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三章 合并组建中南大学_百度.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历程:第三章 合并组建中南大学_百度.

第三章合并组建中南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211工程”建设,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1999年,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高校管理体制布局结构的决定》后,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模式,打破条块分割、重复办学局面的改革,在全国广泛推进,迅猛发展。

在这一历史变革中,湖南医科大学与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大学,湘雅从此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第一节组建中南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历史性变革。

这场历史性变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到1992年,称为酝酿阶段。

第二阶段,从1992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称为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特别是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扬州会议以后,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1998到2000年,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契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3年内取得了全面性突破发展,形成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高教管理体制。

1998年下半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湘雅校园成为热门话题,也进入校党委常委的议事日程。

1999年的党政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最佳途径。

3月19日,学校召开了第五届教职工、第13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胡冬煦校长在大会报告中,号召全校师生员工更新观念,逐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从分散办学向集中办学的转变、从单纯扩大规模向提高教学质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专业性培养向适应性培养的转变、课程体系从单一性向多元化的转变、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资源组织方式从单纯追求投入向增加投入和挖掘潜力并举方式的转变。

与会代表在讨论校长报告时表现出对“学校往何处去”的极大关注:有的主张与别的大学合并,有的认为不要合并,走自己的路,自己强大了,自有生存之道;也有的主张坐而观之。

对此,校党委书记孙振球在大会闭幕时指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是学校的大局,不仅教职工关注,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也十分关注。

他强调指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行为,与中央保持一致,是政治纪律;但也希望,在政府行为约束下,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上,找到最佳途径,这就是维持原国家级水平,在人财物的管理上有相对独立性;仍然属卫生部管理最好,合并后最理想的办学模式是参照法国巴黎大学。

他表示,尽管学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受限较多,但一定会根据大家的思维,尽量把事情办好。

经过反复商讨,学校党政于10月25日就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情况向卫生部党组、行政报告,请求卫生部直接管理,“即使是办一所部属院校,学校也迫切希望留在卫生部。

这是学校党委常委集体讨论研究的结果,也是全校近20000名师生员工的共同心愿。

”湖南省人民政府虽然赞同和支持卫生部直接管理湖南医大,认为这是最佳方案,但又担心卫生部今后不管高校,而将其下放到省管,所以提出了将医大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大学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设想。

唐之享副省长先后约见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交换了组建中南大学的意见。

中南工业大学领导也多次来校共商合并事宜。

11月29日,学校党委、行政书面报告省委、省政府,表示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认真执行教育部、卫生部、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做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在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国情、省情、校情,准确把握“共建、调整、联合、合并”八字方针,做好进入中央部委管理学校或省政府管理学校两种准备。

如果卫生部不再管理学校,将积极探索与省内其他由教育部主管的学校(例如中南工业大学或湖南大学)合并而成为教育部部属院校的可能性。

同时要求保持相对独立性,即保持独立法人资格,保持独立办学自主权。

在合并组建新校的模式方面,建议参照法国巴黎大学或美国加州大学的模式(即彼此独立的分大学或分校的模式),以保证医学教育在合并后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历史的延续性。

如果不能保证合并后的独立性原则,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学校可采取由湖南省与卫生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模式,通过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与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由于体制改革事关学校的发展,学校党委常委在决策时非常慎重。

这时,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已成立合并筹备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合并当中的若干问题,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也组织了一个筹备小组商谈合并问题。

校党委常委经过反复讨论,最后集体决策:“即使今后卫生部一所学校都不管,我们也希望待北医、上医有了组建综合性大学的成功经验后,再做考虑。

”12月初,湖南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将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进入教育部”的决定,学校党政当即致函湖南省教委,并请转呈省委、省政府,表示坚决拥护。

12月17日,学校党委召开全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在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力争进入教育部直管院校行列,跻身国家队。

会议号召全校师生统一思想,积极做好合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心协力,力争实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此后,学校各部门开始与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的对口部门接触,三校领导也多次召开碰头会,经过磋商,大家在“强强联合、组建中南大学”问题上最终达成共识,并于12月31日联合向教育部书面请示,称“三校领导通过认真学习领会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经过磋商,一致同意三校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特请求教育部充分考虑,批准三校合并。

