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The Engagement Phase)
二、案主现实性心理反应 形成因素: 他(她)可能不需要立即接受服务,仅是进行询问和试探 面对陌生人讲出自己的问题尤其是隐私,感到难为情 求助者意识到要承认自己也是产生问题的一部分原因,是 很 痛苦的,并无法面对 求助者过去的一些成功与不成功的求助经验,对其这次求 助有影响 求助者的求助能力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很容易寻求帮助, 而有些人则很难 求助者是被强迫来到机构,而不是主动寻求帮助的
第二节:评估阶段
(The Assessment Phase)
资料收集的方法: 探究法:询问和诱导 观察法:观察对象的表情、环境等 家访:家中会见求助者,并注意观察环境 资料法
第二节:评估阶段
(The Assessment Phase)
2、分析和解释资料 四个过程: (1)排列次序:舍弃不重要的资料,重视重要的资料 (2)发现:资料之间的关联,了解问题的全貌 (3)探索:资料还原与情境,在情境中理解特定的事件和 行为 (4)识别:界定形成的问题,了解缓解问题的因素
第三节:计划与订定契约阶段
(The Planning and Contracting Phase)
一、计划的组成 1、目的与目标 (1)直接目标:与案主亟需解决的问题直接相关 (2)中间目标:协助案主认识自己、接纳或欣赏自己,建 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与适当的生活方式 (3)终极目标:促使案主能够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 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The Engagement Phase)
一、什么是订定关系 二、案主现实性的心理反应 三、工作任务 四、接案的技巧
第一节:订定阶段
(The Engagement Phase)
一、什么是订定关系 通常来说,订定关系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某人成为 了案主,相应地,他或她(又称为申请人或者求助者)会 对案主角色的期望与义务有所承诺,并识别与案主系统相 符合的行为表现。 订定关系=参与+承诺 订定关系与接案:接案是订定关系的附属,即在接案过程 中,只有再申请人与社工对服务的涵义有一致的看法时, 订定关系才能开始。
第五节:检讨与终结阶段
(The Evaluation and Termination Phase)
2、跟进的意义 巩固项目的实施效果 帮助案主获取进一步的服务 帮助结案的案主更快的适应现实环境
第五节:检讨与终结阶段
(The Evaluation and Termination Phase)
一、终结的重要性与任务 2、终结(结案)阶段的重要任务 检讨 处理“与案主分离相关”的感受与情绪 巩固案主已有的改变与所做出的努力 解除工作关系
第五节:检讨与终结阶段
(The Evaluation and Termination Phase)
第二节:评估阶段
(The Assessment Phase)
3、认定问题 三个针对: (1)案主的问题是什么:主次矛盾 (2)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寻找主因 (3)面对问题时,案主曾经做过怎样的努力 三个注意: (1)用行为用语来界定问题 (2)把问题集中到一个领域 (3)问题的判断必须是专业的,以事实为依据
第二节:评估阶段
(The Assessment Phase)
4、准备评估报告 撰写报告的原则: 确定报告的目的与读者 判定什么资料应包括再报告内与什么资料应排除在外 把资料组织成有意义的几个领域 尽可能将事实从解释、判断中分隔开来 语句简练 报告的内容包括背景资料与事实,即呈现的问题、接 触过的人物、背景资料等;另外则是专业判断,包括工作 者对资料的理解,对案主问题的评估,原因分析等。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The General Process Mode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The General Process Mode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一、订定阶段 (The Engagement Phase) 二、评估阶段 (The Assessment Phase) 三、计划与订定契约阶段 (The Planning and Contracting Phase) 四、介入阶段 (The Intervention Phase) 五、检讨与终结阶段 (The Evaluation and Termination Phase)
第三节:计划与订定契约阶段
(The Planning and Contracting Phase)
2、关注对象 (1)个人 (2)家庭 (3)群体 (4)组织 (5)社区
第三节:计划与订定契约阶段
(The Planning and Contracting Phase)
二、计划的内容 1、案主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等基本内容 2、简要而准确地描述并列出案主的主要问题与相关问题 3、案主要达到的结果及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4、基本阶段与方法,每个阶段需要动用的资源 5、达到目标所用的期限 6、案主留下安全与便捷的联络方式,便于联络
