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健康教育
一、发病原因
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均能引起本病。

常见的病因有:
1、颅内动脉瘤:占50-85%,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处,以该环的前半部较多见;
2、脑血管畸形;主要是动静脉畸形,多见于青少年,占2%左右,动静脉畸形多位于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
3、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病);约占1%;
4、其他;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5、部分患者出血原因不明,如:原发性中脑周围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大量饮酒、既往有动脉瘤破裂病史、动脉瘤体积较大、多发性动脉瘤等。

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动脉瘤体积更大,且更常出现多发性动脉瘤。

二、临床表现
1、SAH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局灶体征。

剧烈活动中或活动后出现爆裂性局限性或全头部剧痛,难以忍受,呈持续性或持续进行性加重,有时上颈段也可出现疼痛。

其始发部位常与动脉瘤破裂部位有关。

常见伴随症状有呕吐、短暂意识障碍、项背部或辖制疼痛、畏光等。

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后数小时内出现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明显,Kernig征、Brudzinski
征可阳性。

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约25%的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欣快、谵妄、幻觉等。

还可有癫痫发作、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如动眼神经麻痹、失语、单瘫或轻偏瘫、感觉障碍等。

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头痛、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而精神症状较明显。

原发性中脑出血的患者症状较轻,CT表现为中脑或脑桥周围脑池积血,血管造影未发现动脉瘤或其他异常,一般不发生再出血或迟发型血管痉挛等情况,临床预后良好。

2、性别、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更常见,动脉瘤破裂所致者好发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血管畸形多见于青少年。

3、起病情况:突然起病,以数秒钟或数分钟速度发生的头痛是最常见的起病方式。

患者常能清楚地描述起病的时间和情景。

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等;少数可在安静情况下发病。

约1/3患者动脉瘤破裂前数日或数周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健康教育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给予糊状流汁或半流汁小口慢食,防止误吸,必要时鼻饲流质。

3.告知本病治疗与预防的有关知识,指导病人配合检查,明确病因,尽早消除顾虑。

女性病人1~2年内避免妊娠和分娩。

4.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
鼓励家属和朋友关心病人,避免病人急躁情绪。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及护理
一、常见并发症
1、再出血:是SAH的急性严重并发症,病死率约为50%左右。

出血后24小时内再出血危险性最大,发病1个月内再出血的分先都较高。

2周内再出血发生率为20%~30%,1个月为30%。

再出血原因多为动脉瘤破裂。

入院时昏迷、高龄、女性、收缩压超过170mmHg的患者再出血的风险较大。

临床表现为:在病情稳定或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深、抽搐、原有症状及体征加重或重新出现等。

确诊主要依据上述表现、CT显示原有出血的增加或腰椎穿刺脑脊液含血量增加等。

2、脑血管痉挛:是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大约20-30%的SAH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引起迟发性缺血性损伤,可继发脑梗死。

早发性脑血管痉挛出现于出血后,历时数分钟或数小时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始发于出血后3~5天,5~14天为高峰,2~4周逐渐减少。

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局灶神经功能损害(如偏瘫、失语等),动脉瘤附近脑组织损害的症状通常最严重。

3、脑积水:约15-20%的SAH患者会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于发病后1周内发生,由于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形成血凝块阻碍脑脊液循环通路所致,属畸形阻塞性脑积水;轻者表现为嗜睡、精神运动迟缓和记忆损害,重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大部分可随出血被吸收而好转。

迟发性脑积水发生于SAH后2~3周,为交通性脑积水。

表现为进行性精神智力障碍、
步态异常及尿便障碍。

脑脊液压力正常,故也称正常颅压脑积水,头CT或MRI显示脑室扩大。

4、其他:5%~10%患者可发生抽搐,其中2/3发生于1个月内,其余发生于1年内。

5%~30%患者可发生低钠血症和血容量减少的脑耗盐综合征,或者发生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所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和水潴留,上述两种低钠血症需要在临床上进行鉴别。

二、护理
1、护士必须熟悉复发的危险因素,预防复发,协助患者安全度过复发期。

护士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患者热情关怀,安慰和鼓励画着,并向其详细介绍复发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办法,稳定患者情绪。

护士应对家属进行宣教:向家属说明本病容易复发,并详细介绍复发因素和预防复发的办法,耐心劝告家属,减少探视。

如发现患者头痛突然加重,及时报告医师,同时做好抢救药品和器械的准备。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如症状好转后又出现或进行性加重;意识由清醒到嗜睡或昏迷;出现局灶性体征如失语、偏瘫、精神症状;头痛,呕吐再度加重颅内压增高征等,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药。

3、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如走路不稳、小便失禁等,如有上述症状已经有手术指征。

及时遵医嘱行C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本是交通性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4、癫痫发作时按癫痫护理常规护理,频繁发作的患者应注意口腔护理,给予氧气吸入,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翻身,头偏向
一侧,以免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护士应熟悉常用抗癫痫药物的性能及剂量,用药时密切观察。

5、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乏力、易怒、纳差及意识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并遵嘱补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