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
二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
2010.2.25
二氧化碳中毒原因
1.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后设备管道泄漏 2.使用二氧化碳钢瓶时设备管道泄漏 3.在通风不良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4.实验室使用大量干冰 5.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污水池、地沟、冷库等场 所内部
注:二氧化碳中毒事故容易被忽视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事故原因
根据现场调查和临床资料,确认该起事故系急性职 业中毒事故,为高浓度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伴缺氧引起窒 息。 现场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酒池位于地面下,深2m、 宽3m、长6m ,池底有约4cm厚的酒泥。现场无防护 设施,照明差,在救人过程中,酒池内已通过工业用氧 气。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氧化碳、硫 化氢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二氧化碳浓度为72000ppm,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000ppm)6.2倍。
事故原因
该厂硝酸铅车间生产中的反应釜产生大量二 氧化碳,沉积到新安装转化池内,由于一名安装 人员不慎跌落到池底,其它人员相继下池抢救时 中毒,这是造成这次急性二氧化碳中毒事故的直 接原因。
案例9
2007年07月2日11时,云南省图书馆三楼 电子阅览室旁的一间屋子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气体 突然发出一声巨大爆响,随后,一股浓烈的白色 烟雾从该房间窗户冒出,向图书馆四周扩散,消 防警铃随即急促响起,正在图书馆阅览室里埋头 读书的数百位读者,顿时从座位上跳起,许多人 以为发生火灾,慌忙下楼,整个图书馆里陷入混 乱。“毒烟”迅速弥漫,没来得及跑出去的数十 名读者出现昏迷、呕吐等不良反应。
事故原因
储罐内的通风阀因被物料部分堵塞,导致大 量二氧化碳气体残留在储罐内。维修工人进入含 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储罐内,未使用任何防护器具, 直接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使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引进机体缺氧窒息而死亡。
案例6
2003年7月26日下午6点左右,四川某县某油脂有限 公司搬运工骆某按惯例下到储存油菜籽的仓库下的4m2的 坑内(离地面约2m),打扫散落在传送带四周的油菜籽, 仓库保管员王某发现其下去后呻吟两声,站立不稳,即叫 其弟骆某去看其兄发生了什么事。骆某下去后,照样出现 了上述症状并倒地,王某即马上通知厂里,陈某和徐某先 后下去救人,但2人进去后亦同时倒地昏迷。该厂人员发 现问题严重,立即通知120和110。110到达现场后,马 上通知119和县疾控中心,119在向坑内输入2钢瓶氧气 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戴上防毒面具后,将中毒者全部救 出,坑内2人(骆兄、骆弟)已死亡,陈某和徐某因离地面 较近,已脱离危险。
事故原因
1.装配工滕某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作业中 窜岗,擅自进入二氧化碳灭火室并推动二氧化碳 控制瓶头阀操纵杆,致使二氧化碳气体大量充入 机舱,是造成此次重大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在船上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控制室这么重要 的部位,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人员随便出入, 操纵杆没有保险装置,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氧化碳浓 度(体积) /% 1 3 5 10 10~20 20~25
人体主要症状
呼吸加深,急促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很快疲劳 呼吸困难,头痛,恶心,耳鸣 头痛,头昏,呼吸困难,昏迷 呼吸停顿,失去知觉,时间稍长会死亡 短时间中毒死亡
案例1
2008年1月9日,重庆市巴南区重庆特斯拉 化学原料有限公司铁氧体颗粒生产车间反应中产 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从反应罐进料口和搅拌器连 接口逸出,下沉聚集到反应罐下部循环水池周围。 当反应罐水系统发生故障时,1名工人前去检查故 障窒息晕倒,车间其他工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 施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5人死亡、13人受伤。
案例4
