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2.命名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二、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
环烷烃环上碳原子以sp3杂化的方式与相邻碳或氢原子成 键,成环碳原子的数目影响环结构的稳定性。 如: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环丙烷中的三个碳原子由于受几何形状的限制,碳碳之间的sp 3杂化轨道不能沿着轨道对称轴进行最大程度重叠,只能以弯曲的 方式相互重叠,重叠程度比正常的σ键小,因此键容易断裂。 成键电子云没有轨道对称轴,而是分布在一条曲线上,形如香 蕉,被称为弯曲键,俗称香蕉键。
CH3
C H
CH2
C CH
CH
CH2
CH
2- 甲 基 - 3- 苯 基 戊 烷
CH2
苯乙烯
苯乙炔
对二乙烯基苯
芳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或几个氢原子后所剩下的基团叫芳基,通常用 Ar-表示。 苯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所剩下的基团C6H5-为苯基,也可用Ph-表
示。
甲苯的甲基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所剩下的基团C6H5CH2-称为苯甲基或苄 基。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例如:
OH NH
2
COOH
COOH Cl
NH
2
OCH
3
NO Cl SO 3 H
2
HO
NO
2
对氯苯酚
对氨基苯磺酸
间硝基苯甲酸
3 -硝 基 -5 -羟 基 苯甲酸
2 -甲 氧 基 -6 氯苯胺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三、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 C l2 F e 或 F e C l3 55~60℃
+
HCl
CHCl
2
CCl
3
Cl 2 光 or Δ
Cl 2 光 or Δ 苯二氯 甲烷 苯三氯 甲烷
氯化苄 (苯氯甲烷)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因两者反应历程不同,光照卤 代为自由基历程,而前者为离子型取代反应。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侧链较长的芳烃光照卤代主要发生在α碳原子上。
CHCH Cl CH
AlCl + CH 3 CH 2 CH 2 Cl
CH
3
3
CH CH
3
+
CH 2 CH 2 CH
3
异 丙 苯(6 5 ~ 6 9 %)
正 丙 苯 ( 3 5 ~ 3 1 %)
原因: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发生重排,产生更稳定的 碳正离子后,再进攻苯环形成产物。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② 酰基化反应
如图所示:
H H H H H H
目前尚未有确切体现 苯分子结构特征的结构式。
常用
来表示。

苯分子中的共轭π键、π电子示意图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二、单环芳烃的命名
只含有一个苯环的芳烃称单环芳烃。
当苯环上的取代基为烷基时,以苯环作为母体,烷基为取代 基,称作某烷基苯。“基”字可省略。 当苯环上连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取代基时,可用阿拉伯数字表 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苯环上只连接两个取代基时,也可以用 “邻”,“间”,“对”,或o-,m-,p-表示它们的相对位置。 如:
如图所示:
H H
120o 120o
H
0 .1 4 0 n m
H H
H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苯分子内六个碳原子均以sp2杂化的方式与 其相邻的碳原子或氢原子成键。每个碳原子上各有一个未参与杂化 的p轨道,它们的对称轴相互平行,并且都垂直于碳原子和氢原子所 在的平面,彼此之间以“肩并肩”的方式侧面重叠形成一个离域闭 合的π66大π键。π键电子对称地分布在碳原子所在平面的上方和下 方,分子内原子之间相互影响,使大π键电子高度离域,电子云密 度分布完全平均化,苯分子能量降低,苯环相当稳定。
AlCl + CH 3 CH 2 Br
CH 2 CH
3
3
+
HBr
0~25 ℃ 76%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此反应中应注意: 1、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水AlCl3,此外 FeCl3、BF3、无水HF、 SnCl4、ZnCl2、H3PO4、H2SO4等都有催化作用。 2、当引入的烷基为三个碳以上时,引入的烷基会发生碳链异 构现象。例如: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补充: 母体选择原则(按以下排列次序,排在后面的为母体, 排在前面的作为取代基。)
