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对标分析”在加油站油品盈亏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对标分析”在加油站油品盈亏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对标分析”在加油站油品盈亏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杨垒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第10期
摘要:由于产生加油站油品盈亏因素很多,定量定性难度较大,但同一油源地、同一区域、环境条件相近的加油站,油品盈亏量虽不一定相同,排除设备和人为因素后,其盈亏率应相同或相近,这为运用“对标管理”方法对标分析油品盈亏管理的基础,通过“对标”盈亏率,暴露问题,发现差距,对“代理人”管理结果进行“计量”。

关键词:油品盈亏对标管理应用
1 油品盈亏原因分析
加油站油品盈亏管理一直是业内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工作。

油品盈亏计算公式:盈亏量=期末库存量+本期购进量-本期销售量-起初库存量(“+”表示盈余量,“-”表示亏损量)。

由于汽柴油的特殊商品属性,在盘点或交接计量过程经常出现油品溢余或亏损,造成油品库存数量“盈亏”,其影响因素较多,有的是正常的,有的不正常,主要因素有:
1.1 计量误差。

油品数量是“不可数”量,为“可测”量,需要借用一定的仪器或工具通过测量才会获得的量,测量的结果因工具、环境条件、测量人、测量方法等不同将有一定不同,存在一定“误差”。

计量误差是长期存在的,通过采用先进的计量工具、计量方法及科学管理、强化制度等,可以不断改进和降低误差,如液位仪、信息化系统等。

1.2 正常损耗。

油品正常损耗主要是接卸、存储、运输过程中的轻质组分的挥发,
GB11085-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标准》规定了各环节的正常损耗率,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正常损耗标准也在降低,如油气回收系统等。

1.3 加油机计量误差。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加油机属强制检定计量设备,允许误差为±0.3%,其误差率是不确定的。

1.4 油罐容积表误差。

容积表是编表人借助工具、仪器编制的,受制于工具、仪器的精度,还受制于操作人的业务技能,还受制于油罐的安装、维护、使用条件等因素,容积表有误差是难免的;但,在非人为或外在因素影响下,油罐容积表误差不会“恒盈”或“恒亏”,属系统误差,遵循统计规律,油品还是那么多,没有少、也没多。

1.5 设备渗漏或进水杂等造成油品盈亏。

油罐、管线需做好防腐工作,并安装渗漏报警仪、液位仪水位报警仪等,落实设备巡检、定期维护制度,定期测水、排水,基本可以避免此类盈亏。

1.6 “跑、冒、滴、漏”产生油品亏损。

油品跑冒滴漏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慎造成,只有强化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素质和技能,才可以避免或降低发生发生此类亏损的概率。

1.7 盗窃。

盗窃是油品增加亏损率或减少盈余率的主要原因,是岗位“代理人”的主要“道德风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代理人同配送承运驾驶员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二是配送承运驾驶员巧用各种手段盗窃,如油箱旁通管、罐中罐、罐中海绵、地磅舞弊等,虽然业内尝试了各种技术和手段,如铅封、电子铅封、GPS、随车录像监控等,还是有些防不胜防,有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因是利益诱惑过大,总有人铤而走险。

1.8 计量制度造成的油品盈亏。

这与国内油品零售计量“体积重量制度”原因,即加油站油品以重量单位(公斤)购进,再以体积(升)单位付出,最后再以重量单位核算,存在体积与重量换算标准即密度标准;由于油品付油密度受制于炼厂原油组分、生产工艺以及油站的环境温度条件、设备条件、人员等众多因素,具体加油站点、不同时间油品付油密度将是不确定的,这就造成“体积与重量换算”差异。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系统的计量方法,进行定量定性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大致盈亏水平。

在实际中,上述各种因素可能同时存在,往往不正常的或不合法的穿着正常和合法的外衣,加大了油品盈亏量的不确定性,增大了盈亏因素责任界定的难度,往往成了推脱责任或逃避惩戒的一个合法、正常理由。

