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社会经济结构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位于东经122°08′-122°42′,北纬36°45′-37°27′之间,南、北、东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长500公里,陆地总面积为1526平方公里,荣获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
荣成市2015年森林覆盖率42.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2.9%。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285天,策划推介了“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城市形象。
沿海分布10大海湾、10大天然海水浴场、115个岛屿,拥有伟德山、铁槎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山头国家级海洋公园,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山头、发话院、中韩边贸城3处国家4A景区,是中国大天鹅之乡,中国黑尾鸥之乡。
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6个、旅游强镇8个、特色村17个,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被确定为全国影视指定拍摄基地。
拥有不老渔船3073艘,其中远洋渔船300艘,占全省的66.7%;养殖面积55.6万亩,被授予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称号,水产品产量122.2万吨,连续34年居全国县级第一。
拥有石岛港、龙眼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10个一类开放作业港区,开通了直达韩国平泽港等15条国际国内航线,2015年海运货运量652.5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10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360万吨、36.5万标箱,海港口岸出入境旅客38.4万人次,占全省36%。
全市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7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全年共获批各类科技项目13个,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项。
荣成市现设荣成经济开发区、石岛管理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辖12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825个行政村,118个居委会,2015年末全市总户数24.4万户,户籍总人口66.78万人。
荣成市全年经济社会繁荣,全市经济始终保持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2.3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899.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3.6亿元,引进国内项目225个,实际利用内资194.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164元,17856元。
荣获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省级
文明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等称号。
2015年进出口企业399家,进出口总额29.8亿美元,其中外贸企业266家,累计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出口市场遍及韩日、欧美等154个国家地区,被评为全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大力培植海洋食品、汽车及机械、修造船等主导工业及海洋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滨海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比重8.1:46.5:45.4。
海洋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29家,年加工能力290万吨,销售收入1196.8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冷冻调理食品、海带食品生产基地,荣获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绿色食品名城等称号。
汽车及机械产业,规模以上企业80家,销售收入593.8亿元,被确定为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基地、山东省点击出口基地。
修造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9家,造船能力72万载重吨,销售收入324.7亿元,被确定为全省船舶工业聚集区,山东省优质船舶制造生产基地。
2015年,持续推进城乡通气、通暖、通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道路绿化等“六个一体化”工程,打造沿海城市带,实现镇街驻地基础配套设施全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市。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实事全市教育布局调整、镇村污水处理五年行动规划、农村改厕三年覆盖计划、城乡公交一体化等重点工程,基本社会保障标准保持全省县级领先水平,被列为全省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市。
同是全年完成全市鱼粉企业、加油站、小锅炉等综合治理和齐山河流域整治,保证全年全市空气质量基本保持优良水平,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主要河流水质均符合相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近岸海域水质达到相应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
2015年荣成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改革、精细化管理水平,扎实开展礼让斑马线、四德工程等文明主题活动,全面启动“智慧荣成”建设,提升城市长远发展竞争力。
以诚信建设为抓手,率先建立社会征信管理体系,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居、外来人口等各个领域征信全覆盖,成为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以平安荣成建设为主线,开展镇级综合执法试点,推进渔业、安监等部门综合执法改革,创新以港管船、海陆平安网络化管理模式,建立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机制,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演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动力,在全市大兴学习之风,提升干部能力水平;开展单位联村、干部联户“两个全覆盖”活动,搭建民生110,荣成民心网,社会管理信息研判中心等平台,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大机关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整治力度,开展农村干部冬训,夏训活动,严明纪律规矩,营造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教育、文化、卫生
2015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4所,其中高校1所,在校生8149人;高职院校2处,在校生4358人;电视大学1处,远程开放教育学员2867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517人;初中24所,在校生2.04万人;小学25所,在校生2.5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30人。
综合实践活动中心1所,年培训量1.1万人次;拥有幼儿园85所,在园幼儿近1.5万人。
2015年末全市拥有等级医院37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5391张,卫生技术人员4396人,其中医生2095人。
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对全市49处农村卫生室实施标准化改造。
三、文物保护
建设项目周围无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及自认然保护区。
四、拟建项目所在地环境简况。
拟建项目位于荣成凯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厂区内,西面、北门、南面均为农田,东面为道路,在向东为车道河,东南面为寻山集团办公楼。
具体地理位置图见附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