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票市场货币政策论文.doc

股票市场货币政策论文.doc

股票市场货币政策论文
一、实证分析
(一)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的简单说明本文在分析时所采用的是向量自回归模型。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系的模型。

但是,经济理论通常并不足以对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提供一个严密的说明,而且内生变量既可以出现在方程的左端又可以出现在方程的右端使得估计和推断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出现了一种用非结构性方法来建立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

V AR模型就是非结构化的多方程模型。

V 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二)数据说明本文采用的数据从1994年1月至2014年9月的月度统计数据,变量说明如表1:通过消费价格指数的差分,我们可以得到通货膨胀率pi,由费雪方程(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1+名义利率可得实际利率ri=i-pi文中采用上证综指指数代表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

为消除货币供应量的季节波动,分别对m0,m1,2移动平均进行去季节趋势的处理。

同时,为了避免数据出现异方差性,研究过程中将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如表2:由于三种货币量的高度相关性,我们在接下来的模型操作中将会将其分为三个变量组进行讨论,即第一变量组:lst,lm0,lri,lpr;第二变量组:lst,lm1,lri,lpr;第三变量
组:lst,lm2,lri,lpr。

(三)具体分析1、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发生,保证回归结果的无偏性和有效性,必须先对各个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分析。

因为对变量关系进行的传统显著性检验因假设前提不成立将失去意义,只有模型中的变量满足平稳性要求时,传统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才是有效的。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DF检验、PP检验和ADF检验等,在此我们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各组变量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

2、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1)滞后阶数的确认。

由于Granger因果检验对于滞后阶极其敏感,选取不同的滞后阶有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检验结果,而Granger因果检验是基于V AR的滞后阶进行的,因此,在进行Granger检验前必须严格确定V AR的滞后阶。

本文再次运用的检验指标为AIC指标确认的滞后阶数,各不同变量组最优滞后阶数如下。

3、模型结果分析(1)利率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利率的变动在短期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明显,中长期的影响不显著。

相反,股票市场的变动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均无法对利率产生显著地影响,侧面反映了我国政府在控制利率变动时,并不主要以控制股票市场为主要调控目标。

(2)存款准备金率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无论短期长期,存款准备金率都很难显著地影响股票市场的走势。

而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在中短期内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不明显,但长期来看,股票市场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有着较为明显的格兰杰影响。

(3)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与预期一致,对股票市场产生最明显影响的货币
量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M0),且M0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仅在短期内显著,并且,股票市场在短期内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的影响也是十分可观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在长期过程中,货币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

二、结论与分析
(一)货币政策对股指的影响。

从前一部分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利率已经初步具备了影响股市的能力,但由于我国股市股权结构不合理、投机性过强等原因,股价指数对利率变动的反应并不是很敏感,利率对股市的影响能力有待提高,当然这需要一个健康的股市为前提。

货币供应量的不同统计口径对股市的影响各不相同。

M0对股价指数在短期内有着显著的影响。

M0作为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是与消费变动关系最密切的统计量,若M0增加,市场多出来的流动性更倾向于流向资本市场(如股市),从而推动股市的上扬。

但是,对于国家宏观调控而言,此分析的实际作用并不很强,M0具有十分强的流动性,央行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

另外,M1对股市的影响很微弱,主要原因是M1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活期存款,这部分资金则是生产资料市场购买力的主要媒介,对股市不产生直接的影响。

M2作为广义货币供应量,等于M1+企事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流动性较弱,尤其是准货币(M2-M1)的流动性最差,显然对股市无法产生显著的影响。

不同于被普遍认可的“央行降准将推高股价”的观点,本文研究反映出准备金率与股票市场的高度分离性。

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
变动基本上不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所谓的推高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或许只是名义上的利好消息被炒作后放大化的市场过度反应。

(二)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股票市场对于利率的影响力的缺乏从某种角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对于股票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缺失。

在三种货币量统计口径中,受股票市场影响最显著的是M1。

由于M1的主要构成是银行中的活期储蓄部分,其与股指的负相关关系可以解释为股价的上涨使得经济参与者大量将银行活期存款转化为投资资产,导致货币供应量的下降。

与前半部分相类似,股票市场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均是很小的,再一次说明了股票市场与存款准备金率的高度分离化。

整体而言,我国目前股票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效率不高,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或许能在短期内引起股价的变动,但在中长期调整后,股票市场的走势又会重新回到宏观调节之前的方向,调节效果不明显。

相反,我国政府对于股票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也需逐步提高。

从本文的分析不难看出,股票市场的变动很难引起一些重要经济指标的调整。

股票市场作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过大的波动将势必损害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也应考虑到股市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整股价的能力,但可以培育运用货币政策影响股价的能力,并密切关注股票市场波动。

作者:李思远徐雯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