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道路水稳层施工技术培训 PPT

市政道路水稳层施工技术培训 PPT

市政道路水稳层施工
目录
一、水稳基层材料特点 二、原材料要求 三、配合比设计 四、施工过程管理 五、养护 六、试验检验
水稳基层材料特点
水稳基层材料特点
优点:
水稳基层优缺点
(1)具有一定的板体性、刚度;
(2)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抗疲劳强度、良好的水稳定性等特性;
(3)路面基层受力性能良好,并且保证了基层的稳定性。
3、为保证各层结合面有良好的结合强度,在稳定层摊铺之 前,要彻底清洁结合面并使用洒水车在结合面喷洒适量的水或水 泥净浆。
施工过程管理
混合料摊铺
摊铺: 1、夯锤频率,<28HZ,尽量提高初始压实度,有利于提高平整度; 2、混合料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立模作业,前后相距5-15m,一前一后保证速度、摊铺
路基贴补
路基湿软土
清扫干净的路基
施工过程管理
混合料运输
根据距离和工程量大小,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 在装运过程中装料须分三次卸料减少混合料离析。 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应用篷布覆盖严密,防止水分蒸发,直到摊铺前打开。 一次性将料卸到摊铺机中,尽量减少停顿。 水稳材料,宜在2h内碾压成型,应取初凝时间和容许时间中较短的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
集料过粗
对于进场水稳材料加强现场试验操作:
特别是影响水稳混合料质量的水泥剂量滴定过试粗验,混合料水洗筛分试验, 无侧限强度成型试验等。
原材料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拌制要求:
1、水泥稳定碎石应集中拌制; 2、集料应过筛,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3、混合料配合比符合要求,计量准确 、含水量符合施工要求、搅拌均匀。 4、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 水泥用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R7强 度标准值。 5、水泥稳定碎石运输时,应采取措施 防止水分损失。
足够的平整度和压实度 表面粗糙与沥青面层有良好的结合
水稳基层典型路面结构
半刚性基 层和底基 层的设计 和施工质 量控制时 关键
原材料要求
原材料控制 水稳碎石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在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泥:
水泥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且小于10h的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 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 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养生结束后,随州暴露时间增加时就会产生间距5~10m的干缩裂缝。 塑性指数 尽量采用不含塑性细土的集料,限制0.075mm颗粒通过率,以减小水稳细料的收缩及提高 抗冲刷能力
施工过程管理
水稳基层
水稳基层与其下卧灰土底基层需要洁净和湿润的界面。因此清扫力度要加强,水稳下卧层要达 到无松散、无浮土方能进行铺筑。
施工过程管理
混合料摊铺
摊铺机: 1、整机空转机,检查各工作机构是否工作正常。 2、进行稳定层试验段摊铺,完成摊铺参数的确定。
3)初摊铺方系数的确定:摊铺松方系数(压实系数),视不同的稳定材料级 配而不同。同样的摊铺条件下,骨料的含量越大,选择系数越小;反之,选 择系数越大。 4)选择初摊铺仰角A:确定摊铺仰角前,需对烫平板的初始安装进行实测。 即摊铺机及烫平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两边仰角刻度指示于0或5处(一般摊铺 机初始仰角的出厂调整值为5)
粉煤灰:
采用 1%的粉煤灰替代水泥以降低结构层的收缩性。粉煤灰中SiO2. 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 70%. 烧失量小于20%,比表面积于 2500cm2/g(或 90%通过 0.3mm 筛孔,70%通过 0.075mm 筛孔)。
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控制
集料过细
施工过程管理
混合料运输
“前中后”连续前移装料,不利于减少离析 “前、后、中”装料,较好减少粗骨料离析
施工过程管理
混合料运输
料车覆盖相对较严密
料车覆盖较差
施工过程管理
混合料摊铺
碾压成型后每层的摊铺厚度不宜小于160mm,最大不宜大于200mm。 具有足够摊铺能力和压实功率时,可增加碾压厚度。调整相应的拌和能力。 下承层为细粒材料时,宜先将下承层顶面拉毛或采用凸块式压路机碾压,再铺上层;下承层 为中、粗粒材料时,清扫干净,洒水泥浆后摊铺。 摊铺机功率不低于120KW。 两台前后不大于10m,纵向搭接300~400mm。 摊铺机前设置挡板,挡板底距下承层的距离不大于100mm。 高速、一级公路,设置纵向模板。 按高程进行摊铺。
碎石:
严格控制碎石的级配:最好能定料源(山场)、定破碎机筛孔尺寸,以保证原材料的稳定性,建议 山场破碎机采用 35mm、22mm、6mm 的筛孔规格。3mm 以下细集料粉尘含量要小于 12%,小于 0.6mm 的颗粒必须测定其液限和塑性指数,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以改善水稳碎基层 的干缩性。
1、采用18~22t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不少于4台;12~13t双钢轮双驱压路机不少于1台,大于 25t轮胎压路机不少于1台。
