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学毕业论文《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问题探究》

法学毕业论文《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问题探究》

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问题探究【内容摘要】格式合同在经济领域中的运用日益广泛,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安全保障,但与其同生的霸王条款却让人们对格式合同又爱又恨。

霸王条款践踏了格式合同所赖以生存的契约公平、诚信的原则。

霸王条款通过尽量规避格式合同提供方的责任和义务,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剥夺消费者的权利,利用模糊条款限制消费者选择方式,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将最终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所以必须根据对格式合同特征、霸王条款的成因、特点、危害进行分析,提出对霸王条款进行规制和防范的措施。

【关键词】格式合同霸王条款产生原因规制在经济社会中,契约精神的产物格式合同应运而生,满足了经济生活提高效率、交易安全的需要,但伴随格式合同而生的霸王条款却成为消费者的一大敌人。

在社会大量采用格式合同的情况下,格式合同的提供者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在格式合同里拟定出许多霸王条款,而在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平等的现状下消费者只好被迫“就范”。

霸王条款威胁着格式合同存在所依赖的契约、平等、诚信内核,不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引发一系列经济乱象,破坏了我国市场稳定的交易环境。

一、格式合同和霸王条款的内涵(一)格式合同的概述格式合同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合同类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格式合同占合同总数的95%以上。

[1]法学界解释格式合同存在以下几种意见,一种指明格式合同是国家法律规定的用于明确交易条款的一种合同,一种指出了格式合同突出地是被预先制定而且一定要被同意协议的乙方所接受的。

我国1999年实施的《合同法》第39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二)霸王条款的概述1、霸王条款的概念霸王条款本身不是一个法律术语,是人们结合其特点赋予其生动的称呼。

霸王条款是指生产者、经营者或服务者单方面制定的、在格式合同中规定的、违反公平诚信等民法基本原则而且损害格式合同相对人利益的条款。

[1]2、霸王条款的表现形式违背契约自由平等原则是霸王条款出现的最根本原因,从法律特征上看霸王条款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1)排除、剥夺消费者的权利。

有的经营者通过格式条款,事先拟定消费者放弃权利的条款,以此为自己免责。

[2](2)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严重不均衡。

在很多旅行合同中存在严重的权力义务不对等性,尽可能地推卸己方责任和义务。

(3)利用模糊条款、掌控最终解释权。

比如很多旅行合同中有条款规定“团游仅安排较少次数指定购物”,但往往事与愿违,购物时间安排居多,有时候甚至赶上景点游玩时间,旅行变成购物。

(4)对乙方权利的限制扩大化。

在合同中规定对方必须只能与自己交易或者绑定其他消费项目的条款,以及就与同类交易有关的事项互通信息的条款,这些条款已超出了合同权利的范围,是对当事人与他人进行交易的自由权利的限制,显然是不公平的。

二、霸王条款的现状分析(一)霸王条款产生的原因一是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势经济地位是霸王条款不断滋生的客观基础。

霸王条款是继承计划经济不尊重市场规律、不尊重消费者的血脉。

社会发展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各行各业出现越来越多的“寡头”企业,垄断地位优势令其把持制定消费领域“游戏规则”的权利,霸王条款不断滋生。

二是社会上的不正当竞争的恶化导致企业为追逐利益而不择手段,霸王条款成为企业攫取利益、规避责任的重要工具。

在销售过程中通过订立霸王条款最大限度地将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降低自己的风险,规避自身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达到压缩成本、提高利益的目的。

三是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力规避霸王条款,为霸王条款提供了可能。

(二)霸王条款的危害中国消费者协会经常会公布“年度十大霸王条款”、许多媒体也会关注霸王条款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霸王条款让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之外,也会给企业及行业信誉、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阻力。

三、霸王条款的规制和预防(一)霸王条款的规制格式合同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中,与格式合同孪生的“霸王条款”也威胁着我们社会的契约正义和交易安全,引发了较严重的经济乱象。

我国应该立足现实,充分借鉴外国的先进模式,综合利用立法、司法、行政、行业协会约定及其他规制方式对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进行有效的控制。

1、消费者自己的“反霸”能力消费者是与霸王条款“正面对抗”的第一线,消费者起诉霸王条款的案件层出不穷,这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霸王条款的不合理和违法性,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几十年,依然存在严重的消费者维权渠道不畅、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现象。

