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 广州环境优势
㈢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广州拥有商业网点10万多个,为中国十大城市之冠。大 型购物商场、大型货仓式批发零售自选商场、灯光 夜市、集贸市场等构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网络。 广州毛衣和商业服务业发达,金融会展、物流和信息等 现代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2013年,广州全年商品 进出口总额1188.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 商品出口总额628.06亿美元,增长6.6%;商品进口 总额560.82亿美元。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 67.2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0.30亿美元。 广州的商务会展也逐步向多层次、高端化发展。中国出 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档次最 高、成交量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会,被称为“中国 第一展”。2013年末,广州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 团体(事业单位)4 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65 个,公共图书馆15间。档案馆30 个,博物馆、纪念 馆31 个,举办陈列、展览290个。
市总部经济分类标准研究》,全市拥有总部企业521家,主要分布在第二、第
三产业,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户数46321的11.25%。贡献税收占税收总额的 28.8%。
㈡强大的城市功能 广州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分别位居第二。 珠江口岸岛屿众多,水道密布,广州港是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 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港口
㈢金融创新不足
虽然广州的金融保险、专业咨询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但是指标分数 相差比较大。从国内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经济中心 城市推进金融中心建设起步较早,行动较快,不仅地方政府采取积极 的产业政策来促进金融业集聚发展,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中央政 府“放权让利”的政策倾斜,形成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先发优势。 其劣势在于金融发展软环境欠佳,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地方金融机构实 力较弱。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银行融资的难度加大。广州信用 环境不够好,缺乏完备的诚信体系,这已成为广州商业银行开展业务 遇到的最主要困难,使得银行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对象。易造成不良后 果,比如,1)导致商业银行盈利下降,广州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减弱。 (2)由于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对象导致银行资金大量流出广州。 广州的基金主要投资对象是证券市场,高新投、创新投等投资公司主 要投资对象是高科技项目。为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配套的融资系统 尚未形成。广州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广州缺乏证券交易场所,而且广 州原有的期货交易所也在几年前撤掉了,这些交易场所对一个金融城 市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广州虽说有很多外资银行,但没有股票市场。
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空港综合保税区。
广州的陆路、海路、航空都齐备。形成了以空港和海港为依托的现代物 流园区。金融、商务、会展业集聚发展的中央商务区。
同时,广州是华南地区信息中心,拥有比较 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全国互联网三个核 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更是国家互联网三 大交换中心之一。目前广州市已建成了高带 宽、覆盖全市、可靠安全、技术先进和服务 种类齐全的优质宽带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 光纤铺设到小区及部分商厦,并建立了宽带 数据、交互式视频等业务平台。广州市话程 控化、市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均居全国省会 城市之首。 广州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生态环境保 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基本实现了 经济发展、城市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广州投资环境
小组成员
投资134班 201321684424 林佳玲 201321684425 刘佳苹 201321684426 何依琳 201321684427 何晓丹 201321684428 陈沛怡 201321684429 黎颖嫦
S O
W T
广州投资环境优势 (Strengths)
㈠经济实力雄厚
㈡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建设进一 步拓展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腹地
实施泛珠三角战略,既拓展珠三角 的内陆腹地范围,又加强了广州和 香港、澳门更紧密的合作,给中心 城市广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04 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编制了《珠江 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4~2020)》。在该规划中,提 出强化“外联”、发展“湾区”、 实施“绿线管制”、推进“产业重 型化”、实现“交通一体化”、建 设“新市镇”、共建“区域空间信 息平台”等,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 广州城市发展的腹地。
广州的投资环境劣势 (Weaknesses)
㈠高层次人才不足,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 足
广州的研发能力同其它指标相比出于劣势。从前十 名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比较来看,广州的研 发能力排名第六,和北京、上海相比有明显的差 距。从人力资源来看,如上海、北京,汇集了中 国最多、最优秀的大学,最容易获取智力资 本, 广州的研发投入水平也相对较低,虽然这几 年广州在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的投 资,和北京、上海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广州投资环境的挑战性 (Threats)
