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材形状和位置公差
实际表面
公差带 (t=0.05)
基准平面
实际表面
公差带 (t=0.08)
基准平面 45°
第4页/共22页
实际平面(或直线、轴线) 对基准面(或直线、轴线)在 垂直方向上所允许的变动量 (t)。其公差带,在给定一个 方向时,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 垂直于基准平面(或直线、轴 线)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 之间的区域。
示
例
— 0.02
直 线 度
— Ф0.04
Φ
公
差
带
示意图
说
明
实际线 公差带(t=0.02)
实际轴线
实际线(母线、轴线、棱
线)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t)。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 值t的两平行线之间的区域,或 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 域。
形 状 公 差
平 面 度
圆 度
0.05 ○ 0.02
实际表面
圆 柱 度
形线 状轮 公廓 差度
面 轮 廓 度
形位公差简介
示
例
○ 0.05
公
差
带
示意图
说
明
实际圆柱
实际圆柱面的形状所允许
的变动全量(t)。其公差带是 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 面之间的区域。
0.04 26
0.03
22 22
实际轮廓线
26
R10
理想轮廓线
公差带(t=0.04)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 R10 正截面上的实际线的轮廓形状
位 置 度
B
Φ
示
例
◎ Φ0.1 A
A
Φ
公
差
带
示意图
说
明
基准轴线
实际轴线 公差带(t=Ф0.1)
实际轴线对基准轴线处于
同一轴线位置上所允许的变动 全量(t)。其公差带是直径为 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 圆柱面内的区域。
B
0.1 B Φ0.3 A B 基准B
A
公差带(t=0.05)
实际中心面 基准中心面
所允许的变动量(t)。其公差 带可理解为:在同一正截面上, 相对于理想轮廓线对称分布的 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等距曲线之 间的区域。
实际轮廓面 理想轮廓面
实际表面的轮廓形状所允 许的变动全量(t)。其公差带 可理解为:相对于理想轮廓面 对称分布的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 等距曲面之间的区域。
第3页/共22页
分项 类目
实际要素
端跳:其公差带是一个与
基准轴线同轴的任意直径的测 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 公差值t的圆柱面区域。
第6页/共22页
形位公差简介
分项 类目
示
例
0.2 A-B
Φ Φ
A
位 置 公 差
全 跳 动
B
0.05 A
A
公
差
带
示意图
说
明
公差带(t=0.2) 实际要素
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 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t)。
径跳:其公差带是半径差 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 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实际要素
端跳: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 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第7页/共22页
形状公差代号
三、形位公差代号及其主法:
1、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代号在形为公差标准(GB1182—80)中规定:在技术图 样
公差带(t=0.05)
实际表面的形状所允许的 变动全量(t)。其公差带是距 离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Φ0.02
公差带(t=0.02) 实际圆
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
面上实际圆的形状所允许的变 动全量(t)。其公差带是在同 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 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第2页/共22页
分项 类目
平 行 度
位垂 置直 公度 差
倾 斜 度
形位公差简介
示
例
// 0.05 D
D
0.05 B
B
0.08 C
45°
C
公
差
带
示意图
说
明
实际表面 基准平面
公差带 (t=0.05)
实际平面(或直线、轴线) 对基准面(或直线、轴线)在 平行方向上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t)。其公差带,在给定一个 方向时,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 平行于基准平面(或直线、轴 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框格、指引线、连线、圆圈应用洗实线画出;形位公差符号应高。
(4)框格上指引线的画法,可按图示标注(下一页面)。
(5)基准符号标注的一般形式是与框格相连,当不便相连时,应采用基准代码标注(下一页面) 。
第8页/共22页
形状公差标注法
形位公差各项之名称及符号
形位公差各项之名称及符号:
分类 项目
符号
直线度
平面度
分类
项目
平行度
定
向 公
垂直度
60°
差
倾斜度
形
圆度
状
公
差
圆柱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位
置
公定
差位
公
60°
差
同轴度 对称度 位置度
跳
圆跳动
动
公
差
全跳动
第1页/共22页
符号 60° 30°
60° 60°
形位公差简介
二、形状公差简介:
分项 类目
实际平面(或直线、轴线) 对基准面(或直线、轴线)在 定角方向上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t)。其公差带,在给定一个 方向时,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 于基准平面(或直线、轴线) 成理论正确角度(图中加方框 的角度值)的两平行平面(或 直线)之间的区域。
形位公差简介
分项 类目
同 轴 度
位 置 公 差
对 称 度
中,形位指公引差线应采用形代位码公标差注符。号形位公公差差代数码值和基准代字码母的内容和绘制圆规圈定如下图所示。
// 0.05 A
h 2h
连线
A
≈2b
h—图中的尺寸数字高
形位公差符号线宽=b 形位公差代号和基准代号
(1.8~2)h
基准符号
a)
a)形位公差代号 b)基准代号
b)
(1)框格可水平、垂直绘画。框格中数字、字母的书写与图纸上尺寸数值书写规则一致。
第5页/共22页
形位公差简介
分项 类目
示
例
公
差
带
示意图
说
明
0.05 A
位 置 公 差
圆 跳 动
A
0.05 A
A
径跳测量方向 公差带(t=0.05)
实际要素
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 回转一周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t)。
径向跳动:其公差带是在 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 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 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 之间的区域。
公差带(t=Φ0.3) 点的理想位置 基准A
实际中心面(中心线、轴 线)对基准中心面(中心线、 轴线)处于同一位置上所允许 的变动全量(t)。其公差带是 距离为公差值t,相对于基准中 心面(或中心线、轴线)对称 配置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 之间的区域。
实际点(圆心)对基准平 面的位置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t)。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 值t,且以点的理想位置为中心 的圆(或球)内的区域。
2、框格上指引线的画法
3、被测部位与基准部位标注方法
(1)当被测部位为线或表面时:
0.01
// 0.01
// 0.01 A
○ 0.02
A
(2)当被测(基准)部位为轴线、球面、中心平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