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态环境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改革举措和事中
生态环境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改革举措和事中
省级生态 环境部门
实行 告知 承诺
1.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制定的格 式,编制告知承诺书。2.对从事放 1.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 射性污染监测工作的机构应当具备 虚假承诺或严重不实的依法处理。2.建 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和能够证 立联合惩戒及信用共享机制,向社会公 明符合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相关要求 布监测机构信用状况,对失信主体进行 (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联合惩戒,对严重失信的将违法违规信 质量控制、技术活动记录等)的材 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3.推动 料,实行告知承诺,生态环境部门 企业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 不再进行审查,当场作出审批决定。
机 构 资 质 质许可证
承诺 括人员、仪器设备、管理体系、质
污染监测工作的机构实行资质
强对各类放射性监测机构的监督检查。
认定
量控制、技术活动记录等)的材料,
管理制度。
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发现虚
实行告知承诺,生态环境部门不再
假承诺或严重不实的要依法处理。
进行审查,当场作出审批决定。
3.推动企业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
1.深入开展核安全设备监督检查,督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第
持证单位完善质量保证大纲,有效运行 质量保证体系,保障核安全设备质量。
三十六条:为核设施提供核安全
2.严格执行核安全法律法规要求,依法
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
1.实现申请、审批全程网上办理。 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
民用核安
生态环境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 改革举措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细化表
序 改革事 许可证 号 项 件名称
设定依据
审批层 级和部
门
改革 方式
具体改革举措
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责任 司局
辐射监测 1 机构资质 无
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 防治法》第十四条:国家对从事 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业人员实 行资格管理制度;对从事放射性 污染监测工作的机构实行资质 管理制度。
验服务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
2.不再要求申请单位提交营业执
查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民用核安
4
全设备设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许可。
全设备设
生态环境
优化 审批
照、核级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证书、
3.依法及时处理举报、信访问题,对投 诉举报和反映质量问题较多的企业实施
核设施安
计单位许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
计许可证
规范,从事放射性监测工作的机构按照
性 污 染 监 放射性污
实行 验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和能够证明符
2
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业人员实 测 工 作 的 染监测资
生态环境
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工作。
告知 合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相关要求(包
核设施安
行资格管理制度;对从事放射性
部
2.生态环境部门配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加 全监管司
文化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
2
序 改革事 许可证 号 项 件名称
设定依据
审批层 级和部
门
改革 方式
具体改革举措
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责任 司局
1.深入开展核安全设备监督检查,督促
持证单位完善质量保证大纲,有效运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第
质量保证体系,保障核安全设备质量。
三十六条:为核设施提供核安全
2.严格执行核安全法律法规要求,依法
1.将生态环境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对申请材料的审查从串联办理改为 并联办理。2.将审批时限由 180 天 压减至 150 天。
1.健全法规体系。发布《核设施实物保 护》《核设施出入口控制》《核动力厂 核材料衡算》等核安全导则,通过建立 健全法规体系,强化监管依据,细化监 管标准,深化监管效能。 2.开展核材料安全监督检查。原则上, 对核材料许可证持有单位每两年开展一 次例行核材料安全监督检查。根据实际 需要,对有关持证单位开展核材料安全 核设施安 专项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 全监管司 依法查处并公开结果。选取重点核设施 单位开展核设施实物保护工作评估。按 照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 改革要求,将核材料安全监督检查职能 下放到地区监督站,国家核安全局做好 业务指导督导。 3.对持证单位提出核材料许可重大变更 申请的,组织重新开展相应审评工作。
1
序 改革事 许可证 号 项 件名称
设定依据
审批层 级和部
门
改革 方式
具体改革举措
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责任 司局
民用核材 3 料许可证 无
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 条例》第六条:国家核安全局负 责民用核材料的安全监督,在核 材料管制方面的主要职责 是:……(三)核准核材料许可 证。
生态环境 部
优化 审批 服务
部
服务 核级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证书和计量 重点监管。
全监管司
可证核发
例》第十二条:民用核安全设备
人员、理化检验人员资格证书复印 4.组织开展经验反馈交流,反馈违法违
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单
件等材料。
规企业处理情况,强化警示效果和震慑
位应当防止同类问题发生。 5.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开展核安全文 化评估,推动持证单位人员提高核安全
审批
诉举报和反映质量问题较多的企业实施
造单位许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
造许可证
部
服务 核级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证书和计量 重点监管。
全监管司
可证核发
例》第十二条:民用核安全设备
人员、理化检验人员资格证书复印 4.组织开展经验反馈交流,反馈违法违
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单
件等材料。
规企业处理情况,强化警示效果和震慑
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
1.实现申请、审批全程网上办理。 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
民用核安
验服务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
2.不再要求申请单位提交营业执
查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民用核安
5
全设备制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许可。
全设备制
生态环境 优化 照、核级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证书、 3.依法及时处理举报、信访问题,对投 核设施安
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领
作用,防止同类问题发生。
取许可证。
5.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开展核安全文
化评估,推动持证单位人员提高核安全
辐射源安 全监管 司、核设 施安全监 管司
1.完善放射性监测机构制度管理体系。
1.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制定的格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组织制定
式,编制告知承诺书。2.对从事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监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从事放射
射污染监测工作的机构应具备的检
防治法》第十四条:国家对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