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电调试经验汇编

核电调试经验汇编

编者序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调试与大亚湾同期相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调试准备、管理与调试自主化,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调试工作圆满地完成各系统设备试验,消除了设备隐患,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同时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风险分析与控制、技术创新上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为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提前商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调试中,我们也曾遇到过一些挫折,在克服困难和解决许多技术难题的过程中,我们从中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收获对广东核电乃至整个中国的核电界而言,无疑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只要我们能深入地将其反馈到未来的项目调试和管理工作中去,就一定能少走许多弯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程“五大控制”水平。

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已有的各类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调试准备与策划、制度和队伍建设、调试管理、现场调试等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总结,并特别关注在岭澳一期调试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所采取措施,这是本书与其它经验总结类丛书最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之所以将本书定名为“核电站调试经验汇编”,也旨在今后外出考察、培训和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知识和视角去总结其它电站调试的经验,进一步充实本书的内容,以不断提高我们的调试水平。

本书内容较为详实,言简意赅,希望能对所有的读者有所助益。

书中部分内容参考了广东核电的有关文献,但考虑到本书主要限于内部使用,因而并未注明出处,在此谨向所有相关作者深表谢意。

限于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或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编者2004年10月于大亚湾目录调试准备工作的经验反馈 (1)行政技术处调试期间经验反馈 (12)调试期间的技术管理 (16)调试移交信息系统经验反馈 (21)调试接口管理 (22)首次装料准备经验反馈 (27)1号机组首次调试启动期间设备缺陷的消除与管理经验反馈 (38)临界前试验经验反馈 (43)首次临界到50%功率试验经验反馈 (48)提升功率至100%试验经验反馈 (54)2号机组主回路热态功能试验经验反馈 (58)核回路冲洗及主回路开盖冷态功能试验经验反馈 (63)冷态水压试验经验反馈 (67)蒸发器排污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74)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78)重要厂用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88)安全注入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94)硼加热跟踪系统试验经验反馈 (102)反应堆硼和水补给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04)余热排出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07)核岛系统继电器控制回路调试经验反馈 (111)核辅助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17)辅助给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21)设备冷却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29)燃料运输贮存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34)反应堆换料腔和乏燃料水池的冷却和处理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37)核岛冷冻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44)核岛通风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47)DVK/DVW/DWS/EBA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65)EVR/EVC/DVE/DVI/DVG调试经验反馈 (168)核岛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经验反馈 (181)1号机组常规岛整组启动试验经验反馈 (185)凝汽器真空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198)汽轮机调节油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00)凝结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02)汽水分离及再热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10)主给水泵汽轮机润滑油及调节油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16)汽动主给水泵系统汽水部分调试经验反馈 (219)汽轮发电机组润滑顶轴和盘车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25)常规岛发电机辅机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32)常规岛主机汽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45)常规岛废液收集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57)除氧器、低加及疏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59)主给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62)凝结水净化处理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64)常规岛冷却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69)高压加热器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276)电动给水泵调试经验反馈 (282)常规岛给水联合调试经验反馈 (291)电站配套设施调试管理经验反馈 (297)循环水过滤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05)通用气体储存和分配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10)氢气生产、储存、分配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14)辅助蒸汽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16)消防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19)压缩空气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23)电站污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26)循环水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29)循环水处理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33)电气仪表调试经验反馈 (338)2号机反应堆二环路流量问题的处理及分析 (345)安全壳试验(CTT)经验反馈 (349)500KV开关站GEW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57)BAS/COC试验的组织和管理经验反馈 (361)LG*/LH*系统调试主要问题及措施 (364)LK*/LL*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65)GEV/GSY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73)直流与交流不间断电电源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75)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系统(GPA)调试经验反馈 (380)应急柴油发电机组LHP/LHQ励磁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83)220KV开关站调试经验反馈 (385)直流系统蓄电池调试优化经验反馈 (389)KKO、KDO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90)KIT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93)岭澳P320控制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398)岭澳核电安全防范技术系统调试经验总结 (408)岭澳一号机调试期间停堆事件分析经验反馈 (415)RGL 调试经验反馈 (422)岭澳主给水系统(APP/APA)的调试经验反馈 (426)KME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432)RPN核仪表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434)KIR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438)KRT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440)GME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442)KRG常规岛部分调试经验反馈 (443)CDF调试经验反馈 (451)应急柴油发电机LHP/LHQ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455)REN系统调试经验反馈 (458)PER性能试验经验反馈 (460)调试准备工作的经验反馈1.二核调试的特点:(1)二核的调试工作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中方人员全面地担负调试组织和管理的责任。

