臂相搭挤向对方,使其失去平衡的技法。
通常用另一只手在挤手内侧助力。
“挤”在实战中可顺敌之势,变在敌先,劲力集中在一方,乘虚直入,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为进攻之法。
在形式上,手臂圆环、身形如弓、手背向外,劲力则方向向前,进中寓后坐之意。
在运用时,把意念放在脚底,先想后脚,再想前脚,此时夹脊穴去找前脚下的涌泉穴,也叫寅与卯相合,要虚中含实,并迅速转换。
这时则产生势不可挡的挤劲。
太极拳八大劲法四:按拳论曰:“按劲义何解。
运用似水行。
柔中寓刚强。
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澎满。
逢洼向下潜。
波浪有起伏。
有孔无不入”。
按,引而后发为按。
单掌或双掌自上而下为下按;自后经下向前弧行推出为前按。
按中有开合之意,并含有由前往后的纵向圆弧动作。
如果只是直按,既不会有太大的效用,也易为人所制。
按的开合须与手脚相应,前进后退有升降之势。
艺高者用按法以起步为虚,落步为实,虚则为引,实则为发。
按需要腰腿劲,并加以意气,眼神注视对方,虚领顶劲。
按劲要以意贯注膻中穴,引气行向下丹田(会阴穴),使两手臂回屈,两手心下按。
按法即用手指手掌接触对方向前或向下推按之法。
“按”主要是防守化解之法。
可将敌来势阻截,并引而向下,卸于无形。
似如天际来水,顺流入海。
在形式上以手心向外、下,迎截外劲。
身体重心后坐稳固,劲力则走中下盘。
在人体取按式时,则意想胸部膻中以上是空虚的,这样双手则产生按劲。
在运用此法时,双手随同身体之左转而转向左方,手心朝下双按,双目意欲入地三尺。
意想自身在楼上,双手扶在栏杆上往下观望。
太极拳八大劲法五:采拳论曰:“采劲义何解。
如权之引衡。
任你力巨细。
权後知轻重。
转移只四两。
千斤方可平。
若问理何在。
斡捍之作用”。
采勁是以手抓对方手腕或肘部,往下沉采,其效用与捋相似,可在敌重心前倾时,乘机施以采勁使其更向前倾。
采时发勁并非在手,如只用手勁采功效小,采时应用腰腿勁,并加以意气。
采时自己要保持身体中正,沉腰坐腿,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气沉丹田,眼神下视。
以此来破坏对方重心。
采劲要以手指拢握对方的手腕或肘关节,用意由性宫(卤门)引气经肺俞穴直下涌泉穴,向下顿挫牵引。
采法即用手采执对方指、腕、肘肩等活关节,以控制对方之法。
采劲为变守为攻之法,配合沾粘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瓦解敌之进攻,并进而引其失势,迫其跌倒。
在运用采法时,要求劲力直中求曲,点中含面,并且以顺为主。
神意则如水银泻地,随曲就伸,与敌一体,达到我顺敌背。
在身体方面须求人体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似一根立轴,可左右旋转。
王西安先生说:“在采的过程中,须以意念为主,并且腰、裆、腿、呼吸都必须相应配合得当,才能采得刚猛迅速。
这些捋加采,采加挒,是相互并用,综合运用的。
在运用时要灵活机动,能捋则捋,不能捋则采,不能采则挒,翻变连环,以不能让彼跑掉为原则”。
太极拳八大劲法六:挒拳论曰:“挒劲义何解。
旋转若飞轮。
投物於其上。
脱然掷丈寻。
君不见漩涡。
卷浪若螺纹。
落叶堕其上。
倏尔便沉沦”。
挒勁有横挒、采挒等法,横挒是双手横向掳带的上肢动作。
要借助腰腹转换时的弹性发勁,勁达双手。
挒劲用在捋或采之后,其方法是一手按住对方的臂,另一手即用手背反挒人之领际使对方后仰跌倒。
挒劲要用意由中丹田引气经两肋上达卤门,以手抓截对方反关节横向弹抖。
挒法就是扭转对方腕、肘、肩等活关节的技法,或以手背横击之法。
“挒”为攻守合一之法。
在锁住对方的基础上,侧向外或向内横向牵动,使其被动。
运用时自身的肩、肘、腕、胯、膝、足六大关节都要松开,这样运用挒法才便利随心。
劲力配合身体旋转之劲,迅猛快脆。
太极拳八大劲法七:肘劲拳论曰:“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
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
连环势莫挡。
开花捶更凶。
六劲融通後。
运用始无穷”。
肘法:即以肘部前击或用肘部化引的技法。
肘为人的二门,较手短,发之得势也较手猛,可直攻人的心窝,可谓毒手。
发肘勁时,要肘膝相合,要用腰腿勁,再加以意气。
肘劲要以意引气由涌泉上行经尾闾、两肋至肩井穴,用肘向外靠击。
“肘”是一种集中使用肘部力量的近身击敌之法。
并具有较强的杀伤力。
在形式上多以爆发劲、短劲等常见。
神意则充沛饱满,击如摧枯拉朽,左右逢源。
拳谚云:“远拳、近肘、贴身靠”。
在运用肘法时,要上实,中下为虚,也就是说,忘掉身体的中下盘。
好似身体的中下盘被水淹没,只有肩、肘部露在水面上。
同时意想前臂手之劳宫穴去摸前臂的肩井穴,后手中冲穴(中指尖)去找前臂的曲池穴(臂窝处);右膝去找右肘。
此时肘劲非常整,威力也非常之大。
太极拳八大劲法八:靠劲拳论曰:“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
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
一旦得机势。
轰然如捣碓。
仔细维重心。
失中徒无功”。
靠勁是指用肩背撞靠对方,其势比肘更为凌厉。
靠勁一般用于己身与敌距离极近,肘被闭而不能发勁时。
靠时自己身法要中正,肩与胯合,不能用肩背硬撞敌人,而是在己身与敌皮肤稍有接触之际,用腰腿勁,再加上意气,用周身合一的整劲来撞靠对方。
靠劲要以意引气由涌泉上行至玉枕穴,以肩、背向外撞靠。
靠为进攻之法。
可运用全身各部位发劲,也多用于近距离搏击。
在做此劲时,意念在脑后之玉枕穴,此时眼神远放。
下盘则意想脚下空,似踩在棉花上,此时则靠劲顿生。
由于弓步,前脚为实脚很难做到空松,但只要意想前腿欲提膝向前走路,就够了。
总之每一靠皆整体之力,有时与挤、肘相配合,辅之以撞、砸等法。
靠有多种,如肩靠、背靠、胯靠等,属近身攻敌之法。
拳谚云:“远拳、近肘、贴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