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研究

浅谈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研究

浅谈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研究
作者:李晔凌
来源:《居业》2015年第09期
[摘要]为贯彻我国能源节约政策,减少寒冷和严寒地区能耗,改善人民的居住水平,长春市开展暖房工程及临街立面改造。

本文以工程中自由大路临街建筑立面改造为例,针对改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通过对临街建筑改造,赋予房子新生命力,改变老旧小区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临街建筑;立面改造;自由大路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7-0055-02
吉林省地处高纬度地区,严寒的气候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为有些住宅建成多年、供热管网老化、房子墙体褪色老旧,每到冬季就变成了冷房子,冬季的城市供暖也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为从根本上解决冬季室内寒冷,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就要对房屋进行改造。

由于大部分旧住宅位于城市主干道两侧,属于临街建筑,是城市的门面,展示城市的形象,因此在对建筑进行保温的同时也对建筑的外立面形象进行更新和改造,使城市的整体面貌得到改观。

这种沿街建筑立面的改造作为一种快速、经济改变城市形象的方式,在其他城市也在运用。

我国的能源相对匮乏,社会总能耗在建筑中占据了50%左右。

目前城市中有很多旧的建筑,这些建筑建造年代早,设计标准低,因此消耗了更多的能源,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受当时建筑思潮的影响,难免会忽略了地域性和场所感,破坏了历史的延续也忽视了人文关怀,因此利用暖房工程这个机会,对沿街建筑进行可持续性改造势在必行。

1.长春市临街建筑现状分析
自由大路沿街两侧改造的建筑多是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呈现出现代主义建筑的方盒子形,无法体现传统的文化延续以及地方特色,无法满足现代审美要求。

自由大路建筑立面改造路段长2200m,沿街两侧的建筑立面需要改造的有10组,改造内容包括墙面、屋面、门楣、窗户、广告、外挂设施、街头照明、花坛、绿植等,改造后希望能够形成一条具有长春地方特色同时也适宜人居住的空间。

自由大路贯穿朝阳、南关、二道三个城区,是长春市内重要街道,其面貌直接影响城市形象,沿街的主要建筑有:鼎源购物商场、夏威夷大酒店、长春市体育中心、水上花园游泳场、动植物公园、南关区人民政府、长春市公安局南关区分局、吉林省乒乓球学校、吉林省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林业宾馆、国商百货商店。

目前道路两侧改建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南关区自由大路的规划和功能分区较好,改造思路从单体建筑色彩与整体环境搭配方面考虑,力求通过局部色彩的改变和建筑单体细部的改造以及各个相邻单体之间的整合,达到南关区自由大路至伊通河至人民大街路段沿街建筑整体协调,为整个城市形象锦上添花。

(2)沿街建筑外立面上的外挂广告、招牌等随意无序。

商业广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城市的繁荣,但根据芦原义信在《街道美学》内的理论认为:建筑物外立面上的招牌达到一定面积或者一定数目的时候,从视觉上就会对建筑物产生遮挡。

过多的杂乱无序的广告也会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混乱和心情上的烦躁。

反观自由大路与人民大街交汇处住宅建筑的招牌,普遍存在面积过大,安放位置不当的问题。

这些广告无法和建筑原有的立面节奏和韵律统一,破坏了建筑原有的立面形象,严重影响着城市空间形象。

尤其是沿街建筑的底层或者三层以下多为商业店面,为招揽生意而设置的店招,对建筑立面效果影响更大。

(3)外挂式空调、防盗窗、雨篷凌乱的挂在建筑外部,杂乱无章。

每一栋建筑的沿街都安装着各式放到传和遮阳设施,阳台、雨篷、栏杆。

在一楼也有商家为竞争而沿街开门的现象,这些都形成沿街建筑立面形象的重要因素。

自由大路两旁的沿街住宅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许多时代和人为的因素导致了建筑细部缺乏整体性的设计,而在后期又出现了随意搭建。

建筑物上的附加物体对建筑结构和立面造型都造成破坏。

有部分沿街建筑时间过久,墙面破损严重,陈旧褪色;新建筑立面装饰效果与老建筑形成强烈反差,外墙的色彩和材料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建筑之间无法相互协调。

由于多重原因,旧的沿街建筑还要长时间与新建筑新景观毗邻共存,而这些建筑的景观品味较低,甚至削弱了道路上新景观环境的品质,更有时会显得与整体环境格格不入,为了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采取最有效的手段对旧建筑进行保留并且与新建筑协调,需要对部分的沿街建筑屋顶进行“平改坡”。

2.设计改造思路
在对沿街立面进行改造前,对长春市的城市色彩规划进行研究,得出长春市的城市主色调与各区及主要道路主色调应协调统一,有必要对城市色彩规划控制并对沿街立面进行改造。

建筑单体色彩与道路总体色彩协调,是改造是的基本原则。

尽量保留原有建筑色彩,因为人们对原有的街路已经熟悉,在不能与周边环境协调时要统筹考虑。

在大面积规划统一的气氛下,将建筑的某些构件或者细部采用活跃的造型和色彩,让建筑在色彩上产生变化,利用建筑美和色彩的心理效应,让改造建筑的立面色彩更加接近街道的主色调,但是也要留下变化空间。

在建筑的细部,如窗户、招牌等有变化,特别是对体量大与结构复杂的建筑,需要采用统一色彩,使建筑融于整体当中。

对于体量较小但是结构相似的群落,通过装饰构建、门窗等色彩变化,使建筑产生视觉上的生动感、节奏感、韵律感。

在对建筑整体风格特色定位准确的同时,通过对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来控制与引导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

按照此原则,对于依附在建筑外立面上的广告、店招等,在改造设计时结合建筑本身的形象、采光需要提出相应的风格、照明、尺寸、位置等要求。

具体的广告、店招等
项目设计则留给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考虑,这样有利于将沿街广告灵活的纳入沿街建筑立面整体形态的秩序当中,更可以利用广告来丰富沿街建筑立面的肌理特征。

对于部分建筑造型过于简单,通过加腰线、窗套、花饰等手法,为单调的立面增加层次,丰富立面效果。

对于重要的景观节点处,增加细致装饰。

改造建筑多为平屋顶,屋面漏水现象普遍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居住质量的严重问题。

解决屋面漏水,更好的保温隔热成为改造中的关键问题。

对屋顶进行“平改坡”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保温隔热漏水的问题,同事还能创造出丰富的坡屋顶形式,从而丰富建筑的第五立面,起到美化城市景观轮廓的作用。

3.结语
沿街建筑立面的改造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特色等因素,明确改造的整体定位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暖房工程中大规模的立面改造,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梳理道路形象和建筑立面设计的机会,经过改造后的旧建筑有了全新的风貌,以新形象坐落在城市街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