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思考
[摘要]基于国家科技强军的需要,军队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入伍已备受关注,并出台了相应的大学生入伍优惠政策;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也要求其尽可能走进部队锻炼,成就自己也贡献国家;但已入伍的大学生,其价值观、人生观等应有较大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奉献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入伍
目前,基于国家科技强军的需要,军队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入伍已备受关注,本文拟从军队建设需求、大学生自身发展、大学生入伍政策以及大学生入伍现状几方面对大学生入伍进行较全面的思考,以期为大学生深入了解大学生入伍的相关方面,更多优秀大学生充实军队而努力。
一、大学生入伍为国家科技强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从上世纪后半叶起,科学技术就主导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世界各国都竞相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充分说明,谁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并将其充分应用到战争中,谁才能赢得未来的战争。
因此,科技建军是提高我军战斗力,保证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必由之路。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而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关键在于培养大批既精通军事又掌握现代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江泽民指出:“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高新技术装备一下子搞不上去,但人才培养要先行。
宁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
”根据江总书记“人才先行”的战略思想,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了一批院校、学科和实验室(简称“三重”建设),构建起了“我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航空母舰”和“科技强军的高科技平台”的整体框架。
跨入新的世纪,按照军委的部署,我军将在“三重”建设的基础上,实施“2110工程”,即在本世纪的头10年,重点
建设一批学科专业和院校。
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肩负着国家发展的重担,对于部队的建设也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且大学生参军的起点要高于其它学历较低的新兵,尤其是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们,更能为国家科技强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我国倡导的科技强军的理念内涵,促使科技强军理念的实施。
因此,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站在部队建设的角度,激情四射的大学生们应该积极入伍,为科技强军贡献力量。
二、大学生入伍可促使大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精力充沛的青年一代,理应身心健全,才能适应进一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的需要,但我国的大学生身心状况不容乐观:
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2)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人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过度期望时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2、大学生身体健康现状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国家发展后备人才的大学生,其健康必须得到切实保障。
但我国大学生中贫困生和特困生比例较高,据有关报道,我国部、委直属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超过25%,其中特困生的比例达5% ~10%[1];而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不规律、饮食不科学、缺乏锻炼、社会竞争激烈、自我调适能力差等,均加重了大学生的健康负担[2];环境污染与食品卫生问题环境污染和食品卫生问题导致低龄化白血病、肿瘤、尿毒症等重大疾病在高校中时有发
生。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大学生的健康保障力度却没有同步跟上。
据报道,某地考察大学生报考人民警察体检:2003~2008 年4078 例报考人员体检结果3273例合格,合格率为80.26%,805例被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74%。
其中以身高不合格为最高(295例),占不合格总例数的36.6%;两种体检项目或指标不合格137例,占不合格总数的17.02%,以身高合并眼屈光不正(近视眼)为最高;3种以上体检项目或指标不合格23 例,占不合格总数的2.86%,以身高合并眼屈光不正(近视眼)和肝功能异常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为最高。
极少数的参检人员还存在精神、心理、吸食毒品等方面的问题[3]。
因此,大学生的健康保障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各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就大学生而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应是内强筋骨的重要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方面。
三、大学生入伍的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可能
近年来征集新兵中,越来越注重招收一些高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入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军,保留原学籍。
各地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给予入伍的大、中专生予以一定的就业安排和奖励补助政策。
大学生征兵是指部队每年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收义务兵,每年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在5,6月份进行,毕业生也可以在10月份回生源地人武部报名参加应征。
国家对于大学生入伍有相关的政策规定:
3、入伍前的“优先征集”政策
征兵时,各级兵役机关为各级各类高校征集对象提供“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简化办事程序,优先批准体检政审合格的应届毕业生入伍。
2、服役期间的有关就学政策
①妥善安排学业。
在校大学生入伍前,学校应尽可能安排他们参加本学期所学课程的考试,也可以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对本学期所学课程免试,直接确定成绩和学分,并保留学籍至退役后一年内。
学生入伍后,原就读学校保留学籍,退伍后准其复学。
②适当减免学费。
在校大学生被批准入伍后,已交学杂费的剩余部分,根据本人自愿,由学校退还本人,或由学校负责管理。
退出现役后复学,其家庭经济困难的,由学校酌情减免学费。
入伍前享受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复学后提高一个奖学金等级(不含一等奖学金);对荣立一次三等功奖励的,复学后按不低于50%的标准减免学费;荣立两次三等功或荣立二等功,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复学后免交全部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