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形状公差
的查表方法.
4.1 概述
误差包括:尺寸误差 形状误差 宏观误差
位置误差 理想形状
表面粗糙度
微观误差
宏观误差
微观误差
4.1 概述
4.1 概述
4.1.2 形位公差研究对象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简称为“要
素”),要素就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其 中,点包括圆心、球心、中心点、交点等;线包括直线、 曲线、轴线、中心线等;面包括平面、曲面、圆柱面、 圆锥面、球面、中心面等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
当被测要素为视图上的整个轮廓线(面)时,应在指示箭头的 指引线的转折处加注全周符号。如图a所示线轮廓度公差0.1 mm是对该视图上全部轮廓线的要求。其他视图上的轮廓不受该 公差要求的限制。 以螺纹、齿轮、花键的轴线为被测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框格 下方标明节径PD、大径MD或小径LD,如图b所示
4.2 形状公差与误差测量
一、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 形状公差的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的变动区域. 形状公差共有六项 1.直线度:分四种情况 A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条平行 直线之间的区域.
4.2.1 直线度公差及误差测量
B 当给定一个方向
时,公差带是距离 为公差值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C 当给定相互垂直 的两个方向时,公 差带是正截面尺寸 为公差值t1*t2的 四棱柱内的区域.
4.2.1 直线度公差及误差测量
D 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直线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φt 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4.2.1 直线度公差及误差测量
形位误差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 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当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相比较能完全重合,表明形状误 差为零.如果有偏离,表明有形状误差存在,偏离量就是对理想要 素的变动量,即形位误差值. 当理想要素处于不同位置时, 得到的偏离也不同.为了使理想要 素的位置合理,并且评定出的形状 误差值最小和唯一,要求理想要素 的位置符合最小条件. 最小条件: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 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②如何判断最小包容区域
4.2.1 直线度公差及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值评定5
相间原则:当两条平行线包容被测实际直线时,这两条
包容直线与实际被测线至少有三点相接触,三点呈相间状况, 即高—低—高或者低—高—低. 符合相间原则的两包容线即为最小包容区域.
②按两端点连线法
4.2.1 直线度公差及误差测量
具体方法:将误差曲线首未端点连接作为理想直线,然后
用两条平行直线将实际误差曲线包容且包容宽度最小.包 容区域宽度即直线度误差.
即:f=l×k×a =300×0.02×2.8 =16.8um
l—测量节距(mm) l=300mm k—水平仪分度值的分子数 k=0.02mm a—以格为单位的测量结果 a=2.8格
两个问题: ①误差读取方向不变原则.误差曲线上读数是按纵坐标方向的坐 标值读取.
4.2.1 直线度公差及误差测量
对于轮廓要素,符合最小条 件的理想要素是处于实体之外与 被测实体要素相接触,使被测实 体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零. 对于中心要素,最小条件就是 理想要素应穿过实际中心要素,且 使实际中心要素对该理想要素的最 大变动量为零. 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f)或直径( Φf)表示.
做两条与理想直线相平行的包容直线,两包容直线的宽度即 为直线度误差.
4.1 概述
几何要素分为: 理想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没有任何误差的要素。一般指图 样上表示的要素,而实际上并不存在。 实际要素 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通常以测得要素来代替。 轮廓要素 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各要素。 中心要素 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 面的轴线。 被测要素 在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 是检测的对象。 基准要素 用来确定理想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 单一要素 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 关联要素 对其他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4-1 概述 §4-2 形状公差及形状误差测量 §4-3 位置公差及位置误差测量 §4-4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4-5 形位公差的选择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1.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 2.形状和位置公差概念及基本术语 3.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及画法 4.形位误差及其误差值的评定 5.形位误差与尺寸公差的评定 6.形位公差值的选择 重点内容:1.形位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 2.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及画法 3.形位误差与尺寸公差的评定 难 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差及其误差值的评定.能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掌握形位公差值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能在图纸上熟练标注形位公差,掌握形位误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
当以轮廓要素作为基准时,基准符号应靠近基准要素的轮廓线 或其延长线,且与轮廓的尺寸线明显错开。当以中心要素为基 准时,基准连线应与相应的轮廓要素的尺寸线对齐所示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
4.1.5 形状公差带
形位公差带是用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 形位公差带由大小、形状、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构成。 形位公差带的形状由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和给定的公差特征所决定, 形位公差值的大小由公差值t确定,
4.2.1 直线度公差及误差测量
直线度误差测量时可用水平仪、 自准直仪、刀口尺等.
分段序号 测量位置 读 数
1 0-3-900 +1
4 900-1200 +2
5 1200-1500 -2
各点累加
0
+2
+3
+5
+3
4.2.1 直线度公差及误差测量
①按最小区域法
4.1.3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GB/T1182—1996规定的14种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特征项目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
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轮 廓线或轮廓面)时,指示箭 头应直接指向被测要素或其 延长线上,并与尺寸线明显 错开
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中 心点、中心线、中心平面等) 时,指示箭头应与被测要素 相应的轮廓要素的尺寸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