消费者有必要提高自身维权意识和能力,在订立格式合同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条款,最好事先就相关格式合同条款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减少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对自己利益的侵害。

当然,消费者群体的“反霸”只能治标不治本,回避一时的损失,不能一劳永逸。

2、企业的行业自律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成为影响公平交易、影响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存在。

要发挥格式合同的优势和有效性,就要不断修正、清楚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

霸王条款往往是由行业的领头羊最先提供出来的,进而成为整个行业里大大小小企业遵循的游戏规则,霸王条款成为行业的“惯例”;一旦霸王条款形成“行规”,行业生态链中的企业都或主动推广,或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游戏规则,不然就不能融入整个行业;整个行业的自律,主动遵循公平、合理、诚信的交易规则,杜绝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肃清行业风气,必能带来行业的新发展。

3、社会组织的监督在消费者的经济活动中,作为消费者的“靠山”——消费者协会,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对霸王条款进行督促的重要组织。

消费者协会通过设立投诉电话、披露通报、调查等手段,发布了不少生产者和经营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信息,也不时地对垄断企业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条款进行法律批判,帮助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认清霸王条款的不合法本质,提高消费者的“反霸”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法律规制我国也开展了对格式合同霸王条款的法律规制,如1994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告、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界定了无效格式合同的情形及相应民事责任。

(二)霸王条款的预防1、完善现行立法我国的法律尤其是合同法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格式合同的范畴,房地产及相关行业、金融、邮政电信、旅宿餐饮、交通服务系统、教育及各种中介服务等众多行业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格式合同应用广泛,法律上应明确规定管理和监督格式合同的专门机构;在条件成熟后应该制定一部规范格式合同的法律,细化我国的法律监管体系。

[3]2、强化行政监督力度我国目前缺乏专门管理和监督格式合同的机关,而监督体系缺乏导致行政机构内部形成一定的部门利益,妨碍了行政监督效力。

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我国有必要成为专门管理和监督格式合同的机构,由三至五名委员构成,分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机构负责全国适用的格式合同的审查,地方机构负责审查本地区使用的格式合同,坚持事先审核制、事先协商制、事后介入制互相结合,如出现霸王条款,审查委员会经审查属实,应当以行政命令或其他司法、法律手段促其停止。

[4]3、运用司法手段无论是立法、行政还是司法手段,单一的控制手段无法担负起控制格式合同的重任,需要立法、行政、司法、社会等的通力协作。

司法机关要对霸王条款进行规制,就要扩大法院对格式合同的收案范围,将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公用事业单位、企业组织、行政性公司等制定的有关涉及交易行为的规则,都纳入到格式合同的范围,杜绝霸王条款提供方的特权效应。

其次,法院要依法严格审查格式合同的条款内容以及逻辑性。

第三,加强法院对格式合同条款的解释。

为了平衡这种不公正现象,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考虑,法院应当对格式条款按通常理解和对提供方作不利解释的原则进行解释。

[5]4、提倡行业自律行业自律要求格式合同提供人增强法律意识,转变观念,坚持市场经济发展原则和制定合同的公平合理原则,搜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平等互利条款,主动承担企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主动对格式条款的公平、合理、诚信进行自我审查和修正。

5、发挥消费者协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监管、服务机制也处于跟进发展之中,消费者协会要充分发挥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履行监管、服务的职责,对各类投诉案件进行及时协调、处理和披露,多形式开展对消费者的教育和消费理念宣传,提高消费者的“反霸”能力;协议应当及时研究市场违法乱纪行为,并将出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或将要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经销行为及时向工商管理部门、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反馈,并提供解决的方案。

同时,加强行业自律,促使合同提供方修改霸王条款,建立诚信体系,培养经营者的诚信意识,改善行业经营风气,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王鸿. 论格式合同霸王条款的规制[J]. 才智,2012,02:23.[2]施彦秋. 浅析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76-80.[3]唐涛. 格式合同法律规制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3,03:241+194.[4]李晓娟. 论格式合同规制和消费者权益保护[J]. 行政与法,2013,07:126-129.[5]厉婧文,于维同,李霞. 我国格式合同规制的困惑与解决路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75-7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