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市反光材料行业规划纲要

xx市反光材料行业规划纲要

xx市反光材料行业规划纲要
行业发展实施规划
反光材料,也称逆反射材料,回复反射材料,广泛应用于交通标
志标线、突起路标、轮廓标识、交通锥、防撞筒等各种道路交通安全
设施,以及汽车号牌、衣物鞋帽、消防、铁路、水运、矿区等,可分
为交通标志反光材料、道路标线反光材料、突起路标、轮廓标、衣物
用反光材料等。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
展为动力,以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为路径,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区域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 ,行业现
代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

第一部分规划思路
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
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信息链、人才链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区域国民经济新支柱。

第二部分发展原则
1、需求导向。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需求侧政策支持和引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培育符合市场需求新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2、产业联动,协同发展。

统筹协调产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关联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成链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扩大高端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3、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三部分产业背景分析
反光材料,也称逆反射材料,回复反射材料,广泛应用于交通标志标线、突起路标、轮廓标识、交通锥、防撞筒等各种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以及汽车号牌、衣物鞋帽、消防、铁路、水运、矿区等,可分为交通标志反光材料、道路标线反光材料、突起路标、轮廓标、衣物用反光材料等。

光的逆反射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具备逆反射性能的各种反光材料来实现的,这些材料,绝大多数不是自然界天然形成的,而是依靠人
类的创造力,后天发明合成的新物质。

逆反射技术汇集了光学、材料学、数学、有机化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

反光材料具有很好地醒目作用,通常会被用来做警示标志、服装服饰、汽车标牌等方面,从而为交通、人身、设备等发挥保护作用。

在一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行路安全方面也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销量为1711.6万辆,中国摩托车销量为1226.94万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数量与日俱增,以此交通的发展成为关乎到人们生活以及工作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交通的安全以及顺畅情况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实现交通的安全行驶与畅通,有关的高速公路、省级公路以及城市道路设计的管理部门都将反光材料应用到公路的设计与管理过程中,保证行车过程的安全。

2019年中国公路里程数为501.25万公里,同比增长3.43%。

反光标志的帮助可以让驾驶员及早做好准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城市的市区车辆多且较为复杂,由于工商活动较为频繁,驾驶员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车灯、红绿灯等的干扰,导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反光材料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帮助驾驶员在刺眼或者明亮的车辆灯光下始终保持安全的驾驶状态,弥补城市灯光不佳、自然条件等的不足,确保车辆始终保持正常的驾驶状态。

预计2020年中国公路领域反光材料需求量为1619.4万平方米;汽车车牌反光材料需求量为829.27万平方米;摩托车车牌反光材料需求量为86.6万平方米。

中国反光材料产业的技术正在逐步完善,并且不断地创新,对整个国产反光材料产业的技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预计2020年中国反光材料市场规模为92亿元,同比增长8.24%。

第四部分目标
到xx年,新型产品服务比例达到xx%以上。

到xx年,基本实现产业现代化,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企业数量增加到xx家左右,培育行业龙头企业xx家。

第五部分主要发展任务
(一)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

支持中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
优势,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产业产品服务。

形成
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二)着力推进品牌建设
强化本土品牌培育、宣传与推介,支持企业建设和完善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降本增效。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
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

(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规划期内培育若干家创新示范企业。

鼓励
和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原始创
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四)加强政策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领域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引导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参加
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强化部门联动,推动产业的发展。

(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