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地球家园
教学主题:地球家园
授课对象:3-4年级
授课老师:肖鸿溪
教学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
2.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对身边科学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让同学把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教学器材:
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把水桶装半桶水,玻璃杯装满水,准备好A4纸及硬币
授课过程:
1、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肖鸿溪(转身在黑板上写名字)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哥哥或者老师,只要不叫叔叔都是好孩子!接下来几天你们的地理课就由我来讲授。
(2分钟)
2、课程引入:接下来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对我们生活得环境有什么认识呢?(互动环节,提问几个学生)其实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大型球体上的,我们称她为“地球”(板书)。
那么,同学们对于地球又了解多少呢?(互动环节)简述人类对于地球知识的认识历程——天圆地方、大地是弧形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假象——地球是圆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实地球是圆形的。
(8分钟)
3、基础理论:(拿出地球仪)同学们看,这就是地球仪——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模型。
a.借助地球仪介绍陆地海洋,指出中国的位置。
b.地球基本知识(赤道半径:6378km/赤道周长:40075.7km/表面积
5.101*10^8km)
c.介绍七大洲四大洋(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d.世界地理之最(最高峰珠穆拉玛峰,8844.43米;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最长的河流尼罗河,6671千米)(15分钟)
4、引入理论:刚刚了解了世界地理之最,那么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和最深的海沟是怎么形成的吗?(互动)
a.引入板块运动理论(有条件使用投影仪,没有的话用两张纸片模拟)b.详细直观的解释板块运动理论,
c.简述地球演变史——一整个板块,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变形成如今的七大洲四大洋。
d.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
讲解海水与淡水的区别。
e.有了水之后有了生命。
简述生命演变史。
(科学家们推测:漫长的时光里地球上只有微生物,一直到大约5亿〜6亿年之前,海洋里面才开始出现最早、最原始的藻类和动物。
那时候,生命还未踏足广袤的大陆,陆地上一片死寂,海洋里,除了肉眼不可见的藻类之外,已经有很多低等的动物出现了。
那个时候,“三叶虫”这种动物是海中之王,模样类似今天的虾。
它的进化动物水蝎发展出水生动物捕捉能力。
在三叶虫和水蝎灭绝之后,新物种在海洋之外的水底泥地中诞生了。
这种动物的身体小而扁,行动十分迟缓,但是却有着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它们成为所有地球脊椎动物之母。
它们遍体生鱗,前身有骨,而且还有脑的结构,这种动物被科学家称为“甲冑鱼”。
就这样又过了7500万年,甲胄鱼逐渐发展进化,成为了真正的鱼类。
这时的它们已经拥有了脊梁骨和一副能够支撑全身肌肉的骨骼,颚的出现解放了它们的嘴巴,使其自由张合。
它们的身体开始长出鳍,尾巴成为它们在水中完美的划桨。
它们的身体也在进化中变得更大,身体成为了流线型。
这些新器官使它们在水中行动更快,攻击力更强。
这种鱼类不喜欢生活在淤泥中,而是喜欢在水中游着,遇食即吞。
它们的流线型的身体让它们行动自如,鳍和尾巴的存在让它们可以迅速地避开天敌。
虽然少了像甲胄鱼那样的御敌盔甲,可是生存的本领以及自卫的能力一点也不比祖先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随之增强。
这些鱼开始不断繁衍,其子孙遍布淡水之中。
后来,它的一部分后代不满足淡水了,开始向着海洋进发,并且将那儿当成自己的家了。
此时正是鱼类发展的巅峰时期,它们的种类极其之多,样子也是光怪陆离,它们的王土遍布地球水域。
古生物学家把从这开始以及其后的5000万年叫作“鱼的世纪”。
鱼
的世纪里主要有两类鱼,其中一类是鳘鱼以及它的近亲,它们的呼吸工具是鳃,拥有柔软的骨骼;另一类是占多数的硬骨骼、长着肺的鱼,总鳍鱼就是属于这一类,但是已经灭绝了。
我们都知道,肺这种器官帮助我们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当时干旱时常发生,每当遇到干旱,没有肺器官的鱼就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如此下来,没有肺的鱼类就难以生存,最后灭绝,而那些有肺的鱼就活了下来。
又过了很多年,随着气候的变化旱灾也变得少见,水里面溶解的氧气又多了起来,用鳃呼吸已经足够。
因此,肺的功能逐渐发生转变,这些鱼的肺部开始进化成一个能够储存空气的囊,就是今天的“鳔”。
等到鱼的世界走到尾声,陆地上已经开始出现了羊齿类的植物,最高的植物高度能达到10米以上。
脊椎动物的食物量大大增加。
大约在3.65亿年以前,有肺的总鳍鱼从水里走向陆地,开始在陆地上繁衍生息。
它们的骨骼同蛙类的腿内骨骼如出一辙,这些总鳍鱼的胸部和腹部还有成对的鱼鳍。
这时的总鳍鱼已经具备了在陆地上生活的能力,它们最终将生存领域从水中转移到了陆地上。
接着这些总鳍鱼进化成原始的两栖类。
但其实,最初陆地生活对它们来说并不容易,从水里出来,地球的强大的压力让它们感到吃力,所以他们还是把大半辈子的时间都消耗在水中,以吃小鱼和虫子维持生活,它们也在水中繁衍后代。
过了几千万年之后,古两栖动物逐渐被淘汰,只有青蛙、蟾蜍(癞蛤蟆)和蝾螈之类的动物还能够继续生活在温带。
这时候,陆地上开始进化出更先进的爬行动物。
它们的卵外面会有一层坚硬的保护壳,这为它们直接在陆地上产卵提供了条件。
爬行动物的四肢离得很近,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身体的重量。
它们靠胸肌和肋骨呼吸,同时,它们还拥有了高效率的血液循环系统。
依靠这些优点,爬行动物渐渐地统治了陆地。
于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开始拉开帷幕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逐渐派生出来,其中一种就是恐龙。
“恐龙”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令人恐怖的爬行动物,其体积居所有爬行动物之首。
大约在7000万年以前,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为“动物之王”的恐龙也难逃厄运。
存活下来的都是一些体积比较小的爬行动物,它们成为了蛇、蜥蜴、鸟类的祖先。
恐龙灭绝之后,恒温动物开始发展起来,最终进化出了哺乳动物。
它们相比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有很多的优势,并且,它们的大脑更发达,感觉器官更灵敏,即使沼泽地带干涸了,它们也能机智灵活地找到食物,继续活下去。
另外,哺乳动物繁衍后代更容易。
|它们不是像爬行动物那样产蛋,而是在母亲的体内孕育胎儿,这样就能很好地保护后代,在它们出生之前为其供给营养,使它们成活率更高。
后来的漫长岁月中,哺乳类动物不断进化,新的物种不断出现。
后来,有一种动物逐渐统治了这个世界,它就是灵长类动物。
这个物种多数生活在树上,该物种的分支很多,其中有狐猴、猿类、猴类
和人类等。
)(10分钟)
课堂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喽,这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部分地球的知识,同学们说一下都讲了些什么啊?(回顾课堂内容,回答问题。
)(5分钟)
应急内容:1、上课有学生相互辱骂打架:首先制止并将违规学生分开,避免相互伤害,让违规学生站在教室后两旁,课下对学生进行调节教育。
2、若时间剩余详细讲述生命演变历史
课后作业:(可以不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