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密闭容器中有X、O2、CO2和 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X 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g 1.68 2.2 1.8反应后的质量/g0 1.6待测 5.4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数据为 4.4C.反应中的X 与 O2变化的质量比是 1:4 D.X可能是乙醇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4.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5.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7.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A.A B.B C.C D.D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C.水的电解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9.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l0 g。
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比值可能为()序号反应前A的质量反应前B的质量反应后A3B2的质量①8 g 2 g 6 g② 4 g 6 g 6 g③X g Y g9 gA.1∶1B.2∶1C.1∶4D.3∶2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N、Q、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 N Q 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x的值为13C.反应中 N、P 的质量比为5:4D.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1.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电解一定量的水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12.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13.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B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C .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D .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2Al+3H OAl O +3H 一定条件14.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 2 + O 2 = mCaSO 4,则m 的值是( ) A .1B .2C .3D .415.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 48g 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 44g 丙和 27g 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有( )个 ①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 23g ②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2:3 ③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④参加反应的甲与丙的质量比为48:44⑤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在2A+B=2C 的反应中,24g 的A 完全反应生成40g 的C ,若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②鉴别CO 、H 2、CH 4 三种气体的方法是观察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③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一氧化碳可将混合气体点燃④一定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96g 氧气,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36g 水,则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且该物质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7.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A .2:1 B .1:2C .3:4D .3:818.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7.24.4aA .表中a 的值为2.6B .X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X 可能含有氢元素D .若增加氧气量,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19.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来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MnO Δ2KCl +3O 2↑现对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 .B .C .D .20.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下列有关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1.在硫酸亚铁()4FeSO 和硫酸铁()243Fe SO ⎡⎤⎣⎦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46%B .31%C .66%D .无法确定2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投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时刻 甲 乙 丙 丁 起始 80g 5g 100g 5g t 1 a 55g 60g 5g t 2bc40g5gA .甲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B .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a = 70g ,c = 80gD .该反应可能是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23.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量质量)34.3g32.7g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24.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25.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26.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28.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2NaHCO3Na2CO3 + H2O + CO2↑)A.33.6% B.40% C.47.3% D.60%29.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 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30.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C2H4B.CH4O C.CH4D.C2H4O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31.某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不适合选用下列哪种物质_____;A汞 B磷 C铜 D木炭②用甲、乙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有关分析合理的是_____;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只有氮气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D实验结束时未冷却到室温,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③利用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加热使红磷反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反应前后各数据及结论如下。
玻璃管中原有空气的体积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结论反应前反应后_____ml40ml30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3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①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