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体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体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体药物的临床应用
以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抗体工程药物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功应用于临床。

一方面,随着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将发现与确定越来越多新的与疾病相关的分子靶点,而与这一发展相适应的、具有高度特异性、针对疾病相关分子靶点的抗体药物将被陆续研制成功;另一方面,抗体药物用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病毒感染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受到广泛关注。

日前,在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共同在深圳主办“抗体靶向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详细阐述了这一前沿领域中的成绩、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共同推动我国抗体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发展。

自抗体被发现以来,人们有计划地对抗体基因序列进行改造,使抗体及其相关产品在多种疾蓑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简述了抗体改造研究经历的3个不同阶段,即免疫血清学研究阶段、单克隆抗体研究阶段和基因工程抗体研究阶段,以及抗体的研究现状。

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抗体的2条重链和2条轻链根据氨基
酸序列变化程度分为V区和C区,其抗原结合特异性主要由V区中高度变异的超变区决定,3个超变区共同形成1个抗原决定簇互补的表面,故又称为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wrminingregion,CDR).抗体的改造研究过程经历了免疫血清学研究、单克隆抗体研究和基因工程抗体研究3个不同阶段。

开发多功能抗体
正如沈倍奋院士所言,制备双功能和多功能抗体是对治疗性抗体进行结构改造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研究人员目前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

SM-FL双功能抗体SM5-1是一个新的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肿瘤靶向治疗单抗。

Flt3配体(FL)是一种能够刺激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可促进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

为了克服单抗用于恶性肿瘤治疗中出现的肿瘤不能彻底治愈的问题,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郭亚军教授说,他们设计构建了SM5-1人源化抗体和FL的双功能抗体分子,并使其在CHO细胞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体外实验表明,SM-FL双功能抗体具有与FL相似的扩增人脐血CD34+细胞的作用,并能有效地诱导人肝癌细胞、黑素瘤细胞凋亡,提示所构建的双功能抗体同时具有SM5-1单抗和FL的双向功能。

深入研究表明,与单纯应用SM5-1单抗或/和FL相比,双功能分子的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双功能抗体激发机体产生了有效的抗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力”,对肿瘤复发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郭亚军教授强调,这种治疗药物模式亦可应用于其他的抗肿瘤单抗,使其治疗效果显著增加。

(scFv)2VH型单链抗肿瘤三特异抗体北京安波特基因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王祥斌博士等将抗CEA单链抗体、抗CD3单链抗体和抗CD28单域抗体串联融合,构建了一种(scFv)2VH型单链抗肿瘤三特异抗体(抗CEA/CD3/CD28scTsAb)。

由于提供辅刺激信号的抗CD28单域抗体亲和力较弱,该三特异抗体有可能克服非
肿瘤细胞依赖的活化淋巴细胞的副反应。

为了比较这种三特异抗体与(scFv)2型单链抗肿瘤双特异抗体的肿瘤特异杀伤活性,以及检验非肿瘤细胞依赖的活化淋巴细胞的副反应,他们新构建了一种(scFv)2型单链抗CEA/CD3双特异抗体(抗CEA/CD3scBsAb),一种scFv-VH型单链抗CD3/CD28双特异抗体(抗CD3/CD28scBsAb),两种单链抗体(抗CD3scFv,抗CEAscFv)和一种单域抗体(抗CD28VH),并分别进行了原核表达和纯化。

比较上述5种抗体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时体外介导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发现,这种新的三特异抗体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显著高于(scFv)2型单链抗肿瘤双特异抗体,并且非肿瘤细胞依赖的活化淋巴细胞副反应低于(scFv)2型单链抗肿瘤双特异抗体。

王祥斌博士认为,上述研究结果为(scFv)2VH型单链抗肿瘤三特异抗体的后续系列开发提供依据。

研究现状:
目前全球从事抗体工程方面研究的企业有260家左右,研究中的产品达700多个,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约100个,估计占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的25%.我国在抗体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被列入863计划和国家重点攻关计划.但目前主要是在体外诊断试剂方面的应用较多,产品还是鼠源型或人鼠嵌合型,鼠抗体的人源化改造在生产中仍存在很大问题,完整的抗体分子只有在骨
髓瘤细胞等真核细胞中才能表达出具有较高生物学活性的抗体分子,故成本高、产量低,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应用.人源性抗体还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单抗细胞株也分散于各个单位,没能集中形成产业,因此,大力发展抗体工程,使抗体工程迈向产业化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迫切要求。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单链抗体的应用,但其稳定性差,亲和力低,功能
单一,体内清除过快等特点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双价抗体作为一种新型小分子抗体,具有双价的结合位点,能够使抗原分子上的两个表住交联或使两个分子连接,
可以模拟完整的单克隆抗体的抗原抗体反应,其构建方法有亮氨酸拉链法、利用部分抗体恒定区法、连接肽法、利用双聚化结构法、knobs into holes技术等,在乳腺癌、直肠癌、淋巴瘤等的诊治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I] 杨守纯,蒋性凡,李希强,等.抗HBc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中华医学检验,1984,(7):202—205.
[2] 周继文,戎广亚,杨守纯,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J].中华医学检验,1998,21:30—32.
[3 ] N ielsen LK, Norderhaug L, Sandlie I, et al. In vi tro funct ional test
of tw o sub classes of an ant i RhD ant ibody produced by transient ex pression in COS cells[ J] . APM IS, 2006, 114( 5): 345- 351.
[4]曹开源, 徐 霖, 付涌水, 等. 人源性抗 D基因工程抗体在真核细
胞CHO中的表达[ J]. 热带医学杂志, 2006, 6( 3): 240- 242.
牛,谁找的文献啊。

1978年的都有。

太牛了,太有研究价值了,呵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