选择母体的顺序如下: -NO2、 -X、 -OR(烷氧基)、 -R(烷基)、 -NH2、 -OH、-COR、 -CHO、 -CN、-CONH2(酰胺)、 -COX(酰 卤)、 -COOR(酯)、 -SO3H、 -COOH 等
2 CH 2
CH
2 CH 3
Cl
2,

3
+
Cl
91%
CH
2 CH 3
9%
CHCH Br
3
Br , 光
100%
CH
2 CH 2 -CH-CH 3
Br , 光
CHCH Br
2 -CH-CH
3
CH
3
CH
3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2)硝化反应
浓HNO3 浓 H 2SO 4 55~60℃ 硝 基 本 ( 98% ) 浅黄色液体,很毒,能与 血液中的血红素作用。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环烷烃的来源与制备
石油是环烷烃的主要工业来源,工业生产环己烷主 要采用石油馏分异构化法和苯催化加氢法。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第二节
单环芳烃
一、苯分子的结构
苯分子的组成为C6H6 ,实验事实证明苯分子内六个碳原子构 成平面正六边形,碳碳键键长都是0.140nm,它比正常的碳碳单 键键长0.154nm要短,而比正常碳碳双键键长0.133nm要长,苯 分子中的键角都是120°。
3 3) 2
O 2, V 2 O 5
O
O
350~450 ℃
O
邻苯二甲酸酐
当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α-C)上无氢原子(α-H)时,该侧 链不能被氧化。例如:
CH CH
3 3
K M nO 4/ H CH
2 CH 3
+
CH CH
3
3
C
3
C
3
COOH
CH
CH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苯环一般不易氧化,在特定激烈的条件下,苯环可被氧化破环。 例如:
弯曲键的存在,使键角不能够达到正常键角,实验测出:环丙 烷分子中成环的碳原子间的键角为105.5°,偏离正常键角109°28 ´。
H
H
H
H
1 0 5 .5 o
H H H
H
60o
109° 8′ 2
H
H
H H H
H
丙烷
环丙烷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分子内碳原子间的键角为105.5°有力图恢复到正常 键角的趋势产生一定的环张力,因此环丙烷环为张力环。 随着成环碳原子数的增多,成环碳原子之间的键角逐渐 接近正常键角109°28´,所形成的环也就无张力,分子 性质稳定了,性质似烷烃。 构成环的碳原子数目和环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环丙 烷最易开环加成,而环戊烷、环己烷通常不易开环。
O O
AlCl
3
+
CH
CH 3 C
Cl
3
+
HCl
乙酰氯
CH
3
甲基苯基酮 97% 苯乙酮
O
O
+
CH 3 C
O
AlCl
3
CH
3
CH
3
+
CH 3 COOH
CH 3 C
O
甲基对苯基酮 对甲基苯乙酮 80%
乙酸酐
酰基化反应的特点:产物纯、产量高(因酰基不发生异构化, 也不发生多元取代)。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3)氧化反应
环丙烷对氧化剂稳定,不被高锰酸钾、臭氧等氧化剂氧化。 例如:
故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烯烃与环丙烷衍生物。 环烃性质小结: (1)小环烷烃(3,4元环)易加成,难氧化,似烷似烯。 普通环以上难加成,难氧化,似烷。 (2)环烯烃、共轭二烯烃,各自具有其相应烯烃的通性。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三、脂环烃的性质
A、加成反应
(1) 加氢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2) 加卤素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3)加HX, H2SO4
产物符合马氏规则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B、取代反应
普通脂环烃具有开链烃的通性,环烷烃主要是起自由基取代 反应,难被氧化。
对甲基苯磺酸 53% 62% 79%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磺化反应是可逆的,苯磺酸与稀硫酸共热时可水解脱下磺酸基。
SO 3 H
+
H 2O
180 ℃ + H 2S O 4
此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上控制环上某一位置不被其它基团 取代,或用于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基础化学
第十章 环烃和杂环化合物
(4) 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 ①烷基化反应 苯与烷基化剂(卤代烃或烯烃)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下生成烷基 苯的反应称为付—克烷基化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