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编制大纲为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现代化和“两个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指导城镇环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结合《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中国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等有关文件精神,制订本纲要。
城镇环境卫生专项规划要从促进城镇生态系统良性演化的高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城镇环境卫生工作的战略与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实现城镇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使环卫事业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前言城镇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是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应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将其有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在制定城市详细规划时作出具体安排。
应简述前几轮环卫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对历次环卫规划的实施情况作出回顾和分析评价。
本次规划编制组织与人员的落实情况。
第一章城镇概况第一节自然条件城镇区划范围内地貌、地质、水文情况,主导风向、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资料,区域地震烈度等方面情况。
第二节社会经济情况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目前城镇社会经济概况,人口及其结构(见附录三)、产业结构、GDP 和人均GDP、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以及居民消费水平、文明素质等方面情况。
第三节城镇建设与规划城镇性质与规模,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及市政公用等用地布局,人口分布情况,城镇基础设施(主要是城市交通、供水、排水、供气、绿化等)现状。
城镇总体规划概要:城镇规划区范围、面积,城镇性质、规模,总体规划年限,城镇空间结构与各类用地布局规划,各类城镇基础设施规划情况。
第二章城镇环卫现状与评价第一节环境卫生管理环卫组织管理体制、管理机构设置、运行管理方式和环卫执法机构情况。
环卫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
“九五’’“十五”“十一五”以来的环卫投资情况及其结构。
环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情况。
第二节环卫从业人员环卫职工基本情况。
一、二、三线人员比例,环卫各工种人员比例,基本职工、合同工、季节工等的比例,职工年龄结构及知识结构,环卫职工占城镇人口比例。
其他从事环卫服务的人员情况(数量、结构等)。
第三节环卫作业和生活废弃物处理处置道路清扫作业系统:城镇道路面积、清扫保洁面积,作业等级、机械化作业面积。
清扫、保洁、洒水等作业与管理。
生活垃圾作业系统:近三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清运量(台车站、码头);垃圾成分、含水率、低位热值等特征(详见附录三)。
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中转作业与管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路线与作业管理。
粪便作业系统:粪便管道化排放的情况,近三年清运(清掏)量,粪便处理、处置的主要工艺及其管理情况。
水面漂浮垃圾作业:水面(河道)面积、保洁面积,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运输等作业及管理现状。
建筑垃圾(渣土):年产生量,收运、处理、处置及管理情况。
医疗垃圾:目前管理现状及处理、处置方式。
车辆清洗与楼宇清洗:设施、人员及管理情况。
第四节环卫设备、设施及用地情况各种环卫设备(垃圾粪便清扫转运车辆与设备、垃圾处理与处置设备等)的数量、型号、分布和使用情况。
各类环卫设施(包括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厂、堆肥或生化处理厂、粪便处理场、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垃圾容器、废物箱、垃圾粪便码头、车辆清洗站等)的数量、规模、分布及其用地现状。
环卫设施的分布和用地情况应附图表说明(见附录一)。
第五节现状分析与评价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详见附录二)的要求,分析环卫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重点对环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业组织与管理、设施与设备的数量(布局)情况和先进程度、资金投入情况、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垃圾、粪便处理与处置的技术水平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第一节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环卫工作发展目标,并以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和管理为着力点,促进环卫事业健康发展。
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采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全面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与处置的科技水平,努力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无害化。
确立对城镇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思路,从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处置各环节入手,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积极推进垃圾的减量化。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法管理。
依靠制度创新,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营管理模式,实现环卫事业的产业化发展,将城市环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节规划原则l、贯彻城镇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保证城镇环卫行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2、各类环卫设施的建设、运行与管理都应当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指针,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将环卫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3、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近远结合、适度超前。
充分发挥现有环卫设施的效益。
4、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兼顾周边乡镇。
