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三农问题则特指中国大陆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包括贫困悬殊及流动人口等。
其中农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一个国家的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刻不容缓。
在我国,虽然对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很多种见解,但是学者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问题的根本就是农民问题。
下面提出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第一,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外国的成功经验看,都是先通过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
第二,减税和政府投资并行: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加在一起占国家的税收很少一部分,完全可以免掉,在税费改革后,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另一
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可以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三是农村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
第三,农村金融改革:目前,我国推行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不够,范围太小,效果也没有农村税费改革那么大。
今后,改革的思路就是要在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沿着金融市场化方向,设计农村金融改革方案,从金融市场主体和资金规模上都增加供给,用一种平等观念对待农民,让他们能和城里人一样有权利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第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和土地市场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一步,在土地方面应该优先实行土地市场化,要把土地作为真正的商品进行交易,让土地的所有权真正归还于集体,不要再让一些城市人和一些中介商来非法剥夺农民。
现在强调对土地所有权进行彻底改革的条件还不成熟,个人觉得,在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后,再来考虑土地的产权制度改革才算合适。
第五,农村公共品供给:目前,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品不是一种“恩赐”行为,而是一种责任。
农民跟市民一样有发展权,有生存权,政府应该承担起最
起码的公共品供给。
公共财政要把公共品真正地、公平地分摊于城市和农村,现在到了应该用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