三校承诺本着有利于中南大学发展、有利于三校优势互补、有利于办学特色的保持和发展,积极搞好合并工作,探索组建综合性大学的新模式。

2000年4月11日,教育部做出《关于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大学的决定》(教发[2000]84号),同时宣布撤销原三校建制,明确中南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希望中南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加快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尽快实现实质性融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湖南省和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4月29日,中南大学在原中南工业大学主校区电影场隆重举行组建大会。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高教司司长钟秉林、直属高校办公室主任高文兵,铁道部副部长蔡振华,卫生部人事司副司长张爱莉,湖南省委副书记吴向东、副省长唐之享、省教委主任许云昭等有关领导,兄弟院校的负责人以及原三校的院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处以上干部共800余人出席会议。

唐之享主持大会,周远清宣读了教育部的决定和教育部党组关于中南大学党政领导的任命。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湘雅融入了一个更大的“家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节湘雅医学院成立中南大学组建后,学校党委根据教育部党组的指示精神,制定了“加强领导,依靠群众,实质合并,循序渐进,平稳过渡,共谋发展”的工作方针,全校按照“五统一”的要求,进入了实质性融合阶段。

湖南医科大学在建制宣布撤销后,改称中南大学湘雅校区,三所附属医院分别改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附二医院、中南大学附三医院。

虽然,原学校党委、校务会都不存在了,学校也不能再作为独立的事业法人运转,但湘雅作为一个整体,继承了近九十年来办学的优良传统,“学术至上,育人第一”。

一方面做到人不散,心不散,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正常的工作秩序不乱;另一方面,积极谋求成立湘雅医学院,以此保持医学教育办学的整体性,质量的稳定性,精神的延续性。

早在三校合并的酝酿阶段,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员工就一直在考虑学校合并后如何保持医学的整体地位问题,希望成立相当于原湖南医科大学建制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或者中南大学湘雅分校。

2000年4月初,正值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北大,北京医科大学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仍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学校党委、行政既向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在中南大学组建时,同时宣布成立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或中南大学湘雅分校,也像北京医科大学那样,保持原来的级别不变。

但是由于当时高等学校合并的模式正处在探索阶段,以及形势、政策等多方面原因,上级对这个报告和请求没有回音。

尽管如此,广大湘雅师生员工成立湘雅医学院的愿望仍然非常强烈,其努力也一直没有停止。

2000年10月,根据教育部和中共湖南省委的统一部署,中南大学决定在学校和处(部)院(系、所)两级领导班子以及521名处级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在“三讲”教育中,广大教职工又把“成立湘雅医学院”作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意见提了出来。

由于中共中央中发(1998)17号文件明确规定:针对“三讲”集中教育中群众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领导班子要集中分析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并在适当范围向干部群众通报结果。

因此,这条意见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驻中南大学“三讲”教育巡视组的高度重视。

在巡视组的督促下,中南大学党委常委按照“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未整先改”的原则,于11月10日召开专门会议,经过集体讨论,一致决定:成立湘雅医学院。

11月28日下午,当校长胡冬煦在原湖南医科大学全校教师骨干、学科带头人、机关科以上干部大会上场宣布这一决定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与会的许多老同志激动得热泪盈眶。

12月8日,也就是湘雅建校86周年校庆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宣告成立,在湘雅小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

600余名干部职工代表出席大会,中南大学党委书记张保军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决定》,校长胡冬煦代表学校致辞,他要求湘雅医学院努力实现高等医学教育、生命学科的飞跃,成为中南大学的龙头学科之一,成为实力更强、影响更大的医学名牌学府。

2001年1月,学校党委决定成立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党委,任命原湖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卢捷湘为中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委员会书记,任命原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田勇泉为湘雅医学院院长,原湖南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陈本悦、学生工作部部长胡盛明为副书记,原湖南医科大学科技处处长陶立坚、原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曹亚为副院长,原湖南医科大学校长助理翁学东任调研员。

湘雅医学院开始正常运转。

原湖南医科大学的教职工,无论是这里培养的还是在这里工作的,都有深厚的“湘雅情节”。

因此,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湖医人为恢复“湘雅”的称号,就做过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成效。

1995年,湖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恢复湘雅医院称谓;1996年,湖南医科大学所在的北站路更名为湘雅路。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底,在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支持下,湖南医科大学曾向中央有关部委请求将“湖南医科大学”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