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戴震哲学系

戴震哲学系

董志翘先生也希望学界关于:“戴震考据学方法和思想的对于当时和后代的影响及其学术的传承,更应该作进一步的研究。

……挣脱‘地域’,‘学派’之争的羁绊,采取黜虚务实的态度,用材料实证的方法,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乾嘉时期苏皖地区考据学者的生活背景,学术交往及其著述入手,关注几位具有影响力的大学者,理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戴震以情契情而解理,使得学术思想的动向从理归向了礼。

焦循发展戴震思想即在此处,最终舍理言礼、舍理言让。

虽焦循言礼主要集中于《性善解》、《格物解》和《论语通释》,但在《孟子正义》中也可见其菁华。

《孟子正义》卷十五,焦循曰:“何为仁,亲亲是也。

何为义,敬长是也。

道,即平天下之道也。

事,即平天下之事也。

指之以在迩在易,要之以其亲其长。

亲其亲,则不致于无父;长其长,则不致于无君。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其为人也孝悌,犯上作乱未之有也。

舍此而高谈心性,辨别理欲,所谓求诸远,求诸难也。

”又曰:“人人知有君臣父子夫妇,此‘性善’之指也。

”焦循申之以五伦,正因为五伦即礼之本,舍理而言礼。

又曰:“孔孟所以重博学者,即尧舜变通神化之本也。

人情变动,不可以意测,必博学于古,乃能不拘一端。

彼徒执一理,以为可以胜天下,吾见其礼矣。

”此外,焦循舍理言礼、舍理言让的思想亦受到程瑶田的影响。

就《孟子正义》言之,焦循引用且表认同的程瑶田《论学小记》中观点即有15处,其中也多论礼、让。

焦循《孟子正义》中凡理义之论,引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同时,往往又引用程瑶田《论学小记》以补充之。

如《孟子正义》卷十一,“人之有道也”句下,焦循曰:“程氏瑶田《通艺录·论学小记》云:‘吾学之道在有,释氏之道在无。

有父子,有君臣,有夫妇,有长幼,有朋友。

父子则有亲,君臣则有义,夫妇则有别,长幼则有序,朋友则有信。

以有伦故尽伦,以有职故尽职,诚者实有焉而已矣。

’”即是对前面戴震所谓:“人道,人伦日用,身之所行皆是也。

”的补充阐释。

又如《孟子正义》卷二十二,“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句下,焦循注云:“程氏瑶田《通艺录·论学小记》云:‘有天地然后有天地之性,有人然后有人之性,有物然后有物之性。

有天地人物,则必有其质,有其形,有其气矣。

有质有形有气,斯有是性,是性从其质其形其气而有者也。

是故天地位矣,则必有元亨利贞之德,是天地之性善也。

人生矣,则必有仁义礼智之德,是人之性善也。

若夫物则不能全其仁义礼智之德,故物之性不能如人性
之善也。

’”又是对前面戴震所谓:“人之心知异于禽兽,能不惑乎所行之善。

”的补充说明。

再如同卷“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句下,焦循注云:“程氏瑶田《通艺录·论学小记》云:‘天分以与人而限之于天者,谓之命。

人受天之所命,而成之于己者,谓之性。

此限于天而成于己者,及其见于事为,又有无过无不及之分,以为之则。

是则也,以德之枢地言之,谓之中庸。

以圣人本诸人之四德之性,缘于人情而制以与人遵守者言之,谓之威仪之礼。

盖即其限于天成于己者之所不待学而可知,不待习而可能者也。

亦即其限于天成于己者之所学焉而愈知,习焉而愈能者也,是之谓性善。

’”又是对戴震所论:“性之欲,其自然之符也;性之德,其归于必然也。

归于必然适全其自然,此其为自然之极致。

……凡动作威仪之则,自然之极致也,民所秉也。

”的解释。

钱穆曰:“里堂与易畴友善,其为《孟子正义》,颇采易畴《论学小记》。

……里堂论孟子性善,颇近阳明,其说或得自易畴也。

欲求东原与里堂、次仲议论思想转接处,不可不治易畴。

”1钱氏谓程氏正是焦氏和戴氏思想转接处,也正可以从侧面说明戴震哲学思想对焦循及其《孟子正义》影响之深。

《理说》:“君长之设,所以平天下之争也。

故先王立政之要,因人性以制礼。

故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天下知有礼而耻于无礼,故射有礼,军有礼,讼狱有礼,所以消人心之忿而化万物之戾。

渐之既久,摩之既深,君子以礼自安,小人以礼自胜,欲不治,得乎?后世不言礼而言理。

九流之原,名家出于礼官,法家出于理官,齐之以刑则民无耻;齐之以礼则民且格,礼与刑相去远矣。

惟先王恐刑罚之不中,务于罪辟之中,求其轻重,析及豪芒,无有差谬,故谓之理,其官即谓之理官,而所以治天下则以礼,不以理也。

礼论辞让,理辨是非,知有礼者,虽仇隙之地,不难以揖让处之。

若曰虽伸于理,不可屈于礼也。

知有理者,虽父兄之前,不难以口舌争之。

若曰虽失于礼,而有以伸于理也。

今之讼者,彼告之,此诉之,各持一理,譊譊不已。

为之解者,若直论其是非,彼此必皆不服,说以名分,劝以孙顺,置酒相揖,往往和解。

可知理足以启争,而礼足以止争也。

明人吕坤有《语录》一书,论理云:‘天地间惟理与势最尊,理又尊之尊也。

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相夺,而理则常伸于天下万世。

’此真邪说
1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501页,商务印书馆,1997。

也。

孔子自言事君尽礼,未闻持理以要君者。

吕氏此言,乱臣贼子之萌也。

”1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主要目的就是批判宋明理学家“舍欲言理”,揭露“以理杀人”的罪恶,而焦循则进一步揭示“理足以启争,而礼足以止争”,辨析“后世不言礼而言理”的反动本质,提出“治天下则以礼,不以理也”的主张。

戴震之后,由焦循和凌廷堪将“以礼代理”学说进一步推阐与发扬。

1焦循.焦循诗文集[M].扬州:广陵书社,2009.18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