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廊坊气象资料

廊坊气象资料

廊坊:
随着1989年廊坊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和城市的发展,这里渐渐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如今,这里的老居民绝大多数已经迁走。

站在银河大桥上向四周眺望,桥下被一片砖红色填满的三角地在远处高楼大厦的映衬下,反而透出几分沧桑与质朴。

对于这片早已失去往日繁华的地方,廊坊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开发一定要与保护并重。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历史与现代交融、放飞人们怀旧思绪的一个绝好去处。

冲刺环渤海地区园林式生态型宜居名城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廊坊建城区面积已达7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了76万人。

廊坊人爱这座美丽的城市。

他们为这座城市描绘着美好的未来:打造京津之间的新兴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园林式生态型宜居名城,把廊坊市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区域内“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且具有
北方鲜明特色的代表性城市。

到2010年,廊坊城市规划区面积将达到11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108万。

这个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要求,围绕组团
式发展布局,廊坊市加强市区主城区、万庄新区、开发区“小三点”组团建设,一个
具有绿色隔离空间的三角形组团式城市结构已具雏形。

城市创新成绩显著,成功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两次被评为“国家双拥模范城市”,2007年又在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荣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中国城市奖
地理坐标东经:116°38′07″- 44′06″,
地理坐标北纬:39°28′42″-32′54″
地理位置:河北省中部
面积:6429平方公里
人口:408.3万人(2008年末)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东方大学城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黄金分割点沿线的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隔30公里与首
都北京相望,东行60公里与天津及渤海为邻,恰处环渤海经济区发展重心。

东方大学城提
出“将大学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基地”的定位,打造“教育城”、“文化城”和“低碳城”,实现“三城同创,生态发展”的发展模式。

目前拥有各类学生五万余人,以艺术、医疗、旅游与航空、信息技术与软件作为专业设置的
东方大学城是由北京市外企服务总公司投资兴建的高校密集型教育基地。


于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靠京津塘高速公路,距北京40公里、天津60
公里。

总占地近2万亩,计划投资120亿元人民币,10年内要完成包括教学楼、科研实验楼、现代图书馆、运动中心、教师公寓以及幼教、小学、中学、医疗、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780万平方米,最终形成一个可容纳15万名学生和5万名员工的现代化教育园区。


一期工程占地近2千亩,于2000年9月交付使用。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等学校和北京市第25中
学已入驻,近万名学生和教职工已开始在这里学习、生活和工作。

2001年9
月开始,二期工程部分交付使用。

大学城提供办学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学
生公寓、教师公寓等。

目前,与大学城投资方签约合作办学的高校有27所,近4万学生学习生活在东方大学城(以下简称大学城)。

东方大学城是由企业投资、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产业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东方大学城不仅是
教育城,更是人才城、科学城、产业城、生态城、旅游城。

廊坊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冷热适宜。

廊坊年平均气温为12℃。

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7℃;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

降水季节
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6-8三个月降水量一般可达全年总降水量的70-80%。

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660小时左右,每年5-6月日照时数最多。

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早霜一般始于10月中、下旬,晚霜一般止于翌年4月中、下旬,年平均无霜期为183天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