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铁椎传

大铁椎传

见文知侠客——《大铁椎传》教学设计一、导语《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板书:异人)问:“异”什么意思?(奇异、怪异)二、感知形象1、⑴文中哪些语句写了大铁椎的“异”处?学生讨论后小结环节:⑵作者层层设疑,(左板书)着力渲染大铁椎形象。

读到这里,我们都有哪些疑问?生1:来自何方?生2:因何而来?生3:因何而去?生4:因何结仇?生5:武功何强?生6:着装何奇?生7:钱从何来?……⑶教师小结:能于无疑处生疑,这文章就不算白读了。

文章层层设疑,着力渲染的这个“异人”是个怪人——大铁椎有五可怪处。

一怪,来历不可考;二怪,武器片刻不离身;三怪,着装朴素却腰多白金;四怪,杀人夺财,原因不明;五怪,因何而来,因何而去?也是奇人——一奇:力大威猛却又身手轻灵,武功高强,神乎其神!二奇:自动自发杀贼,孤身一人力敌百人,勇猛无匹;三奇,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取胜之后,是不是就不用离开了?如果离开,那离开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大呼一声:吾去矣?2、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⑴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第3-5段。

四生分角色(大铁椎、宋将军、高信之、旁白)读第三、四段。

师范读第五段。

⑵思考:从大铁椎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中,你怎么理解大铁椎的诸多可奇可怪处?生1:神秘(来历、身世)生2:神奇(武功,力敌百许人)生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寻求助力。

(师:同道中人。

)生4:良善(师:担心连累宋将军)生5:嫉恶如仇(“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

师:杀人夺财,亦盗亦侠。

只不过夺的是不义之财,不为自身享受,不为一己恩怨,只为伸张正义,只为惩恶扬善!生6:敢作敢为,不惧生死(“方期我决斗某所”,师:知道“贼能且众”,还是勇往直前,悍然不惧,不计生死。

)⑷引李白的一首《侠客行》。

侠客行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愧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教师小结:从古至今,从春秋刺客专诸,战国侠士荆轲,汉时任侠季诺,唐时虬髯客、昆仑奴,侠客形象已深入人心。

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武功高强,锄强扶弱;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出入于生死线上,显威于掌风剑影之中;一旦功成,飘然身退。

3、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么一位侠客?1)补充作者生平:魏禧,生于明末,卒于清初。

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魏禧一家号哭不已,后曾策划组织义兵勤王。

清初,朝廷召他作官,作为明朝遗民,魏禧称病不就。

他自称写传记,“以为信史之藉手”,是为了见证民间无名之辈中也有奇才。

2)(原文末段)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

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如果说作者在正文中淋漓摹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还只是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那么评论部分则是明显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迹。

作者花了相当的精力研读《左传》,写了十卷《左传经世》探讨治道与兵谋兵法,又曾广泛结交复明志士,但终无回天之力,难酬复国之志。

所以,他以敬佩之情写大铁椎,也是写他心目中能干大事的真正英雄,写他心目中强烈的复明愿望。

作者神化大铁椎,美化大铁椎,以极大的赞赏热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就是要在大铁椎这个终生蹉跎、难酬报国之志的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

4、一个侠客,不可能凭空出现。

大铁椎的武功,是他一个人才有的武功吗?大铁椎的血性,是他一个人才会有的血性吗?大铁椎的江湖,是他一个人的江湖吗?插入明末清初的诗文理论: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李渔《闲情偶寄》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问:本文是以宾衬主的?宋将军高信之、陈子灿甚至响马贼三、结语人们喜爱侠义之士,其着眼点并不在于那些绝世武功,而是在他们身上,人们寄托了自己自由的梦想,反抗的血性;在他们身上,看到人性的磊落亮堂,阳刚健全。

在他们身上,展示着真正的潇洒人生,真正的辉煌生命。

人生如此,复有何憾?这样的侠客,英雄,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而侠客精神,已化为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大铁椎传》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3、掌握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1、课文疏通;2、人物形象分析教学难点理解侧面描写在文中的运用。

一、课前预习案(一)高考链接1、全国新课标卷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1)(2012全国新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节选自《宋史•萧燧传》)(2)(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节选自《宋史•何灌传》)(3)(201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节选自《明史•王祎传》)(4)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5)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节选自《宋史•廖刚传》)(6)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7)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节选自《南史•何远传》)(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节选自《北史•裴侠传》)(9)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卷I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节选自《汉书•疏广传》)2、湖南省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1)【200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放鹤亭记苏轼(2)【200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记旧本韩王后欧阳修(3)【200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湖南文征》序曾国藩(4)【200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

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

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5)【2008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4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6)(2009)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张耒)(7)(2010)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诸葛孔明陈亮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8) (2011)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严祺先文集序归庄(9)(2012)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戒郑思肖实施新课标九年以来,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都是人物传记类,而湖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只有两篇人物传记类,其余几乎是序文、论说类文言文。

但是,不管湖南高考题怎么命题,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要掌握。

3、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指津(1) 文言文阅读理解思路通读全文、略读题目--串译全文、圈画难点--“三联系”释疑、推断([注]“三联系”:联系课内外、联系上下文、联系古与今。

)-- 代入、检查、确认答案(2)阅读应注意的问题高考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如果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

一边阅读,一边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

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二是官职。

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

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

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二)知人论世魏禧(1624-1681),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

宁都县人。

魏禧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学家、爱国主义者。

与侯方域、汪琬并称散文三大家,并有“北侯南魏”之称。

《大铁椎传》一文,魏禧以细腻生动的手法,描述身怀绝技却不为世用的侠客大铁椎的故事。

明朝灭亡后,魏禧的父亲魏兆凤不愿做清朝子民, 削发为僧,率领全家隐居宁都翠微峰。

魏禧和魏礼均不愿出山获取功名。

魏祥说:“吾为长子,祖宗祠墓,父母尸饔,谁将责乎?”为了承担起长子的责任,保护祖宗祠墓,奉养父母,他毅然参加考试并取得贡生科名。

岳父谢公是当地的宿学,又是教育魏禧多年的启蒙老师。

姐夫丘维屏,23岁时县学考试第一名,享受官府供给膳食的待遇。

丘维屏知识渊博,康熙《赣州府志》的主撰张尚瑗说他“于河洛、图书、象数,神解默契。

旁及浑天、周髀、勾股、西泰之学,凡诸算术,妙绝一时。

语及九章文学,必精诣出人意表。

”又说他的《松下集》中,“三分之一多焦赣、字房、分卦、直日、灾变、占验之言,自西汉以来千余年无道及此者。

邦士得不传之秘,方州部家如指掌。

而又旁及凤后、握奇、青鸟、地骨经、李虚中禄命,皆有解。

”据说,清顺治十六年,大学问家方以智访问翠微峰学堂,称丘维屏为“神人”,说“吾以为此没世不复有通之者,今见子矣。

”意思是,他原以为《易经》没人可以精通,而现在发现丘维屏精通了。

魏禧的哥哥魏际瑞22岁参加县试,被拔置一等,享受“廪膳”待遇。

不久参加赣州和南安府的考试,为二府之冠。

“易堂九子”是指明末清初以魏禧为首的九个文学家。

魏禧的父亲魏兆凤率领全家隐居宁都翠微峰后,名其居室曰“易堂”。

禧与兄际瑞﹑弟礼以及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曾灿讲学于此,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九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