推进环卫设施的规模化(区域化)建设、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营,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5、技术政策应体现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力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第三节规划依据国家.省、市有关城镇环卫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城镇总体规划。
第四章规划内容第一节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年限:与城镇总体规划相衔接,近期5年、远期10一15年。
使用期10年以上的填埋场可按规划进行分阶段建设。
规划范围:与城镇总体规划相一致。
规划目标:形成依法管理的机制、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和全社会参与的机制。
.按照清扫作业机械化,垃圾收集运输机械化、密闭化,垃圾处理、粪便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等目标确定相关指标。
主要任务:对城镇环卫的作业、管理、资金、用地、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对策。
确立环卫作业管理和垃圾管理战略;明确垃圾粪便收集、运输与处理的技术政策和路线;确定各类环卫设施的布局、规模和用地;配套相应的环卫专用设备。
第二节作业量预测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服务范围内人口和人均日产垃圾量的变化趋势,在现有资料基础上采用二种以上方法(如人口模型、统计学模型、模糊数学模型等)进行预测,科学确定近期、远期的垃圾产生量。
对垃圾成分的发展变化作出判断和预测。
预测近期与远期的垃圾、粪便清运量。
预测对近期、远期的道路清扫和水面保洁面积,并明确相关作业等级要求。
第三节环卫人员编制和作业管理按照环卫作业引入竞争机制;环卫行政管理部门实行政事(企)分开、管干分离的原则提出环卫行业改革的对策。
提出环卫行业就业规模、人员需求及其结构比例。
明确市、区(或街道)、周边乡镇各级环卫工作职责分工,选择适合本地的环卫作业管理和运营管理模式。
提出各类环卫作业的分区规划和作业管理系统规划。
第四节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与管理明确垃圾管理战略,构筑适合本地实际的垃圾清扫、收运(分类收运)与分类处理的完备体系(可用流程框图表示)。
根据垃圾、粪便成分特点和发展变化趋势,结合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分析论证,提出适宜本地的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技术政策及其实施方案。
提出推进本地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可先确定分类收集试点)。
建筑垃圾(渣土)的处理、处置与管理。
厨余垃圾处理、处置对策和发展计划。
按照资源共享、区域统筹要求,提出城镇周边村镇及卫星镇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计划,环卫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建立完善的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措施或设想。
第五节垃圾收运规划与环卫机具、车辆配置结合作业分区、转运站分布等提出近期与远期城镇垃圾、粪便的收运体系规划。
按照环卫作业机械化的有关要求确定各类环卫专用设备的数量和服务范围。
l、扫路车、洒水车、清扫推车及水面清洁机械;,2,密闭式、压缩式垃圾运输车,吸粪(污)车,分类收集车,餐厨垃圾收运车;3、中转站装载、压缩设备;4、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生化)处理相关设备,如计量、覆土、压实、消杀、装载机具、设备与车辆等;5、其他设备。
第六节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及作业量预测等情况,确定各类环卫公共设施的数量、布局(间距或服务半径)和规模,确定主要设计指标与用地控制计划。
1、公共厕所;2、分类废物箱、分类果壳箱;3、垃圾分类容器等。
第七节环境卫生工程设施规划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垃圾与粪便收运规划、处理规划,合理确定各类环卫工程设施的布局(位置)、规模、服务范围和用地控制计划。
1、垃圾转运站,垃圾、粪便码头;2、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垃圾最终处置场;3、贮粪池、粪便无害化处理站;4、洒水(冲洗)车供水器;5、废弃物综合利用厂;6、涉外环境卫生设施等。
第八节环卫工作场所规划根据有关标准,合理布置基层环卫机构、环卫作业休息场所、环卫停车场、修造厂等配套设施,确定其数量、规模与用地计划。
第九节环卫科技进步规划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宜技术,积极运用科技成果,不断增加城市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科技含量。
重视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运营管理经验的引进、吸收与转化,促进环卫行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加强科学化管理,运用数字化技术改造环卫设施、改进传统管理方式,使环卫行业的服务和运营管理达到现代化水平。
确定行业科技进步的行政组织、人力、技术编制和费用等。
注重人员培训和职工教育,根据本地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
提出引进专业人才的计划。
第十节产业化发展规划扩大行业开放,培育和促进环卫市场的成长。
逐步建立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的良性机制;提出促进环卫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研究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进入环卫行业(包括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处置作业与管理,各类环卫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具体措施。
立足于环卫服务的机械化、专业化、社会化,同时注意引导楼宇清洗、车辆清洗、单位(小区)及城市广场(绿地)委托保洁、垃圾中可回收资源利用等行业增长点的发展。
第五章规划实施与评估第一节建设项目规划期内的环卫工程建设项目(以近期为主)的规模、投资、建设期限等方面的计划。
提出分期(年度)建设计划及阶段性投资安排。
第二节总体资金估算对近期、远期环卫设施建设投资及其运营、管理的费用进行估算。
综合环卫作业量预测、处理处置规划及环卫人员、设施(设备)、用地等方面规划,按可比价格预测城市环卫行业总体资金需求量。
第三节规划实施的建议和措施主要从相关政策保证、资金筹措、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
其他方面的措施与对策研究:以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为根本,将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出加强公众环境卫生意识的对策与措施,争取全社会的支持;研究提出本地适用的垃圾减量实施计划,如限制过度包装、鼓励净菜进城、促进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等,并分别估算对城市垃圾减量的贡献率:扩大垃圾分类收集的群众基础,研究提高垃圾分类收集的知晓率、参与率、覆盖率和有效率的具体措施;依据环卫行业资金需求量及资金投入等情况的分析,合理确定城镇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对实行垃圾处理费制度情况进行分析、阐述(包括收缴率、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