2、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为25~33HZ之间,应具备两档振幅(振幅为0.8~2.5mm之间)。 3、碾压时,直线段由低向高碾压,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静碾时轮迹重叠1/3~1/2;振 动碾压时应重叠250~350mm。 (碾压时候含水量应在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之内,组织好碾压次序、衔接紧密,及时碾压完 毕。)
一般设计内容:
目标配合比设计内容: 选择级配范围;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验证混合料相关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
生产配合比设计内容: 确定料仓供料比例;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确定混合 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施工参数确定内容: 确定施工中结合料的剂量;确定施工合理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 最大干密度宜采用重型击实法,也可采用振动压实方法(遵循压实功等效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品质或规格发生变化、结合料品种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材料组成设计。
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不能太高,应有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防止机,检查各工作机构是否工作正常。 2、进行稳定层试验段摊铺,完成摊铺参数的确定。
1)摊铺速度的确定:沥青混凝土摊铺机铺筑稳定层的速度应由摊铺质量要求 、稳定土拌和站的生产能力、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的匹配、摊铺的宽度和厚度 决定。ABG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稳定层摊铺时,最佳工作速度一般为 1.5~2m/min。 2)摊铺机的振捣参数的确定:摊铺机的振捣参数是通过摊铺机振捣液压系统的 压力表显示来调整的。为了保证稳定层摊铺的平整度,摊铺机振捣液压系统压 力应调大点,但摊铺机的附件不能产生剧烈振动。
施工过程管理
混合料摊铺
摊铺前准备: 1、对螺旋输送器离地距离调整,要视摊铺层厚度而定,一
般情况下,螺旋输送器离地距离为摊铺厚度加5cm为宜。 2、为了保证稳定层的纵坡和横坡,根据标高设计要求,采
用双边挂基准线法进行施工。相邻支撑桩的距离一般为10m,钢 丝可选用3-5mm的钢丝线做为基准线。对架设的钢丝线每 100~150m采用紧线器拉紧,一般拉力为80-100kg。对完成架设 的钢丝线,要经过测量复核。
厚度、松铺系数、路拱坡度、摊铺平整度、振动频率等的一致,两机摊铺接缝平整。并对摊铺混合 料同时进行碾压。
3、摊铺速度1.5~2m/min,根据生产能力调整,以匀速和不停歇为宜。 4、降低螺旋布料器离地距离,调整档位,混合料埋入深度大于2/3,减少离析。 5、在摊铺机螺旋前挡板下沿设置防离析的橡胶板。 6、尽量减少摊铺机收斗。
·收缩系数较小,抗裂性较好; ·透水性差,抗冲刷能力较强; ·施工中易发生离析; ·适合作基层或底基层。
(3)骨架空隙型 ·以粗集料为主体(>90%)为开级配碎石; ·渗透系数应大于300m/d; ·水泥剂量相对要多些,其7d饱水无侧限抗压强 度大于3~4Mpa; ·强度高,收缩系数小,耐冲刷; ·适用于作排水基层,其厚度通常为8~15cm。
注意:骨料的窜仓,窜仓会造成混合料粉尘含 量过高,对路面整体的抗裂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水稳拌和楼
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
确定技术标准
当地材料特点
确定稳定材料
原材料检验
目标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
施工参数确定
结合料检验 被稳定材料检验
其他材料检验
级配优化
确定结合料剂量 确定合理含水率 确定最大干密度
配合比设计
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混合料级配的影响
级配不良的芯样
骨架密实级配
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含水率的影响 1、对干缩应变的影响 对水泥稳定材料而言,含水率增加1%产生的干缩应变较水泥增加1%的影响大2~3倍。 2、对压实度的影响 在同一压实功下,不同的含水率压实度不同。 3、对强度的影响 若含水率小,水泥缺水不能正常水化、水解,结构层不能形成强度,造成松散。 4、对延迟时间的影响 含水率小、水灰比小,水泥较稠,凝结快。 5、实际含水率 按配合比设计确定,需要考虑集料风干含水率、天气等因素,实际含水率应比设计含水率增 加约0.5~1%,加水量由计量泵控制。
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水泥剂量的影响 混合料级配的影响 含水率的影响 碾压延迟时间的影响 养生及暴露时间的影响
水泥剂量的影响 实际水泥剂量的波动性,按配合比设计确定,考虑生产过程的波动性,实际生产时宜在满足 强度标准的前提下适量考虑一定余量,但在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控制过多使用水泥。 一般要求实际施工水泥剂量控制不超过设定水泥剂量的-0.2%~+0.5%。 注意:同一水泥剂量,若拌和时级配偏粗,而按常规方法取样,则滴定结果偏大;偏细则滴 定结果偏小。这是由于不同粒径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比表面积造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