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要因素
(一)宏观就业环境不容乐观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全球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由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日益显性化。

加之目前又是我国劳动力增长、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大学生就业高峰与全社会就业高峰重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二)政府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不完善在多数情况下政府只靠单一组织大型招聘会或者举办为数不多的企业事业单位招考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此外,政府也缺少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科学化和具体化指导,很多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监督监管得不到有效落实,导致一些想创业的大学生因为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或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放弃创业。

(三)高校专业设置不科学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与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十分协调。

各高校缺乏对人才的科学预测和具体规划,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有很大盲目性,缺乏改革创新,导致很多热门专业拥挤。

很多高校没有按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来培养学生。

此外,高职院校和专科院校也按照本科生标准来培养学生,加重了就业压力,使原有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四)创业机制不健全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创业融资渠道。

由于资金缺乏,创业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起点过低,往往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不高,专业能力与优势没能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有效发挥。

同时,政府缺乏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引导与服务,相关的服务平台和政策指导较少。

(五)用人单位观念落后一是重证书轻能力。

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成了某些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在就业中有一些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只因缺少相应证书,就被用人单位
拒之门外。

二是重男轻女。

很多用人单位“重男轻女”依然严重,
“只限男生”、“不招女生”的性别歧视在招聘中屡见不鲜,虽然有
些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是女性,但却在招聘新人的过程中存在坚决
“不要女大学生”的现象。

这使得一部分德才兼备的优秀女大学生无
法获得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用人单位也丧失了拥有优秀人才的机会。

(六)考研和就业之间存在矛盾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增加,高
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人数也日益增加,不少毕业生陷入考研与就业相
互矛盾的两难境地,既怕不考研找工作难,又怕考研耽误找工作。


两者兼顾也给毕业生本人和用人单位带来不便。

年底是考研复习最紧
张的阶段,也是各用人单位开始招聘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因为无法兼顾,导致失去了很多机会。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就业体制改革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
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衔接好。

二是在有条件的
地区推广联合见习基地的经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实习和毕业生见习
制度,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增强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要积极为创业者搭建信息交流、互助扶持
等有效渠道,为创业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落户等便利服务,
为创业者减轻“包袱”。

(二)高校应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必
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持续推进教育
教学改革,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应
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
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地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
供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
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聘技巧,
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三)用人单位应完善招聘制度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
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
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

在选择人才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给大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

不能只看学历、证书和经历,更要看能力和潜力。

要制定科学的招聘程序,制定考核
内容,按程序进行招录,择优选择。

对新招聘的大学生,要为其办理
相关手续,签订工作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保证正常休息和休假。

(四)大学生应增强就业本领,更新就业理念一是大学生应完善知识结构,既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又知晓其他社会常识,并具备良好的动手
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二是加强社会实践。

在校期间要多参加社会
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正确自我定位。

要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择业观念,
转换思路,不应过分关注工作地点和工资待遇。

四是要有“先就业后
择业”的观念。

不可一味追求某种职业或者某个岗位,可先在就业过
程中积累丰富经验,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五)建立健全创业机制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一方面
要通过大众传媒、公益广告、论坛研讨等形式,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
宣传;推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同和支持,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


府要提供更多的岗位供学生选择,如社区服务岗位、青年志愿服务岗位;高校要与企业建立专业性、实用性强的实践基地,注重对学生进行
实践活动的指导,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等综合
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此外,要多组织开展各项创业模
拟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创业兴趣,树立科学的创业理念,选择适合自
己的创业项目。

对大学生加强创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
际交往能力等,为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