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分析
2.一般织物正面的花纹、色 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
3.具有条格外观的织物和 配色模纹织物,其正面花 纹必然是清晰,悦目的
4.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 密面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 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 较长的浮长线。
5.起毛织物:单面起毛织物, 其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 双面起毛织物,则以绒毛光 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
多数毛织物为双经单纬,竖条子,经密大于纬 密,纬向弹性大于经向。
(四)确定织物的成品重量
1.称量法
G = g *(1+Wk)
不 小
S
于
2.计算法
1 0
10
G= (
Pj +
Pw
C
)
M (
1+Wk (1-aj) * Nmj (1-aw) * Nmw 完
全
花
G:样品平方米干燥重量
型 整
g:样品干燥总重量(无浆)
6. 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 如正反面的经纬密度不同时, 则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 正面的原料较佳
7. 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 突出的一面为织物正面。
8. 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 的一面为正面。
多数织物其正反面有明显的区别,正面色泽好, 饱满、清晰干净。
(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1.与布边平行的是经纱, 与布边垂直的是纬纱。
回数时,右纱夹停止回转,将挑针插入纱线左 端两根纱线之间,从左到右将股线挑开,并转 动手柄退掉剩余捻回,按“处理”键,即可得 到股线捻度。 6、读取退捻后的伸长读数以计算捻缩率。 7、设定的试验次数全部测试完毕后,按“统计” 健,仪器自动打印统计结果。
直接退捻法捻缩率计算
μ(%)=(纱线加捻前长度L1-纱线加捻后长度L2)/ 纱线加捻前长度L1
2.根据纱线的种类和线密度,选择并调整好伸直张 力,分别测量10根纱线的伸直长度,然后从每块试 样中拆下至少40根纱线与其形成1组。
3.剪去墨迹外纱线,分别将经纱和50根纬纱称重。 称重前,试样需在标准大气下预调湿4小时,调湿24 小时。
Nm=
纱线总伸直长度L(m) 纱线的总质量(g )
1、将经过16小时以上调湿的织物试样摊平去皱,在织物上画 出标记长度为250mm,宽度需含10根以上纱线的长方形。经 向2块,纬向3块。裁剪长度大于250mm。
2、调节捻度仪的两纱夹距离为250mm。固定定位片,线密度 大于7tex的棉纱、棉型纱预加张力调至(0.2×Tt)+4cN。
3、用挑针从试样中部拨出最外侧的1根纱线,两端各留约1cm 仍交织着的长度.从交织着的纱线中拆下纱线一端,将墨迹 处夹入捻度仪的左纱夹中,再从织物中拆下纱线另一端,将 墨迹处夹入捻度仪的右纱夹中,操作过程中应防止纱线退捻。
Nm
捻向:根据纱线表面纤维倾斜的方向,纱线的捻向有Z 捻和S捻,如双股线为ZS捻,即由两根Z捻单纱以S捻向 合股而成。
纱线捻度机构造
捻度的测定方法
捻度的测定主要有三种方法:直接退捻法、一次退 捻加捻法、三次退捻加捻法。
直接退捻法适用于股线捻度的测定,一次退捻加捻 法适用于普通单纱捻度的测定,三次退捻加捻法适 用于气流纱。
数
S:样品总面积(平方米)
倍 )
Pj,Pw:样品的经、纬密度
Tj,Tw :样品的经、纬线密度
aj,aw :样品的经、纬纱织缩率
Wk :样品的经、纬纱公定回潮率
不小于10CM(完全花型整数倍)
(五)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每厘米纱线根数
10 10~25 25~40 >40
最小测量距离 CM
10 5 3 2
并使读数指针调至0位后,割去纱尾。 6、按“试验”键后按“启动”键。待仪器自停即
可读取纱线捻度。 7、设定的试验次数全部测试完毕后,按“统计”
健,仪器自动打印统计结果。
(九)分析织物组织
一、织物组织的概念
1.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 做织物组织。 2.在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浮点)。 3.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称经组织点(或经浮点);凡 纬组织点浮在经纱上,称纬组织点(或纬浮点)。 4.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 一个组织循环(或完全组织)。
