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游境”与“幽境”

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游境”与“幽境”

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游境”与“幽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自己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关注,对整个生存环境也越发感觉担忧,面对发展如此之快的城市效应,人们对居住、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等空间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

怎么样才能创造出人们所向往的那种城市生活?这是留给我们现在很多设计师思考和探索的难题。

标签:景观设计;游境;幽境
而在近几年崛起的园林景观设计似乎变得超出了预期的火热,不正是反映出人们对景观空间需求的那份迫切吗?由于城市人口密度的迅猛增长,带来的城市用地的紧张。

人均绿地面积被逐渐的压缩到了极致。

而人们一方面希望享受着城市生活带来的便捷和繁华。

一方面又期望每天都能与自然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

这就成了城市生活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如何解决好人们的这种矛盾的心理需求?这就得靠我们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这么有限的土地上去创造出无限的景观意境,来满足现代人对城市生活的这种需求。

那么如何在景观设计中去营造出人们所期待的那种心灵意境呢?本文从景观设计中的“游”与“幽”来谈谈这种意境。

一、古典园林中意境表达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审美标准,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不断追求和创作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源于模仿名山胜景的造景艺术。

这种对于现实自然山水的描摹与感怀,就是为了创造出在自然感怀情境下的静观体验和意境表达。

古典园林在营造的形式上是为了获得一种“宛自天开”的自然体验,这种“宛自天开”的自然构造形式的表达,其不是本源追求。

单从这句话的原义上理解,园林宛如上天所赐,是巧夺天工的绝佳美景集萃,它更是将人工形制隐没于自然化的技艺反映。

但如果这里的“天”是区别于自然现实存在,与人之性情相映照,并超越物相所呈现的人性感知,就所谓的”天开”之物,就不仅仅是为了描摹自然胜景的客观存在,它应该是一种蕴涵永恒精神隐喻的意境追求。

这蕴涵其中的精神境界,是佛家思想陈怀若谷的观念的体现。

因此,古典园林的外象形制追求是为了实现内象意境追求的永恒表达。

园林不死的灵魂就是这种蕴涵其中哲思境界,是鲜活的流淌于建筑、花木、泉石之中的意境美。

那么,古典园林的这种崇高精神境界追求,对于当下现代景观设计是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二、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去体现“游境”之趣
景观中“游”贯穿于整个景观环境,在三维空间中加入了人的这一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在空间里面游走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所获得的心理感受就是景观设计所传递出来的意境。

那么如何让景观空间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那种感受,除了我们设计中所采用的一些营造手法外,还要具备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去解析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

从而实现景观对人的真正价值,同时也让人从“游”中去感受景观带来的那份诗情画意。

所以这里的“游”不单纯指的是游玩、游走。

它包含着心灵上那种涤荡起伏的畅游和思绪上的那种遨游。

这种游的
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园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在古典园林中的除了亭台楼阁轩榭等这些元素所传递的空间变化外,还有如诗词、对联、匾额、花纹图案和窗花等所流露出的文化意蕴。

让人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那种意犹未尽的空间变化,还有就是思绪万千的思古情怀。

而日本园林中的枯山水却有着浓浓的禅宗意境,同样也能让人在里面“游”出那份禅意。

景观设计中如何去创造游?怎么游?游什么?笔者觉得这是我们在做景观设计开始时就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住景观和人的真正关系,才能做出有效合理的设计定位。

创造游,就是从整体上去创作出满足人需求的景观空间,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怎么游,考虑的是以人的情感、心灵、视觉、空间、文化、人性等因素为出发点,去实现这些因素在这样一个创造的时空中完成一次完美的对话。

游什么?是要从观者的角度分析他们对景观空间感受,每个功能定位的不同,和服务对象的不同都是影响景观营造差别的重要因素。

游是一种心境,这种心境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所以,营造美观华丽的景观容易,而营造人们的心中之景难。

佳景有诗意,意在游境中。

对于景观设计中游境的营造,最重要的就是要从观者的内心去挖掘他们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构物成境的可游之景。

三、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去营造出“幽境”之象
“幽境与谁同?闲人自来往”。

白居易在这首诗里对“幽境”描绘,勾勒出来的是一幅优雅胜境的画卷,更是一种闲庭雅座般的舒闲。

在我国园林的造园史上多有文人雅士的参与,更有甚者他们也写下了很多寻园、游园、赏园的优美诗词。

大多数的诗人园林诗意的描绘者也是园林营建的创造者。

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清雅的生活描绘,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文化里面那种恬淡清幽般的意境。

然而在唐代时期兴起的山水画,其中被誉为“中有画,中有诗”的王维,也营建出了自己心中那种理想的精神家园——辋川别业,在他的辋川别业中满了他对山水人文的感悟和体验,是一种幽境生活的真实体验。

更是从满诗情画意人间仙境。

对于这样一种幽境的追求,是中国古典园林最为关注的问题。

这样的意境追求,对于现代景观设计这样的意境追求,不在于是形式構造上的模仿,而是要抓住园林景观的核心理念为人营造一种理想般的精神生活家园,是一种陶冶心性的理想场所。

现代园林景观中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抓住对环境意境上的表达,幽境的主要是依托环境关系,精巧地设计出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

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色彩关系、肌理关系、光影关系等,都是影响意境营造的重要因素,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层次和布局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幽境是一种外向内化的结果,如日本在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思想后,演化出具有独特意境的枯山水,看似极简至极的营造手法,实则蕴含着幽境深远的禅宗美学思想。

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除了力求创新、构成美观、立体抽象以外,在个要素的搭配上要互借互引,疏密得宜,曲折尽致,在有限的场域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意境。

依托于这样的一些自然之象来映衬和烘托,把自然的那种亲近之感,朴实之感表现出来,在景观的营造上是一种从“造景”到“造境”的升华。

造景只是最基本的技术营建,而造境是将深厚的美学思想和山水文化融入景观中的一花一木、一丘一壑、片石勺水之中,是在有形之景中去营造出无形之境。

因此,幽境
的营造更多地需要我们去从传统园林中去体悟,从中汲取营养,反哺现代景观设计,就一定能够创造出适合这个时代发展需要的意境空间。

四、结束语
现代景观设计出现了很多技术上的革新和创造,但是在空间的营建过于强调形式和外观的新奇。

从而导致现代景观出现了“鲜有其表,粗庸其里”的现象,使得现代景观的文化内涵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园林中去探寻一些优秀的构景理念。

而古典园林中的可游性和幽境的两大特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

通过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营造出更加新颖和独特的幽境空间,让人能够流连忘返地游赏于其间。

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园林景观从表象想内涵式发展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刘洪超.浅析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J].电影评介,2012(11).
[2]罗枫,陈江.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营造[J].华中建筑,2011(11).
[3]白钊义.曲径通幽——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内涵[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