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穿刺连接在电气安装工艺工法

电缆穿刺连接在电气安装工艺工法

电缆绝缘穿刺连接施工技术
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喻仲亮吕学奎张根全崔云峰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正在不断增加,机电安装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传统建筑配电干线所使用的方法和工艺,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施工的需要了,需要一种性能可靠,安装快捷方便,适用性广的代替产品和工艺。

在我项目部近期施工的兰州新区民用建筑工程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电缆分支工艺:电缆绝缘穿刺连接技术,完成电缆分支32处,共使用连接器160只,经与传统电缆分支技术相比较,发现其综合效益非常明显。

该工程工期紧,该技术的使用,不仅在前期施工中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在后期调试过程中,未出现任何故障或线路发热情况,保证了工程调试的顺利进行。

其实,该技术在国内市场出现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但一直未能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与传统工艺相比,存在着产品过于昂贵的问题。

但是,从2006年开始,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特别是铜价的飞涨,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新旧两种电缆分支技术的综合成本差距已经十分接近。

二、工法优点:
2.1 安装极为简便
穿刺结构,无需截断电缆,恒定的穿刺压力,确保良好电气接触;不需要专用工具,免去了剥除绝缘层、涮锡、压接、绝缘包扎等工序,减少了绝缘皮、电线头等施工垃圾,,操作安装空间很小;
2.2 绝缘性能好
使用特殊绝缘壳体,能抗光照及环境老化,有很高的绝缘强度。

2.3 电气性能好
特制力矩螺栓保证了恒定穿刺压力,确保良好的电气接触,绝缘强度达6KV;
2.4 机械强度高
加强纤维塑料制造,防水、防腐蚀、抗机械拉力、耐扭曲;
2.5 导电能力强
特制的力矩螺母,确保每个线夹在安装时达到最佳状态;恒定的穿刺压力,保证有效的穿刺在不损伤导线的同时,保证最小的接触电阻,有良好的耐冲击电流的性能;
2.6 工效极高
采用绝缘穿刺连接技术,熟练工一个工日可完成几十个分支头,劳动强度低,大大提高安装效率,节省人工和安装费用;而采用电缆T接箱,一个工日只能完成几个分支头;
2.7 防水性能好
防水等级IP27,水下绝缘强度达6KV;可以在地下井内安装;
2.8 可带电作业
2.9 适应性广
适用于同径及异径导线连接,适用范围1.5—400 mm2;同时可满足4分支的要求。

2.10 检验维护方便
安装简便,只需观察力矩螺帽是否拧掉即可,使用寿命大于35年,不需维护;传统电缆分支头无法预先检验,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故障率较
高;
2.11 节省投资
占用安装空间极小,无需终端箱、分线箱,无需电缆返线,节约电缆投资。

三、主要设备
绝缘穿刺线夹主要由增强壳体、穿刺刀片、密封垫、防水硅脂、高强度螺栓、力矩螺母和电缆终端帽套组成。

如图:
四、适用范围
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中低压输、配电工程中,其电气性能符合IEC标准及中国电气标准,并且已列入建设部《电气竖井设备安装》图集04D701-1。

