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示规范(2020)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示规范(2020)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示规范(2020)
总队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各区文化和旅游局:
现将《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示规范》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
2019年12月10日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示规范
第一条为规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北京市行政执法公示办法》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示(以下简称为“执法公示”)是指市、区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以下合并简称为“执法队伍”),通过采取一定载体和方式,依法将本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等有关行政执法信息,主动向社会公开,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监督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行政执法公示信息分为基本信息和动态信息。

第三条执法公示应当遵循合法、真实、主动、及时、准确的原则。

执法公示内容实行审核制,公示事项内容应按照相关规定,经执法队伍办公会或负责人、公示工作分管领导批准后进行公示。

第四条执法公示以政府或者部门网站公示为主,以办公场所现场公示、政务新媒体公示等为辅。

执法公示可在同级政府或本单位门户网站、办事大厅和服务窗口统一公示,也可采用以下形式:
(一)发布公告;
(二)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发布相关信息;
(三)设置公示栏或者电子显示屏公布;
(四)在服务窗口公示执法程序、服务指南和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信息。

第五条除依法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外,执法队伍应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工作,主动公示以下行政执法基本信息:
(一)机构职能、执法主体、办公地点、办公时间、通信地址、咨询电话、监督电话。

(二)权责清单、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三)执法人员信息,包括:姓名、单位、执法证号码、执法证是否有效等信息;如有行政执法服装、标志、标识、证件的,还应当公示服装、标志、标识、证件的样式信息。

(四)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执法流程。

(五)行政处罚的裁量基准、听证标准。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主动公示的基本信息。

对前款规定的行政执法基本信息,有条件的执法队伍可以在办公场所采取设置专栏、自助查询终端等方式公示,并提供咨询服务。

第六条执法队伍如聘用辅助人员从事执法辅助活动的,应当主动公示辅助人员的工作职责、辅助权限等基本信息;如为聘用辅助人员配发服装、标志、标识、工作证件的,还应当主动公示相关服装、标志、标识、工作证件的样式信息。

第七条执法队伍的执法人员和辅助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应当佩戴相关标志标识、主动出示证件。

执法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查、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和强制执行、送达文书等执法活动时,应当主动出具行政执法文书,并告知当事人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救济方式和救济渠道等内容。

第八条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为“市总队”)办公室、法制监督处负责市级执法队伍的行政执法基本信息公示工作,市总队其他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依据职责予以配合。

市总队办公室、法制监督处根据职责,对本规范第五条所列信息,在公示前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审核,提请总队长办公会同意后予以公示、发布。

公示信息发生变更后,应及时报请办公室主管领导同意后,予以撤销或更新。

市总队各执法队负责本规范第七条规定的主动公示工作。

区级执法队伍参照市总队规定,建立本单位行政执法基本信息公示的审核、发布、撤销、更新等制度。

第九条行政执法动态信息公示主要包括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公示、听证等特定执法过程信息公示、执法结果公示和执法统计年报公示。

第十条执法队伍应当于每年一季度公示当年的执法检查(含双随机抽查)计划。

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应当包括检查主体、检查方式、管理对象基数和对应的检查比例等内容。

第十一条市总队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由市总队法制监督处牵头组织市总队各执法队起草,报请总队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在市总队网站上公示。

第十二条下列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信息应当主动公示:
(一)需要组织公开听证的,应按照市总队相关规定,采取发布听证公告的方式,公示听证时间、地点、听证事项等信息。

(二)适用公告收缴程序的,应按照市总队相关规定进行公告。

(三)其他执法过程中应当依法公示的信息。

第十三条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结果应当在决定作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主动公示;执法检查结果应当按季主动公示;其他行政执法结果应当在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主动公示。

第十四条行政处罚结果公示采取公示处罚决定摘要的方式进行,并按照市总队关于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规定设定公示内容、履行公示程序。

执法检查结果采取公示季度统计数据的方式进行,公示前需报请执法队伍主管领导同意;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除外。

其他行政执法结果的公示,参照市总队关于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执法结果公示内容中涉及自然人的,应隐去自然人真实姓名。

第十五条符合下列情形的行政执法结果不予公示:
(一)当事人属于未成年人的;
(二)涉及国家秘密的;
(三)公示后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或者社会稳定的;
(四)公示后可能影响系列案件调查处理的;
(五)案件涉嫌犯罪需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或者正在公安机关调查处理中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公示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执法队伍应于每年1月31日前主动公示上年度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

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主体名称和数量情况;
(二)各执法主体的执法岗位设置及执法人员在岗情况;
(三)执法力量投入情况;
(四)执法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五)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案件的办理情况;
(六)投诉、举报案件的受理和分类办理情况;
(七)行政执法机关认为需要公示的其他情况。

第十七条市总队法制监督处负责起草市总队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市总队其他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予以配合。

年报经总队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在市总队网站上公示并上报有关部门。

各区执法队伍参照市总队规定,建立本单位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制度。

第十八条执法队伍发现发布的公示内容不准确的,应当主动改正。

行政执法决定被依法撤销、部分撤销、确认违法、确认无效或者被依法变更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撤下已公示的相关行政执法结果信息。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主动公开的公示内容不准确的,可以以书面形式要求执法队伍予以更正。

执法队伍应当在收到书面更正要求后1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作出处理。

第十九条市总队对区级执法队伍执法公示工作予以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纳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考评。

第二十条执法队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执法队伍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分管负责人员依纪依法予以党纪政务处理:
(一)应当公示而未按规定予以公示;
(二)应当公示而未及时公示;
(三)因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隐瞒事实致使公示内容错误;(四)擅自公示未经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公示内容;
(五)其他违反本规范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法律法规对执法公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本规范由市总队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规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资料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