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数据的格式化处理1.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Excel的选项卡,以及相关命令和快捷键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录入和导入方法,以及数据表的建立原则;•熟练掌握序列数据的输入•熟练掌握工作表的管理操作;•熟练掌握数据的操作方法,包括查找替换,复制粘贴等等;•熟练掌握工作表中数据表的格式化操作;•掌握简单公式的输入和应用。
2.实验环境•Office办公组件中的Excel电子表格软件。
要求:版本最好是2007之后,机房开机应选择Win7;作业说明也基于2007以后版本。
不建议使用WPS表格、LibreOffice、iWork等软件编辑,以免作业检查程序处理时出现误判。
•导入数据所需的“数据源.txt”文件,可在实验要求邮件附件中找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有的课件、实验要求和相关软件,可在链接: /s/1qXR1XAs处下载,提取密码: k5ta。
3.实验内容3.1.熟悉Excel选项卡并掌握相关快捷键依次查看“开始”、“插入”、“页面布局”、“公式”、“数据”、“审阅”、“视图”选项卡,了解各个选项卡的用途以及相应功能的位置。
相关快捷键:文档操作快捷键:新建,Ctrl + N;打开,Ctrl + O;保存,Ctrl + S;关闭,Ctrl + W。
文档内容操作快捷键:撤消,Ctrl + Z;重复,Ctrl + Y;剪切,Ctrl + X;复制,Ctrl + C;粘贴,Ctrl + V;删除,Delete。
3.2.认识功能区及相关设置操作1)显示或隐蔽功能区右击功能区→勾选“功能区最小化/折叠功能区”,可显示/隐藏功能区。
2)添加或删除工具按钮右击功能区→“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下拉“从下列位置选择命令”列表,选择“不在功能区中的命令”,可将其添加到左上角的快速访问工具栏(即“撤消”按钮的位置);或者右击功能区→“自定义功能区”,将新命令添加到已有或新的选项卡之中。
3.3.创建工作簿并导入数据一个Excel的工作簿(Workbook)最多可有255张工作表(Worksheet),而每张工作表则可以存放16,384 x 1,048,576个单元格的数据。
通常可以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输入外部数据,但数据不一定可以正确的匹配单元格,可能需要进行后期调整;也可以通过“导入”的方法获取外部数据,外部数据的类型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是Access数据库,也可以是文本文件(很多生物医学数据库网站提供的生物医学数据多采用该格式)等等。
在导入数据的时候,应注意各个数据之间的间隔符号,是否存在标题,以及相对应的格式转换,如身份证数据在导入时便应设置为文本型的数据。
作业部分:1)在Excel中新建一个空白工作簿,导入邮件附件“数据源.txt”中的全部数据到该工作簿的“sheet1”工作表,并以A1为起始位置。
注意:应先下载保存“数据源.txt”到自己的计算机之上。
导入方法:点击“数据”→“自文本”的方式导入数据。
注意,数据包含有标题,“出生日期”数据导入的格式为日期型,类型为年月日。
2)然后,将“sheet1”工作表重命名为“数据源”,以作为后续数据分析的基础。
并设置整个工作表的基本格式为:宋体,字号12。
3)如该工作簿中还存在“数据源”之外的其他工作表,如“sheet2”、“sheet3”,则删除这些多余的工作表。
4)然后,保存该Excel工作簿,文件名为学号后四位加姓名的格式,如“1234张三”。
3.4.数据填充在Excel中,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填充相同的数据或者有规律的序列,常使用“开始”→“填充”功能实现,并注意不同的填充方法。
此外,Excel还可以将常用序列数据定义为“自定义序列”以方便快速填充。
定义如“张三,李四,……”这样的自定义序列的方法:07版本,选项→常用→编辑自定义列表。
10及以后版本,选项→高级→编辑自定义列表。
注意在输入序列时,应使用回车(Enter)键分割条目。
注意:“选项”,通过点击左上方的“文件”或者后可见。
具体可参见课本P105。
作业部分:1)在“数据源”工作表的A列左侧插入1列,在A1单元格输入文字“ID”。
然后,利用“填充”的方式在A2:A51的单元格中填充“1, 2, 3, 4, …”这样的序列,以作为每条数据的唯一标识。
2)定义一个自定义序列为“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钱七”。
然后,在J1单元格输入文字“住院医师”。
随后,利用“填充”的方式在J2:J51的单元格中填充“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钱七”这样的自定义序列。
