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发表时间:2008-10-29T15:36:34.85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海力茜·陶尔大洪康新平艾尼娃尔[导读]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势,生动课堂,诱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势,生动课堂,诱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无机化学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和普及,多媒体技术由于其优异的功能、出色、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的图文并茂、动静皆宜以及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传统教学形式的重要补充手段,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的使用存在一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它的优势,克服它的不足,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生动、艺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生机勃勃。

几年来,在我们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多媒体课件辅助化学教学存在的主要的、实际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位致力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者的重视。

以下是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利
1、创设情境,生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生动、鲜艳的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求知欲望,学知热情,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多向性、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多媒体计算机使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特殊效果等集于一体,包含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不仅改变了我们学习和理解问题的方式,而且还改变了我们传播信息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在课堂教学中可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来参加教学并接受所学知识。

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从而使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去。

2.丰富课堂内容,传递大量信息,增强感性认识,促进思维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感性知识多于理性知识,他们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为了使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如在学习杂化轨道理论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直观地、形象地的播放了三维空间坐标中S轨道和P 轨道的杂化过程由“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思维优势。

这一动画显示仅在讲授中插入,起辅助作用。

又如:CH4分子的形成,C原子先进行SP3等型杂化后再与氢原子形成分子的微观过程表现的直观、形象,通俗易懂,把杂化情境体现的淋漓尽致,妙趣横生,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有效地弥补学生无法想象的抽象领域,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比单纯的说教、讲解效果好得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非常显著。

3、变抽象问题形象化,变微观问题宏观化,变复杂问题简单化化学教学中,有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在单纯语言讲解的情况下,感性材料不足,教师只能做现象分析,说服力不强,学生感到知识抽象深奥,难以掌握。

特别是刚从高中上大学的学生,想象力还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抽象理论和抽象模型具体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帮助学生理解。

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领会。

例如我们在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因为电流的产生和电子的转移过程是微观的、看不见的,我们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看不见的电流和电子形象地由绘图、动画、音、不同的色彩,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用宏观形式展示过程,化难为易,优化学生思维,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对开发学生思维及发展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课堂上设置练习,强化训练使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概念、原理、课堂练习集于一体,当堂出题,当堂作业,当堂评讲,当堂内容当堂巩固和掌握,尽量不在课外留过多的作业,把减轻学生负担落到实处。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势,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引导学生善于对刚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问题解决过程、结果进行反思与回顾。

教师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反馈来的信息进行正确评价。

对共性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宏观强化、指导,从而加深理解,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每节课我们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带着疑问离开教室的做法,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使用中的存在的弊端
1.教师过渡使用多媒体,过渡依赖多媒体,造成教师备课惰性要准确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防止教师主导功能的退化,成为课件的解说者和机器的操作者。

僵化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的作用。

有些老师上课时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省时省力,甚至某些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使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教师把教学课件当作了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

只要按键或鼠标,课件就会顺利播放。

教学课件实际上成了一页页幻灯片式的屏幕放映代替原来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的板书,缺少一个能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共鸣的场景呈现和能触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大多数教师认为使用课件上课就是照着“ppt”念念讲讲,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是在教师规定下的思路上进行思维,没有一种自发探索、自我感悟的过程。

那么这样的教学课件也就很难实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很难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这个手段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感悟的认知飞跃,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好不了。

2.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充分掌握好多媒体课件使用的量与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多媒体课件起辅助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笔者在与学生交流发现,很多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就是教科书的翻版,照本宣科,课件文字量过多,教师面对电脑屏幕念课,而忽略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大,过快地更换屏幕内容,滞留时间短,将使学生丢失教学信息,或导致教学信息一晃而过,不利于学生记忆,不利于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笔者作过调查有50%的学生反映在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室内光线较弱,显示器和投影的光线较亮,若长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引起大脑和视觉疲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很难吸收和消化。

为了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力求简化易操作,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上,不要死盯电脑,适时调整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3.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课件制作要精美实用
提高教学效率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终目的。

多媒体教学以服务教学为前提,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应清楚地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本身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是以提高效率为目的教学的一种辅助,课堂上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自学,一定要明确课件既不能代替老师,也不能代替课本。

多媒体课件的宗旨是以服务教学为前提,制作精美,风格统一,画面简洁,运行流畅,以简洁、直观为原则,经常与学生交流,重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有效地组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康新平,海力茜,崔静洁浅议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前景,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2006.29(1):87-88
[2]敬华娥,张团笑,刘红.等生理学教学中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240-24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