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ICS备案号: DB川省地方标准四DB 51/ T1073—2019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Construction Norms for Intensive Pig Farms2019 - 06 - 01发布 2019 - 07- 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 T1073-2019 目次前言 ........................................................................... (II)1 范围 ...........................................................................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场址选择 (2)5 功能分区 (2)6 饲养工艺与技术参数 (2)7 建筑要求 (4)8 水电供应 (9)9 设施设备 (10)IDB51/ T1073-2019前言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吕学斌、龚建军、何志平、应三成。
IIDB51/ T1073-2019 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规模猪场的场址选择、猪场布局、饲养工艺、建设要求、水电供应以及设施设备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规模猪场的新建、改(扩)建。
其它猪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 39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33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DB51/T×××× 种猪场建设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能繁母猪 adult sow后备猪经培育达适配年龄后可繁殖生产的母猪。
3.2自繁自养猪场 homebred pig farm应用现代养猪技术,饲养繁殖母猪,采用全年均衡生产工艺,实现从仔猪繁殖至商品猪育肥全过程生产的猪场。
3.3仔猪繁殖场 piglet reproduction farm应用现代养猪技术,饲养繁殖母猪,采用全年均衡生产工艺,繁殖的仔猪经培育后直接出售的猪场。
3.4商品猪肥育场 commercial pig farm应用现代养猪技术,引进仔猪进行育肥的猪场1DB51/ T1073-20193.5规模猪场 intensive pig farm存栏能繁母猪20头以上的自繁自养猪场或仔猪繁殖场;存栏50头以上的商品猪肥育场。
3.6自然采光系数 coefficient of natural lighting有效透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4 场址选择猪场选址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其地势地貌、通风、交通、防疫距离等符合NY5033要求。
5 功能分区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及地势较低处。
各个功能区之间的间距不少于50 m,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围墙。
6 饲养工艺与技术参数6.1 工艺流程猪群以“周”为繁殖节律进行猪群的管理和周转,按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仔猪保育、待售(生长育肥)五阶段工艺设计。
分娩、保育猪舍采用单元式设计,实行全进全出制生产体系。
各阶段滞留时间符合以下要求:——转群后的空圈或单元,需清洗、消毒、空圈7 d。
——能繁母猪在配种舍4头群养42 d,完成配种与孕检工作。
——孕检完成后继续群养或限位饲养至产前7天转入分娩猪舍,母猪产仔哺乳28 d。
——仔猪转入保育舍培育42 d。
——在自繁自养场转入生长育肥舍肥育90 d~105 d。
——在仔猪繁殖场则转入待售舍出售,待售期21 d~28 d。
——商品猪育肥场年出栏3批。
6.2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猪场设计技术指标2DB51/ T1073-2019表1 猪场设计技术指标(续)6.3 猪群结构6.3.1 公猪公母猪配备比例:自然交配1:25,人工授精1:200,不同授精条件下存栏公猪见表2。
表2 不同规模、授精条件下所需种公猪数量6.3.2 自繁自养场与仔猪繁殖场猪群结构在以周为节律生产情况下,规模场的猪群结构见表3。
每阶段数偏差在±10%以内。
3DB51/ T1073-2019表3 规模猪场的猪群结构6.3.3 商品猪育肥场不同存栏规模商品育肥场年出栏商品猪数见表4。
表4 不同存栏规模场年可出栏商品猪数7 建筑要求7.1 建设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包括猪舍建筑、辅助建筑、粪污处理设施及绿地占地面积。