3.5.数据的查找与替换Excel的“查找与替换”功能与Word对应功能相类似,都可以查找特定格式的数据。
在Excel中,可选择区域以指定范围,并可以利用“查找全部”看到全部查找结果。
该功能适用于实现快捷、批量转换数据(如将字符型数据与数值型数据的互换),以及添加/去除某些特定字符(如数据中的文字)。
具体可参见课本P111。
作业部分:利用“查找和替换”功能将“数据源”工作表中的所有“CM”和“KG”内容去除。
然后,在C1单元格的“身高”后面添加文字“(CM)”,在D1单元格的“体重”后面添加文字“(KG)”。
图1 “数据源”工作表样图3.6.数据的格式设置在Excel中可利用“开始”→“格式”下拉菜单中的“设置单元格格式”,对工作表及其数据进行包括“数字、对齐、字体、边框、填充和保护”等方面的格式设置。
此外,还可以设置“条件格式”为特定的单元格指定有差异的格式,从而快速浏览都可识别出数值中存在的差异。
通常使用其中的“突显目标数据”功能来标示单元格。
具体可参见课本P113。
作业部分:1)建立一个“数据源”工作表的副本,将该副本放置在最后的位置,并改名为“格式”。
(可右击对应的工作表标签,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移动或复制”)然后对“格式”工作表的内容进行以下的格式设置:2)在第一行上方插入三行。
3)设置A1:J1单元格区域合并后居中,并输入文字“XX医院产科2016年产妇信息表”。
文字的字体为黑体、粗体、字号为18、红色。
4)在I2单元格输入文字“制表日期”,然后在J2单元格插入当前日期。
注意可使用快捷键Ctrl + ;输入当前日期。
5)设置A2:J54区域的行高为18(或者0.64cm),列宽设置为12(或者约2.57cm。
注意,这是因为Excel设定行列规格的度量单位不一样。
);单元格的数据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居中;“身高”和“体重”列的数值设置显示1位小数。
6)设置整张表格(即A1:J54区域)的“外部边框”为蓝色双线,“内部边框”为绿色虚线;“填充”背景色为黄色。
7)利用条件格式中的“突显目标数据”功能,将I5:I54单元格区域中的满足条件“住院天数大于10天”的所有单元格,标记为“浅红色背景,文字带删除线”的格式。
注意:需设置“自定义格式”,颜色“浅红色”可自行掌握。
图2 “格式”工作表样图3.7.数据的选择性粘贴单元格的复制或移动,会因为其所引用单元格地址类型的不同或者单元格格式设置的缘故,出现变化。
因此,可使用“选择性粘贴”的方法保证复制的效果,或者实现不同的复制目的。
利用“选择性粘贴”可在粘贴时,选择“值”或者“公式”,也可保留格式,还可以叠加运算,以及实现“转置”(即行列的互换)。
具体可参见课本P110-111。
作业部分:新建一张工作表,将其重命名为“公式”。
选中“格式”工作表中A1:J54单元格区域,将其“选择性粘贴”到“公式”表中。
选择性粘贴以A1为起始位置,并选择“值和数字格式”。
然后,将该表A:K列的列宽设置为10(或者约2.17cm)。
3.8.公式的使用公式是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表达式,以英文“=”开始。
公式可包括常数、单元格引用、函数以及运算符等等。
作业部分:1)在“公式”工作表的K4单元格输入文字“BMI指数”;2)然后,在K5单元格利用公式计算产妇的BMI指数,结果设置显示两位小数。
BMI指数的计算方法见下图:3)将该公式复制到K6:K54的单元格区域中。
提示:可双击“填充柄(将鼠标移动到单元格右下角可见黑色实心的“+”填充柄标记)”,将公式复制到下方的数据区域。
也可使用Ctrl + End 移至工作表上的最后一个(有数据或曾经有过数据的)单元格,也可使用Ctrl + Shift +箭头键可将单元格的选定范围扩展到活动单元格所在列或行中的最后一个非空单元格,再来粘贴公式。
3.9.数值转换在对医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数值型的数据更加方便输入、分析和管理,因此,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常常将字符型的数据转换为数值型的数据,如在性别数据中常用1表示男性,2(或者0)表示女性。
在Excel中可通过“查找与替换”功能或者函数计算来实现这一转换。
作业部分:1)定位到“公式”工作表,利用“查找与替换”功能将G列“分娩方式”数据中的“顺产”替换为1,“剖宫产”替换为2。
2)将H列“妊娠结局”数据中的“足月”替换为1,“其他”替换为2(注意:不要替换其他列,如职业中的数据)。
图3 “公式”工作表样图4.作业提交事项保存工作簿,以备下一次实验使用(!!!)。
并将该工作簿文件以邮件附件的形式(注意:不要以QQ邮箱中“超大附件”的形式,也不要直接把内容贴在邮件正文里面),发送到教师邮箱1026410403@,邮件标题格式为“学号后四位姓名7”,如“1234 张三7”。
截止日期:12月4日24时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