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办法(4)

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办法(4)

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1)发电厂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4)热电设备缺陷管理考评细则 (15)变电设备缺陷管理办法为了尽快消除设备缺陷,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设备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制订本办法。

一、设备缺陷分类及处理时限1、分类: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1)紧急缺陷:设备个状态量超过标准规定限值时,设备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2)重要缺陷:设备个状态量达到或超过标准规定限值时,设备虽能继续运行,但已影响设备的性能指标或可能发展成紧急缺陷。

(3)一般缺陷:设备个或几个状态量,接近标准规定限值时,设备仍能继续运行,暂不会发展成重要或紧急缺陷。

2、处理时限:设备缺陷依其类别不同,按下列时间处理:A、紧急缺陷:应立即处理,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B、重要缺陷:自发现之日起,不超过7天进行处理。

C、一般缺陷:按其不同情况分别列入月、季或年度检修计划中给予消除。

二、职能(一)生产技术部1.缺陷管理的主管部门。

负责监督并汇总缺陷处理情况,确保缺陷管理实现闭环。

2.缺陷传递环节的责任部门。

核定设备缺陷类别,向检修单位下达缺陷处理通知,提出缺陷处理措施建议。

3.建立缺陷库,汇总统计缺陷处理情况。

4.生产技术部变电专责人是变电站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消缺、验收,并对变电站设备巡视、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二)调度所1.负责所辖远动类设备的缺陷处理,并向生技部回执缺陷处理结果。

2.接到紧急缺陷通知后,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消缺,需要进行停电检修的,汇报分管经理批准后进行。

(三)操作队1.操作队负责变电设备安全运行和设备维护管理,执行调度命令和进行刀闸操作,是设备事故处理(或设备消缺)的许可人。

2.进行设备的巡视,做到仔细观察,分析疑点,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缺陷,做好记录。

发现设备异常、缺陷要及时向调度、生技汇报。

3. 是变电设备缺陷提报环节的责任部门。

4. 在设备缺陷未消除前,加强巡视管理,关注并及时反映其发展情况。

5.特殊情况对设备进行特殊巡视。

A、过负荷设备每半小时进行巡视一次。

B、新安装或大修设备投运后的两小时内,每半小时进行巡视一次。

C、遇大风、雨、冰、雪、雾的恶劣天气,设备事故跳闸后或运行中有可疑现象时,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D、法定节、假日及上级通知有重要供电任务期间。

(四)工程一公司1.变电站设备检修、试验、维护、缺陷处理和缺陷回执环节的责任部门。

2.接到缺陷处理通知后,根据设备缺陷实际情况,制定检修、消缺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视情需要提报月度停电计划。

三、工作流程(一)缺陷提报1.发现缺陷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缺陷性质的初步判定,按时间要求提报缺陷。

2. 紧急缺陷一经发现立即电话提报调度所,调度所接到提报后,报有关领导;重大缺陷发现后立即通知生技部变电专工;一般缺陷在每月19日至21日汇总后提报至生技部变电专工。

(二)缺陷传递1.变电专工接到缺陷报告后,提出缺陷处理建议措施,经生产技术部主任或生产副经理批准后,在两个工作日内向消缺责任部门下达缺陷处理通知。

2.调度所接到紧急缺陷通知后,立即通知工程一公司进行消缺,同时汇报生产副经理、生产技术部主任专工,需要进行停电检修的,汇报分管经理批准后进行。

(三)缺陷处理1. 设备缺陷处理必须严格办理工作票,并按要求履行工作许可手续。

2.紧急缺陷处理结束后,应履行电网检修验收制度,并补建缺陷传递程序资料。

3. 检修部门在接到一般缺陷处理通知后,不论其是否影响安全,均应积极处理,操作队做好缺陷消除后的验收工作。

(四)缺陷回执1.缺陷处理后,消缺责任单位应书面向变电专工回执消缺情况。

对存在困难无法自行处理的缺陷,应在缺陷回执时予以说明,将其纳入计划检修中予以消除。

2、操作队在次月提报一般缺陷的同时,连同上月缺陷处理情况报生技部变电专工。

3. 严格执行缺陷注销制度。

建立缺陷库,主要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和编号、缺陷主要情况、缺陷性质分类、发现人姓名和日期、处理方案及结果、未处理原因、消缺责任人和消缺日期等。

四、工作要求1.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所有设备必须按照铭牌或制造厂家的规定参数运行,并严格执行有关的运行、检修规程。

2. 各级部门在接到重大缺陷处理通知后,不得延误消缺时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检修、消缺。

3. 设备缺陷的管理要和设备评定级有机结合,评定级为消缺工作提供宏观指导意见。

4. 各生产部门应按规程要求,通过检查、检修、试验、分析等各种手段及时发现缺陷,履行消缺传递程序,并积极消缺。

5. 凡属人为因素延误消缺致使缺陷扩大或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将按事故性质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

6.各级生产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达到缺陷消除率100%,确保设备安全健康运行。

五、缺陷报表的要求在执行设备缺陷提报、设备缺陷处理通知、设备缺陷处理回执时,均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以OA和书面两种形式、按规定时限向规定的部门报送,在进行书面报送时,“制表人”和“审核人”需本人签名。

二类缺陷报送时,需同时在生产MIS中流转。

六、检查与考核1.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安监部、调度所参加对设备缺陷巡视、消缺情况进行考核。