剖面图及结构图
组织图 (1)
(2)
常用的织物组织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拆纱分析法 2、局部分析法 3、直接观察法
16~60 61~300
非变形长丝纱
所有线密度
伸直张力/CN
0.75×线密度值 (0.2×线密度值)+4
(0.2×线密度值)+4 (0.07×线密度值)+12
0.5×线密度值
(七)测定织物的经纬纱支数
1.从调湿过的样品中裁剪含有不同部位的长方形试 样至少2块,裁剪代表不同纬纱管的长方形试样至少 5块,试样长度约为250mm,宽度至少包括50根纱 线。
直接退捻法实验步骤
1、固定两纱夹间距离为25cm。 2、据纱线特数给纱线加上一定的预加张力,
0.25cN/tex。 3、在控制面板上设置:直接退捻法,长度250 cm,
次数、预置捻回数、捻向、纱线特数等。 4、引纱,将纱线夹入左、右纱夹,放开定针片,
并使读数指针调至0位后,割去纱尾。 5、按“试验”键后按“启动”键。退捻至预置捻
(一)取样 (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三)确定织的经纬向 (四)确定织物的成品重量 (五)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六)测定经纬纱缩率 (七)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号数(支数) (八)测定织物的经纬纱捻向,捻度 (九)分析织物组织 (十)织物原料鉴定
离边不 小于 5CM
3M
(一)取样
于小不端两
毛
取样位置,
被测量的纱线根数
100 50~125 75~120
>80
精确度百分率(计算到0.5根纱线 以内)
>0.5 1.0~0.4 0.7~0.4
<0.6
经密:纬向(10CM)内含有的经纱根数
方法A:织物分解法 方法B:织物分析镜法 方法C: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
数根纱纬的有含( (向经:密纬
1 0C M
(六)测定经纬纱缩率
(八)测定织物的经纬纱捻向,捻度
捻回数:加捻是使平行伸直的纤维须条的两个截面产生 相对回转,两个截面的相对回转数叫捻回数。
捻度: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叫捻度,我国棉型纱线 采用特数制捻度,即单位长度为10cm内的捻回数。
捻系数: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捻系数来表示纱线的加捻 程度。捻系数是直接与纱线表面纤维的捻回角呈函数关 系的物理量,当纱线的体积重量一定时,捻系数可以表 示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测出纱线的捻度后,可用 下式计算捻系数:α= T
织
离边不
15CM*15C
物
小于 5CM
M,不小于 一个色纱循
环
两 端 不 小 于 3M
取样位置:一般规定,从整匹织物中取样时,样品到布边的距离不小于 5cm,离两端的距离在在毛织物上不小于3m,棉织物上不少于1.5~3m, 在丝织物上不小于3.5~5m。
(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1.布边边字正面或布边光 洁
=(纱线退捻后长度L1-纱线退捻前
长度L2)/纱线退捻后长度L1
=△L/(250+△L)
退捻加捻法实验步骤
1、固定两纱夹间距离为25cm。 2、据纱线特数给纱线加上一定的预加张力, 3、允许伸长限位值为2~4mm。 4、在控制面板上设置:退捻加捻法,长度250 cm,
次数、捻向、纱线特数等。 5、引纱,将纱线夹入左、右纱夹,放开定针片,
2.坯布含有浆的经纱,反之 是纬纱。
3.一般织物密度大的为经 纱,小的为纬纱。
4.织物中有股线和单纱的, 一般股线的是经纱,单纱为 纬纱。。
5.筘痕明显的织物,筘痕方向 为经纱
6.织物成纱捻度不一样时,一 般捻度大的为经纱,小的为纬 纱。
7.条子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是 经纱。
8.毛织物弹性大的方向为纬纱
4、放开定位片,测量纱线的伸直长度(精确至0.5mm)。每
块织物测10根。
C=
L
Lo Lo
×100%
式中:?C为织缩率(%);L为10根纱线的平均伸直长度(mm);
L0为织物试样上的标记长度(mm)。
不同纱线的种类和线密度,伸直张力
纱线 棉纱,棉型纱
线密度/tex
≤7 >7
毛纱、毛型纱,中长型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