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师如何赏识学生

语文教师如何赏识学生

语文教师如何赏识学生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别人看不见自己的存在。

学生明明在教室里坐着,老师却视而不见, 试问学生的成绩会高么?肯定不会。

为什么不能给我们的孩子一些赏识,为什么不能多给孩子们一些赏识,
这是一个值得全体教师深思的问题,更是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应该用自己的言行,
肯定学生的进步,引导学生成长,教会学生做人。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的越来越好。

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语文教学过程中赏识的应用由为重要。

一、课堂中的赏识教育能开掘潜力,各显其才
每个学生的才能、潜力是有区别的,我们应在课堂上加以开掘,加以赏识。

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以至几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天才,有的在那方面有惊人的成就。

我们语文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要看着好的学生语文学的好,就逼着有差异的学生也去学,我们应该懂得去用赏识的语言去触动他,去改变他,给予正确引导,使他的才能、兴趣等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不同程度地开掘他们的潜力。

(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

发现是一种
能力,更是一种责任。

在我们教育界流传着“四个糖果”的佳话,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的一次经历,这是一个运用赏识教育法的成功范例。

对这件小事的处理,陶先生并没有简单地加以指责,而是仔细地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并有意识地予以放大,进而施以“四块糖果”的奖励,最终使一个做了错事的学生主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像王友这样做了错事的学生处处都有,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像他那样的待遇。

现在的学生在家中大多娇生惯养,人生经验相对不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失误或过错在所难免。

作为教师千万不可抓住一点,否定全盘,必须善于在其行为中发现合理、正确的成分,及时地给予恰当的肯定,在鼓励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在宽松的心境下心悦诚服地承认错误,主动自觉地改正错误。

特别是那些主观上想把事情做好但客观上把事做砸了学生,心里本来就很难受,这个时候一定要充分肯定他的主观动机,心平气和地帮他查找失败的原因,如果一味地指责,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二)要学会欣赏学生的长处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这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精神需求。

赏识教育法正是抓住了人的这一共有心理,通过欣赏传递了对学生才能、价值的认可与肯定,并最终使它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这是一个展现自我、被别人欣赏的绝好机会。

时间虽然很短,但每个人都拿出了浑身解数,可以说这是学生生涯里最为闪光的时刻,许
多人的才华正是在这期间被人们所认识的。

当一个人被推到被人欣赏的位置,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时,其潜能往往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赏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学会欣赏学生的“长处”。

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那些最需要被信任、最渴望被赏识的学生身上。

(三)要把握好激励的尺度。

对学生的赏识不是无原则地一概肯定,对他们的优长要讲到讲足,对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也要中肯地指出并鼓励其改正,这样才会促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另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表扬只是一种激励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得到更多人的赏识固然重要,但享受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则显得更为重要。

二、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是搭建师生良好关系的桥梁
(一) 将“平等”带进课堂
“平等”是赏识教育的八大原则之一。

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所说的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智慧对于智慧主动的碰撞;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而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不是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接纳。

学会赏识,赏识者胸襟才显得更加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教师
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

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同时平等的关系更能增加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更能接受老师对自己委婉的批评。

从而更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二)将“宽容”带进课堂
“宽容”也是赏识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宽容他人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气度从容、尊重别人的表现。

宽容,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

(三)将“激励”带进课堂
“激励”是赏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激励”,即激发鼓励,是指教师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施加的外力作用。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帮助学生确立自我意识,建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得以最充分的发展。

教学实践中,无数成败的事实启示我们:老师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 一句鼓动的话语,可以驱散学生积聚在
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找回他们失落的自尊,可以唤醒他们封尘
的潜能,从而使他们信心足起来,手臂举起来,声音亮起来,做人的腰干子也挺起来!从而推动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承认差异,是让所有
学生欢乐成长的教育,是让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赏识,让他们获取其真正的发展,让他们拥有幸福,让他们充满生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