2.操作队对变电设备巡视、检查不到位,没有发现设备缺陷,上级检查或领导巡视检查发现缺陷,一处扣操作队100元,责任人员扣50元,属重要或紧急缺陷加倍处罚。

3.操作队巡视缺陷没有记录或没有及时上报,一次扣责任人100元,联责操作队长、变电负责人各50元。

4.生产技术部对上报设备缺陷没有及时下达消缺处理通知,一次扣100元。

5.工程一公司对没有及时进行消除处理,一处扣工程一公司100元,责任人50元。

6.设备缺陷属于安装、检修质量原因,查出一处扣工程一公司200元,安装、检修及验收人员各100元。

七、本办法由生技部组织实施并按月提报考核意见。

八、本办法由公司考评委员会负责解释。

九、本办法自2008年1月起施行。

发电厂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目录0 目的51 依据5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53 管理归口54 基本原则65 设备分类66 设备缺陷分类67 缺陷处理方式68 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79 设备缺陷的处理和验收910 设备缺陷管理的统计、分析1111 检查和考核1212 附则(设备缺陷消缺率计算方法)13附表:缺陷设备非正常处理管理签14设备缺陷管理制度0 目的为确保发供电设备的安全、可控、经济、稳定运行,使设备缺陷管理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优质高效,制定本制度。

1 依据本制度是根据《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及设备管理要求,参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办法》、《广西桂冠大化水力发电总厂日常安全工作规定》,并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制定。

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2.1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缺陷管理内容。

2.2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缺陷管理考核办法。

2.3 本制度适用于大化电厂。

3 管理归口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由生产各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大化电厂生技部为归口管理部门,安监部为统计考核归口部门。

4 基本原则4.1 设备缺陷是指发供电过程中的主、辅设备、系统、自动装置、保护和仪表发生异常情况,影响人身和设备安全、经济运行,需要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处理的,均称为设备缺陷。

设备缺陷管理包括从设备缺陷的发现、登记、确认、消除、验收、评价(鉴定)、统计、分析、考核的全过程管理。

4.2 设备缺陷管理必须贯彻执行“防消结合”的原则。

要把设备缺陷作为设备管理超前控制和关口前移的基准点,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变化规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4.3 设备消缺必须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广西电网调度管理规程》、以及本企业的相关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等规定,严禁违章作业。

4.4 要树立“零缺陷”理念,设备存在缺陷应及时消除。

对不能及时消除的威胁安全生产和系统完整的重大缺陷,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制定监视措施,做好事故预想,以防缺陷蔓延或扩大。

带有明显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的缺陷的设备,应立即停止运行。

4.5 坚持开展设备缺陷统计分析,坚持专题讨论与日常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把缺陷分析和统计扩展到基层班组,开展群众性的缺陷分析和统计。

4.6 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登录设备缺陷管理MIS系统,查询设备缺陷情况并签名,深入现场检查消缺情况,指导设备消缺。

4.7 在MIS系统专设设备缺陷管理台账,内容包括:缺陷设备正常处理管理台帐以及《缺陷设备非正常处理管理签》(附表)。

各级人员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

5 设备分类5.1 主设备是指在发供电过程中,直接参与能量转换与输送的设备。

即水轮机(包括调速器),发电机(包括励磁系统)、15.75kV母线,主变压器单元,220Kv、110kV系统(165单元除外),以及上述设备的控制、保护、自动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代号“主”。

5.2 辅助设备是指主设备以外的为主设备服务的设备。

#1站变单元、#2站变单元、#3站变单元、10.5kV、400V厂用电系统(含照明系统),直流系统,油、水、风系统、各种测量装置以及其它设备(包括通讯、通风、空调、电梯、闸门、启闭设备和主要水工建筑物等)。

代号“辅”。

6 设备缺陷分类6.1 主要设备缺陷分类6.1.1 主一类缺陷(致命缺陷):是指直接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需要立即停止主设备运行进行处理的缺陷。

代号“主一”。

6.1.2 主二类缺陷(严重缺陷):是指设备参数已超标,但仍可继续监视运行,需要制定技术方案,结合大、小修或临时停止主设备运行才能消除的设备缺陷。

代号“主二”。

6.1.3 主三类缺陷(一般缺陷):除“主一”、“主二”类缺陷以外的缺陷。

是指在不停止主设备运行、不影响机组或全厂出力的情况下,通过设备倒换、系统隔绝即可消除的设备缺陷。

代号“主三”。

6.2 辅助设备缺陷分类6.2.1 辅一类缺陷(致命缺陷):是指直接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需要立即停止辅助设备运行进行处理的缺陷。

代号“辅一”。

6.2.2 辅二类缺陷(严重缺陷):是指设备参数已超标,但仍可继续监视运行,需要制定技术方案,结合大、小修或临时停止辅助设备运行才能消除的设备缺陷;。

代号“辅二”。

6.2.3 辅三类缺陷(一般缺陷):除“辅一”、“辅二”类缺陷以外的缺陷。

代号“辅三”。

7 缺陷处理方式7.1 停电(停机)处理:是指必须停电、停机、减负荷才能处理的缺陷。

7.2 大小修(技改)处理:是指当前不具备条件,必须经过大小修或更新改造才能消除的缺陷。

7.3 延期处理:是指一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而又不影响主设备安全运行的缺陷。

7.4 正常处理:是指除上述处理方式以外的能够直接消除的缺陷。

8 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8.1 厂长(主管副厂长)职责8.1.1 制定设备缺陷管理的方针,组织建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落实奖罚条款的考核。

8.1.2 督促设备缺陷管理各级人员尽心尽责,做到奖优惩劣,提高各级人员查隐消缺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