民间有句俗语“针鼻大的眼能过斗大的风”,与格里森法则雷同:“极小的洞也终将把最大的容器流空,除非它是专门用来排水,而这种情况下,它又会堵塞”。

油品盈亏就是这样:当应该有一些“盈余”时,结果总比想向的少;可以有一点“亏损”时,总是要比预计的多。

2 对标管理
同一油源地、同一区域、环境条件相近的加油站,油品盈亏量虽不一定相同,排除设备和人为因素后,其盈亏率应相同或相近,这为运用“对标管理”方法对标分析油品盈亏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标”盈亏率,暴露问题,发现差距,对“代理人”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进行“计量”,突出结果导向和业绩评价。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又叫对标分析,起源于美国70年代管理实践,是将选定对标者与确定的内、外标杆对标,对比标杆找差距,分析原因,鞭策和激励;其方法是“三对”,即通过对比标杆找差距,对比表格抓落实,对照标准提问题,从宏观目标、过程控制和微观细节全方位地提出整体解决思路,不断超越自我,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企业整体向标杆水平靠齐。

3 对标管理在加油站油品盈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油站对标。

油站对标一般在分公司内进行,重点是确定的标杆油站正常、合理的油品盈亏率。

3.1.1 选定标杆油站,测定正常、合理的油品盈亏率。

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在分公司区域内选取1-2座标杆加油站,要满足以下5个条件:油源条件有代表性;环境条件(温度、海拔、湿度等)相同或相近;设备条件(油罐埋地、加油机加油、流量器鉴定合格、罐和管线不渗不漏、油罐容积表合格等)相同;经营条件(核算价格、方法)相同;监管成本条件较低,如选取距管理部门距离较近、已安装了液位仪、监控探头的加油站。

二是做好标杆加油站的监管工作。

要把人力、物力、费用、设备集中,做好对选取的标杆站全过程监督管理;同时,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对油品进销存数据严格复核,避免发生核算或统计错误;对入库油品的计量、接卸、库存盘点要全程参与,双人操作、双人确定、双人签字;对加、储油设备要定期、不定期巡检、维护,确保不渗不漏、计量精度合格、运行正常;利用好零售信息化系统、液位仪、监控探头等新技术、新设备强化操作行为管理。

三是随时跟踪、计量统计选定油站油品的实际“盈亏率”。

3.1.2 公布标杆站月度、季度、年度实际油品盈亏率,在剔除非正常因素影响后,这个实际的“盈亏率”就是同一油源、同一区域内、环境条件相近加油站的合理、正常盈亏率,是对标分析的标杆或基准。

3.1.3 对标分析。

根据公布的合理、正常油品盈亏率,其他加油站按照“三对”管理的要求,找差距,查原因,排除一切客观原因。

3.1.4 奖惩。

对对标达标的“代理人”要及时肯定和激励;对对标不达标的,要追究责任,制定改进、提升办法,情节较重者,要按照有关制度动真格,杀一儆百,增大制度震慑力和严肃性。

3.2 分公司对标管理。

分公司之间对标,主要是选取油品经济流向区域内和气候环境条件相近的分公司,进行油站综合盈亏率对标,如:农一师)和农二师、农三师和农十四师、农四师和农五师、乌鲁木齐和农六师、农七师和农八师、农九师和农十师等分公司,基本条件相同,环境条件相近,有对标性,可以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开展油品零售盈亏率对标分析,找差距,查原因,制定改进办法,并同业绩考核挂钩。

3.3 公司对标。

由于油品盈亏率的成因较为复杂,除人为因素外,主要受制于现实性和区域性,如计量政策、油源、环境温度、海拔、设备等现实和区域条件,由于“兵团石油”与中石油新疆销售公司及所属分公司、加油站犬牙相错、同区域经营,环境条件和管理方法基本相同,符合对标条件,中石油新疆销售公司及所属分公司、加油站油品的月、季、年油品盈亏率就是“兵团石油”的外部标杆。

总之,通过油站、分公司、公司三个层级的对标,会暴露问题,发现差距;差距就是原因,差距就是目标,差距就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及时整改,油站油品盈亏管理水平和管理结果都会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对标管理》.
[2]GB11085-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标准.
[3]肖素琴/著.《油品计量读本》(2008).北京石化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