第四节:介入阶段
(The Intervention Phase)
二、介入的分类与基本内容 1、直接实践 促使案主运用现有资源 帮助处于危机情境中的案主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策略 调停行动
第四节:介入阶段
(The Intervention Phase)
Hale Waihona Puke 2、间接实践 促使有影响力的人物参与,以共同实现服务的目标 协调各种服务 程序设计与资源发展 控制环境 从内部改变组织机构 集体倡导
第一节:订定阶段
(The Engagement Phase)
二、案主现实性的心理反应 何谓现实性的心理反应? 通常指案主进行求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社工了解案主现实性心理反应的意义何在? 求助者是否愿意接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是从对机构 或者对接待他(她)的工作者的第一印象开始的。
第一节:订定阶段
二、检讨的原因及困难 1、检讨的原因 监督工作所带来的改变 学习经验 交代 2、最大的困难 缺乏支持 技术性困难
第五节:检讨与终结阶段
(The Evaluation and Termination Phase)
三、跟进的含义与意义 1、什么是跟进 跟进是指在专业关系结束之后,工作者必须对案主进行一 段时期的随访,并对随访期出现的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处 理与回应。
第二节:评估阶段
(The Assessment Phase)
二、评估的原则 个别化的原则 判断过程中注重双方的参与 要警惕工作者的价值偏见 避免将问题简单归因 评估的重点要兼顾案主的弱点与长处 评估渗透了专业判断
第二节:评估阶段
(The Assessment Phase)
三、评估的步骤 1、收集资料 (1)个人资料 基本资料:籍贯、年龄、性别、教育、婚姻、职业、收入 生理方面的资料:有无残疾、遗传病或长期病 心理方面的资料:智力、兴趣、人格、自我概念、自我防 御机制 价值观:案主的行为与价值观是否一致 能力:案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面对冲突、困惑的处理能力
第一节:订定阶段
(The Engagement Phase)
三、工作任务 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处理 促使求助者进入案主的角色 澄清求助者的期望 初步评估问题与需要 与案主订定关系及识别案主的各个助人体系 开始专业关系 决定如何开展工作
第一节:订定阶段
(The Engagement Phase)
第二节:评估阶段
(The Assessment Phase)
(2)环境资料 社会系统:案主的家庭、亲属、邻居、学校、单位等 资源系统:邻里关怀、志愿者、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各类 专业组织提供的服务等。 (3)案主与环境交互的资料 案主与周围环境尤其是重要人物的关系 案主寻找帮助的主要方式 社会系统对个人求助的反应 其他系统的互动方式对案主问题的影响
我也同意时常来见香港家庭中心的社工,接受忠告与辅导。 陈大文签名 日期: 社工签名 日期
第四节:介入阶段
(The Intervention Phase)
一、介入的性质与特点 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2、介入是可以采取行动的,也可以是不采取行动的 3、介入可以是实质的,也可以是非实质的 4、介入可能是细小的,但效果是明确的
第五节:检讨与终结阶段
(The Evaluation and Termination Phase)
一、终结的重要性与任务 1、终结(结案)的几种情况 双方均觉得目标已经达到 案主觉得结案后,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双方感觉专业关系不是很良好,无法维持专业关系 工作者感觉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其他机构为案主提供 服务 其他原因:工作者工作调动等
第三节:计划与订定契约阶段
(The Planning and Contracting Phase)
三、订定契约
同亲生父母的协议
我,陈大文在此保证做到以下几点,以获得我儿子陈少明的监护权: 1、我不再沉溺于酒精与赌博 2、我会在家中控制自己的脾气 3、我会改善自己做父母的技巧 4、我会稳定地从事工作
第二节:评估阶段
(The Assessment Phase)
一、评估的目的 识别案主问题的客观因素
收集与案主问题有观的客观因素,例如案主背景资料、围绕案主的重要系统、 问题存在了多久、案主处理问题的方法等。
识别案主问题的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指案主对问题的实际感受。
识别造成与延续案主问题的因素 识别案主与其环境中积极的一面 决定合适的服务类型
四、接案的技巧 避免将求助者定义为“有问题的人” 专注的聆听 简明扼要、具体化 表达感同深受、同理心及无条件的接纳 激发求助者的希望与平衡其不舒服感,以增强求助者称为 案主的动机,包括将求助者的问题界定在一个能够解决的 范围内等 工作者要以自己的能力来决定提供给求助者的服务,不能 过早或过多地承诺,以避免求助者产生错误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