㈠经济全球化对广州产业发展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广州是国外 产业转移的重要进入区域之一,这 既是广州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也是新挑战。 (1)广州虽然广泛参与国际分工, 但国际开放指标同北京、上海相比 差了将近30分,也容易被锁定在产 业链条的底端; (2)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后,本地企 业的扩展会受到跨国公司的威胁, 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㈡周边地区和城市实施总部经济战略 首先,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将长三角和京津唐地 区作为加强区域合作的试点区域,并没有将珠三角 纳入考虑之中。虽然不能以此说明国家对珠三角的 忽略,但由于缺少了从国家这个更高层面上对区域 进行整体调控,珠三角加强区域合作的步伐和政策 的优惠会弱于其他两个地区,有可能影响整个珠三 角的城市发展,尤其是中心城市广州。而广州的国 际开放指标、商务基本设施、信息基础设施虽然排 名在前,但实力同北京、上海相比太弱。北京、上 海对广州在吸引国际投资、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高 新技术以及吸纳优秀人才过程中提出了新的挑战。 而如何处理好与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和亚洲金融中 心的香港大竞争合作关系,也是广州发展总部经济 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其次,国内多个城市实施了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 并制定相应的扶助政策。广州面临的是“前虎后狼” 的竞争局面,前有北京、上海领先,后有天津、武 汉、杭州等城市追赶。省内深圳、东莞、佛山都提 出发展总部经济。其威胁不可小看。
广州投资环境的机遇 ㈠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为广州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 (Opportunity)
目前,全球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处于以信息技 术为主导产业的第5个经济长波周期的中,引发 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重组。中国、 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由于拥有低成本的劳动力 和土地、逐步上升的高消费群体等优势,加工 制造功能能迅速向这些区域集聚。 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发达国家 生产外移的比例不断提高,据美国《财富》杂 志一项调查显示:全球4万家跨国公司有92%以 上若干年内将考虑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从 2002年起,中国连续3年引进外资超500亿美元, 于2003年一举成为全球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 随着中国重要性的增强,许多跨国公司将亚太 地区总部移往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 等城市,到我国设立研发中心也蔚然成风。广 州的成长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生的, 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是广州能够取得成功的“天 时”。
㈢总部企业及职能部门的迁徙
(1)地区总部企业的迁徙。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北京、上海、广州日渐列入他们 的考虑范围。2008年广州又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中心城市”,这对广州来说意味着 机会,要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企业来广州投资建厂。 (2)跨国企业职能部门新选择,如运营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投资中心、客服中 心、结算中心等。广州吸引这类总部具备一定条件,如珠三角制造的消费品性价比对 国内外客商有不可抵制的诱惑力,广州可以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成为采购中心、营销 中心。 (3)国内知名公司总部新动向。一些实力雄厚、富有市场开拓力民营和乡镇企业,已 经不满足原地的资源要素,将总部迁址中心城市。从目前情况来看,广州欲想吸引成 为省外企业的总部有一定困难,这些企业要迁都的话,通常的考虑是北京、上海等一 线城市,但广州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如汽车产业、信息电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还是有一定可能。当然,即使不能成为全国性总部,广州成为这类企业的职能性总部 或区域性总部,也是不错的选择。 (4)珠三角企业的总部新设置。的苗头,如惠州、东莞等地成长起来的企业纷纷将销售、 研发、行在珠三角众多的企业,少数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汇总的领先者,当地的 人才、资金、资讯、商务环境等要素已不能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迁都成为必然的 选择。这是广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最大希望之所在,应给予重点关注和争取。目前已有 珠三角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政等机构迁往广州,广州要抓住这个机会,成为珠三角 企业总部迁都的首选。
㈡社会基础较差,城市形象欠佳 首先,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市中心区特别是 老城区常住人口过密,交通堵塞,空气污染 严重,但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趋势不变。而 新发展区基础设施不足,中小学校与医疗卫 生等设施质量不高,对人口迁移缺乏吸引力。 与国际化大都市布局相差太大,如巴黎保留 旧城的旅游、文化功能,将金融业集中庆德 方斯新城、将工业等功能分布在其他几十个 卫星城,形成明确合理的城市区域分工。而 广州城市空间布局还未打开,市中心区与新 区未能形成科学分工,城市过密与过疏现象 同时存在。 其次,城市治安管理形城乡结合部、市镇、农村还未联 成统一的安全网,流动人口管理欠缺现代化 思维和严密组织。城市安全设施既不足也不 够普及,市中心区各类治安案件未曾减少。 广州城市印象欠缺已成公识。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在国家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是中国经济
最重要的增长极之一。从1992年开始,广州的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十大城 市中的第3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一位。广州的人口约 占全国的1/200,创造的GDP占全国的1/36、广东省的1/4。2012年,广州位列 宜商城市竞争力第五位,次于香港、北京、上海、台北。2012年广州人均GDP 达105909元,居中国城市第一位。2013年,广州位列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 城市第二位。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项目355个,投资总额113亿元。根据《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