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范文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范文

实用文档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名称:法学学习层次:本科年级: 14 春指导老师:牛晓鹏职称:副教授教学点:修水学大视电播广江九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告报开题(包括课题的现实意义、目前该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研究的重点及拟课题内容突破的难点等)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是启动诉讼救济的前置程序,“一裁二审”的处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对发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作用,减轻人民法院工作压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该制度自身固有的缺陷,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涉及到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各项内容的劳动争议也相应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争议案件总量持续大幅度上升,这种在劳动争议处理上以仲裁前置为诉讼前提的“先裁后审”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

从现代法治精神考虑,该制度不能实现劳动争议处理的公正、效率、效益的目标,不利于保护劳动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仲裁机构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思考,努力构建一套适用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审裁协调的裁审模式,建立和谐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法制基础。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我国在劳动争议处理上以仲裁前置为诉讼前提的“先裁后审”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

本文主要研究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从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含义与特征出发,研究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探讨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的协调对策,以期对完善我国劳动仲裁制度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三、论题的研究方法:从教材、网络及各项法规中查找我国关于《劳动法》的法律条文及法律依一《劳动法》据;部分法学家的认识、观点;通过日常工作中走访调查当事人对些看法收集和在实践实施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准备好相关资料后,理清自己思路开始进行写作。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许多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是劳动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有益的探索,但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根据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与相关范畴的比较,在对我国关于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各种有代表性学说的分析与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应当构建多元化的调解模式。

五、论文的进度安排:确定题目月9日2016年3月6日—3 开题报告15日 3月10日—3月2016年论文提纲日 16日—3月22月2016年3 初稿3日—月25日2016年3月23 二稿日月28 年20163月25日—3 定稿日 1月日—4月102016年4六、论文的写作提纲:一、引言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相关概念界定(一)劳动诉讼的含义与特征劳动诉讼的含义 1. 劳动诉讼的特征 2. (二)劳动仲裁的含义与特征 1.劳动仲裁的含义劳动仲裁的特征 2. 三、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分析(一)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联系(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文案大全.实用文档 1.仲裁前置损害当事人诉权 2.“一裁二审”浪费社会资源 3.程序重叠弱化仲裁职能四、我国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的协调(一)确定裁审关系的基础(二)构建多元化调解模式五、总结七、参考文献:.2010(05) [J].经济研究导刊陈俊.对完善劳动仲裁制度的再思考[1].2010(03) 法制与社会.试论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问题与完善[J].[2]宋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否定性评价——兼论[3]曹鸾骁..2010(01)理论界法》违宪[J]..2011(01) 朝阳法律评论年来我国劳动立法的光辉历程[J].[4]关怀.30.2012 (21) 学习月刊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亟待完善[J].[5]朱蓉..2013(03) [J].开放导报.[6]孙宝强劳动合同法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2014(12)[J].法制与社会[7]邓珊珊.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再建构湖北经济学院学[J]..,周茜略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8]徐元彪).2014(11)人文社会科学版报(研仲裁革制裁度的改[J].仲争劳我质的仲.忠[9]陈谦从裁本谈国动议.2012(04)究.2014(06)法制与社会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余春艳[10].[J].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录目一、引言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相关概念界定(一)劳动诉讼的含义与特征 1.劳动诉讼的含义 2.劳动诉讼的特征(二)劳动仲裁的含义与特征 1.劳动仲裁的含义 2.劳动仲裁的特征三、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分析(一)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联系(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仲裁前置损害当事人诉权1. 2.“一裁二审”浪费社会资源 3.程序重叠弱化仲裁职能四、我国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的协调(一)确定裁审关系的基础(二)构建多元化调解模式五、总结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论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作者:xxx 指导老师:牛晓鹏【内容提要】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一裁二审、仲裁前置”,劳动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未经仲裁机构裁决的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不得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

这种“先裁后审”的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确实发挥过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出现了频繁的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的复杂导致劳动争议案件增多,案件性质日趋多样化,“一裁二审”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

本文主要研究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从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含义与特征出发,研究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探讨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我国现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关系的协调对策,以期对完善我国劳动仲裁制度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关键词】劳动诉讼劳动仲裁关系协调一、引言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是启动诉讼救济的前置程序,“一裁二审”的处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对发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作用,减轻人民法院工作压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该制度自身固有的缺陷,尤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涉及到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各项内容的劳动争议也相应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争议案件总量持续大幅度上升,这种在劳动争议处理上以仲裁前置为诉讼前提的“先裁后审”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

从现代法治精神考虑,该制度不能实现劳动争议处理的公正、效率、效益的目标,不利于保护劳动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文案大全.实用文档了仲裁机构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思考,努力构建一套适用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审裁协调的裁审模式,建立和谐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法制基础。

二、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相关概念界定(一)劳动诉讼的含义与特征劳动诉讼的含义1.劳动诉讼是指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诉讼,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此外,劳动诉讼还包括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程序,即当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委员会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或调解书另一方当事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活动。

2.劳动诉讼的特征第一,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案件未经过劳动仲裁不得进入劳动争议诉讼程序。

这是劳动法的强制性规定,任何当事人都不得违反劳动法的强制性的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则人民法院对于该类劳动争议纠纷不予受理。

第二,当事人对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不在受理该劳动争议案件。

但在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书确定另一方当事人应当履行的义务的除外。

第三,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一般情况下适用民事案件普遍适用“谁主劳动者不服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特殊情况下如:退及劳动者对工资的支付情况、社会保险的缴纳记录情况提出异议时,对于这部分证据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用人单位负举证,更好的保护了劳动者作为弱势群体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处于的不利地位,从而使法院能够清晰的查明案件的事实。

第四,双方当事人对于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如果不服,在法定的期限内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于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最终判决双方当事人应该执行。

法律之所以这么规定是从制度给双方当事人提供了法律文案大全.实用文档上的救济途径,但是该法律救济途径并不是无限的,所以对于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双方当事人都应当履行各自的义务,以彰显法律的权威性和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

(二)劳动仲裁的含义与特征 1.劳动仲裁的含义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仲裁机构依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请求,以第三者的身份,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按照劳动法律规范,对劳动争议的事实与责任做出公正判断和裁决,从而解决劳动争议的一项法律制度。

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实行“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体制,分别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各级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承担各阶段的工作。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仲裁先置”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在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仲裁程序、仲裁原则、组织规则和办案规则等方面都有了具体的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的特征2. )劳动仲裁实行“三方原则(1三方原则是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较为有效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方法。

所在我国为经济综合(谓“三方原则”是指在劳动领域,由政府、工会和雇主协会三方分别代表国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共同参与劳动关系的协)管理部门《劳动争议调调、劳动政策法规的制定、劳动争议的处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解仲裁法》第十九条规定:表和企业方面的代表组成。

”可见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该原第一,有利于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则。

劳动仲裁实行三方原则有很多优点:}第二,有利于发挥劳动行政部门、工;者三方利益的均衡和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第三,有利于三方相互;会和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各自的优势,增强仲裁的权威性配合、相互制约,保证仲裁的公正性。

2)劳动仲裁实行特殊的强制原则(第一,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当事人应当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立法者基于第二,劳动仲裁并不以双方自愿为一前提。

只要;减轻法院工作压力方面的考虑争议的一方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就能引起劳动仲裁程序的开始。

这些都是劳动劳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之间:仲裁与商事仲裁的不同之处文案大全.实用文档无需订有仲裁协议,其实行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