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

小学美术《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

小学美术《剪纸中的古老记忆》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6课《剪纸中的古老记忆》基于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得失八个方面展开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研究和解读,我把教材分析分成了指导思想和版面分析两个部分。

1.指导思想:《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是第三学段“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之一。

旨在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了解其装饰性的艺术特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剪纸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所衍化出的不同风貌和蕴含的文化内涵。

2.版面分析,本课的教材版面包括有:剪纸作品、学生作品、思考与讨论、艺术实践、评一评等板块,内容多样灵活丰富,具有吸引力。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剪纸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变团花》、《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巧用对称形》等课程,对剪纸艺术及表现形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而在剪纸在生活中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有利于本课教学。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1.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以及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
素养。

2.学段目标: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3.本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间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民俗文化及造型特点。

掌握抓髻娃娃的基本造型特点,感受剪纸艺术蕴含的艺术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民俗文化情境、小组探究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模仿或创作一幅抓髻娃娃的剪纸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保护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四部分,教学模式:
对于本课,我采取了把发现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与合作式学习三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发现式教学中充分的欣赏和发现,在探究式教学中,大胆的游戏和实践,在合作式学习中,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得到启发成为一个真正的主动学习者。

第五部分,教学方法:可分为教法和学法:
本课所运用的教法主要有:
1.情境创设法,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把学生代入其中,
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欣赏发现法: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使学习既轻松又愉悦。

3.问题引导法:运用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头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本课包含的主要学法有:
1.交流讨论法: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的空间,让
他们的思维在自由、开放的气氛中互相碰撞,互相启发。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抓髻娃娃的造型特点,
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现方法,让他们更好的放手制作。

3.欣赏评价法:欣赏和评价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及美术素养的重要方式,在课上,学生对作品欣赏和评价也是检验学习成果方法。

第六部分,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五个步骤:
1.回顾旧知、引出课题大约用时3分钟
2.欣赏对比,观察发现大约用时7分钟
3.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大约用时6分钟
4.欣赏示范,大胆实践大约用时20分钟
5.展示互评,拓展延伸大约用时4分钟
1、在回顾旧知、引出课题环节,我首先从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入手,引导学生回顾所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揭示课题。

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达到迁移旧知识的目的,更好的建构知识体系。

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视频及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问题,总结知识点并进行板书。

2、在欣赏对比、观察发现环节,首先向学生展示我国最早的北朝时期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对我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做以简单的介绍,在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我国剪纸艺术南北方的不同风格,并通过连线游戏,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在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环节,我首先用音乐和图片结合的方式引领学生来到北方的农村,发现农村里的小娃娃就是创作抓髻娃娃的素材,在简单介绍抓髻娃娃的含义后,运用资料单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发现抓髻娃娃剪纸的造型特点和吉祥的寓意,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如何表现吉祥纹样,再通过作品的欣赏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4、在欣赏示范,大胆实践的环节,教师首先和学生共同梳理创作的步骤,用视频介绍折、画、剪的技法,并通过展示不同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剪纸创作方法的不同,让学生的创作更加丰富。

5、在展示互评、拓展延伸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和点评,最后展示不同形式的剪纸作品,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剪纸知识应用于生活。

第七部分,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包括:标题、造型特点、创作步骤、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的剪纸作品,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直观化,便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
知识点。

第八部分,教学得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