7.1.1 自繁自养场及仔猪繁殖场建设用地面积见表5。
4DB51/ T1073-2019表5 猪场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见表6。
表6 商品猪育肥场占地面积7.2 建筑物布局猪场应分区建设,主要包括管理区、生产区与隔离区,其不同区间建筑物布局如下:7.2.1 管理区配套布局场长室、技术室、兽医室、饲料加工贮藏室、消毒更衣室、辅助设施等。
7.2.2 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向布局引种隔离舍、后备猪培育舍、种公猪舍、配种娠检舍、妊娠舍、分娩母猪舍、保育舍。
自繁自养场还布局设生长育肥舍等;仔猪繁殖场配套布局待售舍等。
商品猪育肥场仅布局。
7.2.3 隔离区配套建设病猪隔离舍、解剖间、毁尸坑、粪尿处理设施等。
7.3 饲养密度每个猪栏的饲养密度符合GB/T 17824.1的要求。
7.4 猪舍应配置单元数与猪栏数7.4.1 猪舍单元配置存栏能繁母猪100头以上的猪场,可采用以“周”为单位的繁殖节律,其分娩舍、保育舍推荐采用单元式设计,便于实行全进全出管理。
其最低单元数分娩舍不宜低于6个单元,保育车间不宜低于7个单元。
7.4.2 猪舍猪栏配置7.4.2.1 自繁自养场与仔猪繁殖场5DB51/ T1073-2019各猪舍猪栏配置见表7,但生长育肥舍的猪栏数量为最大推荐量。
表7 各猪舍猪栏配置生长育肥舍的猪栏最大推荐量见表8。
表8 生长育肥舍猪栏配置7.5 猪舍建筑面积7.5.1 自繁自养场与仔猪繁殖场各猪舍建筑面积见表9。
6DB51/ T1073-2019表9 各猪舍建筑面积7.5.2 商品猪育肥场猪舍建筑面积见表10。
表10 生长育肥舍建筑面积7.5.3 辅助建筑面积包括更衣、淋浴、消毒室、办公室、技术室、兽医室、饲料加工贮藏室、人工授精室。
其它建筑包括食堂、寝室、水塔、锅炉房、维修间等,其建筑面积见表11、表12。
7DB51/ T1073-2019表11 猪场辅助建筑面积表12 商品猪专门肥育猪场辅助物建筑参考面积7.6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容积参照DB51/TXXXX(猪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规范)。
7.7 猪舍建筑要求 7.7.1 结构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
8DB51/ T1073-20197.7.2 建筑形式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分娩母猪舍、仔猪保育舍宜采用密闭式猪舍。
其它猪舍可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密闭式猪舍。
单列排列的猪舍宜采用半坡式屋顶,双列式猪舍宜采用双坡式屋顶。
猪舍檐墙以3 m 为宜,跨度以8 m为宜。
7.7.3 方位猪舍布局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防疫等的要求,猪舍长轴以东西向±15°以内为最佳。
每相邻两猪舍纵墙间距不低于10 m,每相邻猪舍端墙间距不少于5 m,猪舍距围墙不低于5 m。
7.7.4 舍内平面布置猪栏应沿猪舍长轴方向呈单列或多列布置。
猪舍两端和中间应设置横向通道。
7.7.5 地面猪舍内应采用硬化地面,猪只躺卧、行走所接触区域应做防滑处理。
地面应向粪尿沟处倾斜1%~3%,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消毒剂的腐蚀。
7.7.6 屋顶采用机制瓦、双层彩钢,泡沫夹层厚度不低于10 cm。
密闭式猪舍屋顶配置无动力通风系统,分娩母猪舍、保育猪舍应吊顶。
7.7.7 围护结构能遮风避雨,保温隔热,内墙面要求耐酸碱腐蚀。
耐火等级按照GB50016和GBJ39的要求设计。
7.7.8 窗户满足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要求,妊娠母猪和育成猪采光系数宜为1:12~1:15,育肥猪宜为1:15~1:20,其它猪群为1:10~1:12。
窗户上沿高度距地面不小于2.4 m,下沿高度距地面宜为1.2 m。
7.7.9 粪沟沿舍内檐墙建设舍内粪沟,粪沟辅设漏缝地板,宽度宜为0.6 m~1 m,起始端深度不低于0.3 m,沿污水流动方向倾斜坡度宜为1%~2%。
产仔舍及保育舍内粪沟应配套产仔栏与保育栏建设“勺子”形粪沟。
8 水电供应 8.1 水源及供应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源与自来水,水质符合NY5027要求。
猪舍供水可采用高压有塔或无塔供水系统,供水压力符合GB/T 17824.1要求。
8.2 供水量采用干清粪生产工艺的猪场,日供水是量见表16与表17数值。
9DB51/ T1073-2019表13 规模猪场供水量表14 商品猪育肥场8.3 电力供应规模猪场宜采用动照合一的供电方式,配套380 V-220 V电压电源,满足猪场日常照明及饲料生产需要。
电力负荷不宜低于猪场所有用电设备最大值,注意错峰用电。
9 设施设备猪场各种设备配置、规格尺寸、安装及材质要求应符合DB/T 17824.1的要求。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