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剖析PPT精品课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剖析PPT精品课件

郡县制——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三、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1、秦始皇的集权制度——自称皇帝
朝仪和文书制度:
朕;“命”为“制”,“令”为“诏”; 印章为玉制,称“玺”。
统治机构:
三公九卿。 官员任免权在皇帝手中,不得世袭。
地方管理:
郡县制;户籍制;连坐法。
法律:
《秦律》。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设枢密院,与三衙分兵权为二。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
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 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收其精兵”
加强禁军,实行“更戍法”。 将兵分离。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文献通考• 兵四》 参见朱筱新撰《北宋“积贫积弱”时弊形成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 之患,相从而设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 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黄痈志• 谟训考下》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 设立者,论以极刑。”
《明史• 职官志》
以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
永乐年间,正式设置内阁。
地方改设承宣布政使司。设承宣布政使、 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政、军、司法 三权分立。
制定《大明律》和《大诰》。
建立卫厂(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 厂)。
滥施廷杖。
大兴文字狱。
八股取士。
2、清朝的集权制度
清初的中枢机构:内阁、议政王 大臣会议。
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南书 房。
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军机 处。
严酷的文字狱。
3、明清专制集权制度的 特点
《孟子• 离娄上》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 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 本在家。”
《孟子• 离娄上》
思考题
试分析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 影响。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 政治制度
1、春秋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等级制和世袭制的任官制度 宗教祭祀官地位的下降 郡县制度的初步确立
2、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国君为首的专制主义集权体制 将相分离 文武分职
“相也者,百官之长也。” --《吕氏春秋·举难篇》
“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饬朝廷 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 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 --《荀子·王霸篇》
② 封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
官僚制——官吏任免权力在国君 符玺制——官员行使权力的凭证 俸禄制——官吏酬劳的支付形式 上计制——官吏政绩的考核形式
五、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 2、选官制度 科举制(常科、制举) 乡试、礼部试(省试) 武则天:殿试,武举 3、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思考题
对比分析隋唐与秦汉专制集 权制度的不同之处,及其各 自的特点。
六、宋朝的政治制度
“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 之计。”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 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稍夺其权”
分割相权。 文臣知州事。另设通判;联署。 于州之上置路(初称道),设
漕司、宪司、帅司。
“制其钱谷”
对地方的赋税收入,通过县主 薄、州通判、路转运使,收缴 中央。
中央设三司(盐铁、度支、户 部)。
“收其精兵”
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加强禁军——撤消殿前都点检,设“三 衙”,分割禁军领兵权。
3、东汉的政治制度
“退功臣,进文吏”。 “并官省”。
“虽设三公,事归台阁”。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选官制度的变化
“唯才是举” “九品中正制”
2、政治体制的变化
①世族制度和门阀政治的形成 ②皇权的衰弱——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制
的形成 ③地方行政体制变化
3、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变化的特点
2、西汉的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变化
①汉初的政治制度
“约法三章” 汉承秦制 郡国并行 “编户齐民”
②汉武帝的集权
改革官制:削弱丞相权力,设“中朝”。 削弱王国权力:“推恩令”、附益法。 改革选官制度:察举、征召。 加强对地方的监控:设州部,置刺史。 严刑竣法:律令增多;任用酷吏。 建立实力强大的护卫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改革币制,盐铁专营。
①在机构设置上,政务机构逐渐从宫廷事务机构 中独立出来,形成中书取旨、门下审议、尚书执 行的三省制度,这是君主制趋向成熟和稳定的标 志。
②在权力分配上,外戚、宦官、宗族的势力受到 抑制(就多数情况而言),世族的势力上升到主 要的地位。
③在国家成分的构成上,许多少数民族通过不同 途径,迅速由氏族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这就为多 民族大家庭增添了新鲜血液,带来了蓬勃向上的 朝气,对国家的重新统一和隋唐盛世的到来作出 了伟大的贡献。
从先秦开始,中国的政治统治就带
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中国历史上的国家 在诞生时,不是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 系,而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有关部族。 夏商周三代,国家结构实际上为部族结 构。宗法制和分封制,使部族中的血缘 关系政治化,部族血缘关系构成了这一 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家天下”与“国家”
“家天下” “国家”
缘由》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3期
七、元朝的集权制度
中枢机构:中书省、枢密院、御 史台。
宣政院:掌宗教和吐蕃地区军政 事务,
行省(行中书省)制度。
八、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的高度强化和集中的时 期。
1、明朝的集权制度
废中书省,罢丞相。分中书省和丞相之权归 属六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宗法制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 二宗,士有隶弟子……”《左传》桓公二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 城。”《诗经 ·大雅》
分封制——“家天下”的统治形式和特点 分土封侯、世卿世禄
在中国的历史上,家与国被高度一体化, 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国家在中文中 被组成一个词汇,就充分说明了二者的一体性。 中国历史上的政权,都是高度家庭化的政权, 国君犹如家长,官吏犹如管家,民众犹如家庭 奴婢。历代政治家,都信奉治家与治国一理, 而且把这一信条当着神圣不变的法则,这种家 与国的统一,给中国政治制度史带来了重大的 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