五、工艺流程:
5.1 工具准备:电工刀一把,套筒扳手一把,竖向主干电缆安装就位,根据
需要,在主电缆的相应位置取分支点,剥去电缆外护套,长度小于500mm。

5.2确认好主电缆、分支电缆的规格、回路,选择型号与之匹配的穿刺线夹
及相应的工具。

5.3剥除统包电缆的外护套,剪除电缆皮下裸露的填充料,两端切口破皮处
用电工胶布包裹。

5.4根据配电箱和空间位置,确定分支电缆的敷设路由,将穿刺线夹卡入主
干电缆,支线完全插入支线帽中。

5.5将主、支线电缆调整到合理角度,摆放平衡,拧上螺母,初步固定好穿
刺线夹。

5.6用套筒扳手上紧力矩螺母,直至其顶端脱落,安装完成。

5.7遇上主电缆绝缘皮较硬时,适当紧固力矩螺母下的大螺母2圈~3圈,
双螺杆绝缘穿刺线夹注意两个螺母要依次同步往下拧。


如下图所示:
六、质量要点:
6.1剥除电缆外皮时,电缆皮下填充料也要切除,并用电工胶带包裹,使切
口不外露。

6.2电缆芯线绝缘层不应剥除,如有损伤,用电工胶布包裹,恢复绝缘。

6.3统包电缆剥除长度应大于电缆直径50倍,视方便适合安装,外保护层尽
量少剥除一些。

6.4多个穿刺线夹在井道内安装时,错开平面及立面位置,以减少堆积体积。

6.5支缆有适当的宽松度,但不要在桥架、井道内盘卷。

6.6支缆穿过线夹要留有适当的端头以套进端帽,并使端头完全触到端帽底
部。

6.7在潮湿的电缆井道内要严格注意,支线端口毛刺不许刺破端帽,以防漏
电;不许用电工胶带缠绕包裹穿刺线夹,以利于散热和检修。

6.8穿刺线夹不能承受径向压力,必要时建议使用两个线夹。

6.9调整分支处,使线夹的紧固螺栓,不要直接顶触相邻电缆,电缆电动力
振动时,防止线夹螺栓截破电缆绝缘层。

七、性能比较:
目前,在我国建筑楼宇配电干线电缆分支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插接式母线槽、电缆T接箱、预分支电缆和电缆绝缘穿刺连接。

2.1 插接式母线槽
用于大负荷配电线路中,最大额定电流可达5000A,电气竖井内的母线槽每层均设插接接头,母线槽分段运至施工现场用螺栓连接,且要保证适中的接头力矩,对安装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在防水、耐腐蚀、抗震、抗位移等方面性能较差。

2.2 电缆T接箱
需要占用较大施工空间,成本高,施工复杂且难度大,可靠性较差,分支接头处易形成故障点;需浪费大量的返线电缆,分支需设端子箱,截断主电缆,采用压接接头做分支,费工费料,大大降低电缆性能。

2.3 预分支电缆
与母线槽比较,虽重量轻、外径小、防水性、耐腐蚀性、抗震性良好,对环境要求低,但价格较高,需专门设备吊装,费时费工;定货前需对建筑电气竖井的实际尺寸(竖井高度、层高、每层分支头位置等)进行测量,工厂再根据实际尺寸制作,生产出来的预分支电缆一旦确定难以变更,可操作性差,设计施工的灵活性较差,其价格过于昂贵,定货周期较长。

2.4 电缆绝缘穿刺连接
快速、简便、可靠的连接,完整地解决了电缆分支的各种技术难题,低成本,免维护;无需截断主电缆、无需剥去电缆的绝缘层,接头完全绝缘,可带电作业,可以在电缆任意位置作现场分支;接头耐扭曲,防震、防水、防腐蚀老化,性价比优于预分支电缆。

在上述方法中,目前采用最为普遍的方式是电缆T接箱。

八、成本分析:
以近期施工的兰州新区民用工程为例,电缆分支共32处,均为5芯电缆,主线线径为120—185 mm2,支线线径为35—50 mm2,为便于计算,主线统一按150mm2,支线统一按50mm2计,人工费按80元/工日计:
经过以上综合分析对比发现,单从材料、人工、机械成本考虑,电缆穿刺连接技术的成本略高于T接箱;如果考虑返线电缆的成本,则采用T接箱进行电缆分支连接的成本远高于电缆穿刺连接技术(注:还不考虑可靠性和检验维护)。

九、综合比较:
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0.1 目前,在我国的现行安装工程定额中,尚无此类工艺技术的相关定额子目,造成了工程造价计算过程中的不便;
10.2 根据目前的安装工程量计算规则,电缆根据实际完成量进行决算,电缆进出T接箱的长度实际上是花建设方的钱,而此处的电缆材料支出往往又很容易被忽视,造成了电缆连接技术造价高于T接箱的表象;
10.3 采用T接箱所花费的完全是施工方的人工,要建设方增加电缆穿刺连接的投资,为施工方节省人工,建设方很难接受;
10.4 该项技术目前在国内的推广不够,普及程度不高,主要器件生产厂家缺乏积极性,产品质量不太稳定,而进口的较贵,也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使用;
因此,要推广普及该项新技术,就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编制相应的规范、定额,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为建设方节省工程建设投资,降低日后维护费用;为施工方节省人工,提高工效;为社会节约有色金属资源,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