EDF的角色从一核的全面负责变为二核的助理,且EDF的总人月数从一核的1158人·月变为二核的297合同人·月;—约有23个试验负责人岗位的责任将在他们各相应系统调试之初即由中方人员独立承担,而一核的调试开始时的试验负责人全由外方担任;—二核的调试工期与一核有较大不同。

一核从首个单系统调试开始到2号机投入商业运行为58个月(主要受核岛辅助管理安装拖期的影响),因而,核岛调试开始时,常规岛及BOP的调试已基本结束;而二核的调试为44个月,BOP/CI/NI的调试活动重叠交替,增添了协调管理的难度;—二核是一核的翻版加改进,尤其是BOP和CI变化较大,且BOP的设计采购自动化程度较高,文件工作难度较一核增大,同时,二核没有调试锅炉,CI的联调将处于关键路径上。

(2)与一核当年相比,二核的调试工作也有如下有利因素:—一核调试成功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可以引用到二核;—有建成投产的大亚湾核电站作为参考电站,它成功的调试经验、大纲、程序、报告可作为二核调试工作的参考;—一批具有核电建设和生产运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参与调试工作;—根据一核调试人员的培训经验及二核调试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培训工作将更具有针对性;—二核部分技术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机组起动的条件,如ATE、APD、KIT、KPS等系统的增加或修改;—与一核相比,二核具有更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调试过程中协调、变更、计划、文件、隔离、接口、移交等方面更为有利;—一、二核资源共享为有效的进行调试创造了条件。

(3)结合二核调试的特点,虽有上述的有利因素,但也要看到如下的薄弱环节:—中方人员首次全面承担调试管理的责任,在计划协调、管理经验等方面和一核当年管理水平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安装工期短,单系统调试工期也相应缩短;系统试验同期工作量大,增加了人员调配的难度;—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稳定的国内调试技术后援体系,将影响现场的快速响应。

同时,EDF参与调试人员大幅减少。

因此,在调试过程中,没有技术优势;—二核采用的部分新技术、新设备及BOP部分的设备国产化增加了调试的难度。

例如常规岛核蒸汽冲转,核岛与常规岛调试高峰重叠交叉,使调试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更为复杂;—核岛、常规岛部分试验程序的修改以及BOP全部试验程序的编制是个新课题,增加了准备期间的工作难度和试验阶段的风险;—在中方技术人员的队伍中,缺乏有核电调试经验的技术人才,增加了培训的压力,同时也有可能削弱技术人员、特别是试验负责人的指挥协调的力度。

2.采取的措施根据以上的调试准备工作思路以及调试队面临的挑战,调试准备工作在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人员培训、技术跟踪、技术后援、人员上岗计划等多方面进行了认真充分的前期策划和准备,合理地利用一、二核技术及人力资源,尤其必须加强以提高调试人员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强化专业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员培训大纲和计划。

调试准备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调试队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一批参与过一核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的骨干充实到调试经理部、处、科管理岗位上,经过培训和学习使他们的组织指挥、协调沟通、跟踪控制、快速响应等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前期准备和单系统调试后的工作需要,务使整个调试工作始终保持管理有力、调配合理、跟踪到位、战斗力强的良好状态;—严格选拔和培训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尤其需要参与过一、二核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的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的骨干人员积极地加入到调试队伍中来。

利用国内在建厂的调试机会、援外项目(巴基斯坦恰希玛电站)和国内培训点进行强化培训,锻炼出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合作和质量意识强的专业调试队伍;—通过两年多的调试准备,加强建立内部人员沟通的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融洽的工作环境;—研究工程设计特点和跟踪重大设备建造进度。

认真分析一、二核间的技术差异,在吸取一核经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取专项技术培训措施。

根据工程部的统筹安排,参与制造商组织的培训或利用设备出厂试验的机会,对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前瞻性评估,以提高调试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细致地研究二核供应合同、PC合同、安装合同,充分利用或调整合同商人力和技术资源。

鉴于调试准备工作的重要性,PC合同部分专家,在合同的框架内优化使用,使他们参与调试准备。

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中方调试人员尽早到岗。

目的是研究一核经验,熟悉二核系统及调试文件,跟踪安装过程,熟悉现场,在提高调试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上下功夫;—制定严格、系统的考核和授权制度。

在此基础上,组织20名具有潜质的年轻技术人员参加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调试,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