1990年1月22日下午上班后,上海船厂浦西分厂船 体车间装配工滕某与高某登上停泊在码头、即将离厂的 “青云岭”号轮,准备继续进行上午尚未完成的厨房油罩 移位工作。当经过该轮甲板右舷第五货舱附近时,滕某看 到同组外来劳务工吴某坐在后桅屋的二氧化碳灭火站内, 就擅自进入灭火站,并随便走动。当在该站工作的刘某发 现滕某正在板动二氧化碳气瓶控制阀操纵杆时,刘某当即 叫滕某“不要乱动”。可是为时已晚,随着“砰”的一声, 连接机舱灭火系统的128只钢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 管道迅速从33只灭火喷嘴中喷出,并释放到机舱各个部 位。强烈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与舱内空气混合,瞬时间形 成一片白雾,舱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后造成严重缺氧,使 在场的外来劳务工窒息倒下。虽经公安消防战士和各方奋 力抢救,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中毒、窒息,造成了9人死亡、 18人中毒的重大伤亡事故。
事故原因
灭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乙炔起火燃 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加上车间面 积狭小,导致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高,空气中氧 气含量降低,职工在抢救灭火过程中,缺乏对应 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和防火安全知识。
案例3
1988年6月21日下午1时35分左右,上海某酿酒厂4 名农民工根据厂方布置清洗二车间成品仓库酒池。金某先 进入池内,下到一半时,因感到气味呛人,就从梯子爬出 酒池,去更衣室拿口罩。范某、叶某则戴了口罩下到酒池 工作,另1名农民工沈某在池口打电筒照明。范某刚用畚 箕铲了一下,即昏倒在池内,叶某也紧接着昏倒,沈某见 状呼救,此时厂方仓库保管员徐某等人闻讯赶到现场救人, 徐某下池后也昏倒,10余分钟后,徐、叶和范依次被救 出,急送至有关医院抢救,叶、范两人抢救无效死亡,徐 经抢救后脱离危险。
事故原因
这是一起因充装量过多而引起的事故。由于 爆破片爆破,才免于更大事故的发生。购买带有 安全爆破片的瓶阀,必须有合格证,否则不宜购 买。
案例8
丹阳市珥陵镇某集团公司化工助剂厂硝酸铅 车间于l999年8月1日试产:在整个试产过程中, 厂方发现该生产工艺设备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即 转化池与反应釜不配套,盐析池与离心机不配套, 严重影响到生产工艺的优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工 艺配套设施,决定在转化车间增设一座转化池。 该工程于10月22日动工,1月30日结束。转化池 的作用是:将原料烟道灰 (主要成份为废铅粉 末)、自来水和碳酸氢铵搅拌成混合物。
池上面的人此时已感到问题的严重即大喊“救 人”,很快有几人赶到现场,见池内三人的情况, 又误认为是触电所致,急叫人拉下总电闸,随后单 位领导及其他员工均赶到现场。庄某某在关总电闸 后从梯子上第一个又下池底,紧跟随的沈某也下到 池底,可当他俩下到池底后,摇晃两下又跌倒昏迷 在池内。这时候池上的救援人员意识到根本不是触 电所致,可能是由其它原因危及着池内五人。此时 在场的领导和职工都坚决阻止其他人再下池救人, 立即用钉钯将五人全部救出池外。不幸的是庄某、 陆某、庄某某三人死亡。褚某、沈某二人治愈。
案例2
1996年5月20日14时,上海某刃具厂精工 车间操作工用氧气-乙炔切割钢板时,点火后突然 出现回火,火势引起放置在车间边一间面积约 15m2房间内的乙炔钢瓶发生燃烧。这时车间内 的20多位职工纷纷前去救火,先用二氧化碳灭火 器进行灭火,随后用1211灭火器灭火,在整个抢 救灭火过程中有3位职工感到气急、胸闷,14时 30分送医院,诊断为中毒窒息反应。
事故原因
7月24、25、26日该县天气闷热,湿度较 大。氧分压较低,加之散落油菜籽处于不通风的 坑内,可产生高浓度的C02,植物在无阳光条件 下呼吸也消耗氧气,放出C02。
案例7
2001年2月份天津某医院向天津某气体公司购买了两 瓶液体二氧化碳。有一天接近中午,该院将两瓶液体二氧 化碳从院内搬入五楼手术室进行手术前的仪器调试,习惯 的进行气瓶测压(按规定应磅称法),一瓶压力为 4.0MPa,而另一瓶为15.0MPa,但没有引起该院的注意 和产生疑问(当时手术室温度为28℃)。两瓶液体二氧化 碳在手术室大约放置半小时后,其中压力高的一瓶二氧化 碳瓶阀上的爆破片突然发生爆破,且发生巨大的响声,瓶 内的二氧化碳随之喷出,使在场的手术人员惊慌失措,手 术室雾气腾腾,并使在场人员感到头晕。此时院长下令, 将爆破片爆破了的那只液体二氧化碳钢瓶搬到楼下,并通 知生产气体公司进行事故分析。大约4小时后,该瓶尚存 有1/2以上的瓶身有挂霜现象。
案例5
2000年7月.某啤酒厂糖化车间的7号密闭发酵储罐 内,罐长10m,直径2m,容积30m3,储罐横卧于车间地 面上,并位于其他储罐之间,一端侧有1个直径0.5m的人 孔,正常时储罐内盛满啤酒液和二氧化碳气体。 事故发生于当日上午,维修工人定期对储罐进行维修, 按维修工艺操作规程:储罐内啤酒液被排空后,要打开通 风阀,压力排空隔4 h后,待储罐内的二氧化碳被排空后, 方可进入储罐内检修。当时因通风阀失灵,1名维修工人进 入储罐内维修时当场昏迷,其陪同工人发现后,立即进入 储罐内将其迅速推出储罐外,当现场的其他工种的工人赶 到时,发现施救者昏倒在储罐内,立即将其救出,送往医 院急救,医院急救无效,鉴定为当场死亡。被救中毒者经 给氧后,治愈。
该池基建工程完工后。承租方分管技术和经 营的负责人戴某于11月1日曾下到池底(池深 2.6m、直径2.4m)检查工程质量情况,未发现任 何异常情况,并于11月11日开始安装转化池PVC 内衬(防漏及光滑)。施工三天,前后有四人下池。 11月13日助剂厂对转化池进行了充注水试漏,经 检查未发现任何漏水及其它问题后,于11月14日 将池内试漏的清水抽掉,池底仅剩下部分余水, 约0.3米深,拟作使用前清洗用水。这以后一直未 有人下过池,也未经任何施工。
直至11月17日由车间主任褚某带领三名工 人,对该转化池安装搅拌机减速器(减速器安装 在转化池池口平面的搅拌机上,作池内搅拌减速 用)。在安装过程当中,无任何人发观有异常情 况和不良反应。13时45分时,正在安装的褚某不 慎跌落到池底,且马上出现昏迷发抖等现象。一 起工作的三人均认为他是摔伤所致,庄某、陆某 两人立即下池抢救褚某,当他俩下到池底准备扶 起褚某的同时也昏到并拌有发抖现象,当时三人 都未能说上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