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健康教育

脑卒中健康教育

37
2 .下肢功能的恢复: 一般认为,95%的患者恢复到平台期的
时间为发病后4-11周。 90%偏瘫者能站立。 75%偏瘫者能行走。
38
言语吞咽功能障碍
▪ 失语症、构音障碍 影响沟通能力 ▪ 吞咽障碍,影响进食,易造成误吸、肺炎,甚至窒
息。 ▪ 以上需要康复医师和言语治疗师进行评估和专门治
疗。 ▪ 康复后果: ▪ 部分失语症、大部分构音障碍通过康复治疗可重获
35
脑血管疾病的恢复过程
运动功能:三个月内最快,6个月内都有恢复。 言语、认知、家务及工作技能:2年内都还有进一步 的恢复的可能。 约有5%的患者会有持续性恢复。 故应进行长期康复训练。
36
1 .上肢功能的恢复: 若通过训练三个月能抬举,并有一定手功能,
以后有可能实现实用手或辅助手的功能。 如康复训练三个月后仍为软瘫,或痉挛较重未出现 手功能者,以后可能废用,不应再重点训练。
10
脑卒中康复治疗目的
• 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 • 预防复发及其它与复发有关的疾病 • 训练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 • 促进病人和家庭的社会适应性 • 鼓励与社区一体化(integration) •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11
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哪些?
▪ 现代康复
功能。 ▪ 一半以上的吞咽障碍患者可通过康复治疗重获吞咽
功能。
39
认知功能障碍
▪ 4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具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 障碍。
▪ 注意力 ▪ 记忆力 ▪ 理解力 ▪ 判断力 ▪ 定向力 ▪ 自知力 ▪ 认知功能的障碍直接影响康复的配合程度与预后。部分患者
可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提高认知功能,改善康复预后,提高 生活自理能力。
• 手法 • 电刺激治疗 • 训练指导 • 药物
▪ 传统康复
• 中医中药(口服、薰蒸、外敷、外洗、浸泡) • 针灸 • 推拿按摩导引 • 其他
12
脑卒中康复治疗对象
▪ WHO脑卒中专家论坛(1980)
• 效果理想:积极康复治疗 ▪ 病情稳定 ▪ 有明显的功能障碍 ▪ 具备基本的学习和掌握技巧的能力
40
心理、情绪障碍
▪ 否认 ▪ 震惊 ▪ 焦虑 ▪ 抑郁甚至违拗、消极 ▪ 接受 ▪ 应接受心理评估,可通过适当的心理疏导、
药物治疗得到改善,最终提高康复训练的配 合程度,改善预后。
41
二便障碍
▪ 与脑卒中后损伤的部位有关 ▪ 与卧床有关。
42
二便障碍
▪ 便秘者:适当多进水、蔬菜、香蕉等。 ▪ 大便失禁者,注意护理,流质饮食中减少脂
▪ 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如严重的感染(吸入性肺炎 等),糖尿病酮症、急性心肌梗死等;
▪ 存在严重的系统性并发症,如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 心绞痛、急性肾功能不全、活动风湿,严重的精神 病等。
15
中止训练的情况
1、心率在150以上,或比安静时增加5%以上 2、心率在50次/分以下 3、收缩压上升40mmHg或舒张压在20mmHg以上 4、舒张压下降20mmHg以下 5、期外收缩频发(每分钟>10次) 6、意识障碍及偏瘫加重 7、出现眩晕、恶心、头痛症状 8、出现呼吸困难及心绞痛
47
预防再中风
▪ 低盐低脂饮食。 ▪ 按时服药:控制血糖、血脂、血压。 ▪ 运动训练,改善体质。 ▪ 定期门诊找医生就诊。
48
我院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特色与优势 ▪ 专业的康复团队:康复医师+临床医
师+康复治疗师+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教授查房。
▪ 专业、齐全的康复治疗设备:一般康复 设备+高压氧+全省唯一的康复机器人。
错误方式
▪ 向患侧翻身
22
体位治疗(床边)
• 良姿位 (positioning)
抗痉挛位
▪ 仰卧位 • 上肢伸展位 • 下肢屈曲位
▪ 侧卧位 • 健侧 • 患侧
23
体位治疗(床边)
▪ 半卧位
• 床头柜及食物放在患侧
24
体位治疗:从患侧接近患者
25
体位治疗:坐位
坐在椅子上/轮椅上
26
肢体功能训练
肪含量,增加纤维素;直肠电刺激。 ▪ 尿失禁:应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直肠电刺激、
针灸、骶神经节电刺激 ▪ 尿潴留:少见,应及时导尿。并进行排尿训
练。
43
脑卒中后常见其他问题与并发症问题
▪ 痉挛 ▪ 疼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 ▪ 疲劳 ▪ 睡眠障碍 ▪ 以上问题均应进行相应的康复评定和处理。
▪ 有充分的认知功能可以完成学习活动; ▪ 有充分的交流能力可以和治疗师完成交流性活动; ▪ 有耐受主动性康复训练的体质:如支撑坐位可达一小时或可
从事康复活动; ▪ 预计可以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14
禁忌征
▪ 病情过于严重或在进行性加重中,如深度昏迷、颅 压过高、严重的精神障碍、血压过高、神经病学症 状仍在进行发展中等;
• 80-90%有运动障碍 • 36-54%有感觉障碍 • 国内资料
▪ 80% 有 不 同 程 度 残 疾 (1996)
▪ 1997年,美国389万脑卒 中生存>6个月中
• 48%有偏瘫, • 22%不能行走, • 24%-53% 生 活 完 全 或 部 分
不能自理,
• 11%-68% 有抑郁症, • 12%-18%失语
1、脑损伤程度
病变性质(出血、梗塞) 病变部位 病变大小 病情进展逐势 2、患者个体因素 年龄
1、治疗开始时间 2、药物、手术 3、护理 4、继发并发症 5、家庭照顾 6、经济能力 7、康复开始时间
生活史:烟、酒嗜好
营养状况
脑血管病史,心、肺、肾
内科并发症
34
影响康复预后不理想的因素
1 软瘫持续一个月以上 2 呈去脑强直或去皮质层强直 3 缄默症(akinetic mutisnm)和闭锁综合征( 4 Locked in Syndro) 5 长时间昏迷或植物状态 6 长时间大小便失禁 7 两侧性偏瘫 8 半侧空间失语、身体失语、病态失语等合并 9 抑郁、痴步 10 精神症状 11 深部障碍 12 小脑失调、眼震、复视、注视麻痹假性球麻痹
▪ 桥式运动
• 双桥-单桥
▪ 肢体活动
• 被动 • 主动-助力 • 主动
27
运动训练常用的一些器械-康复机器人
28
电动跑台(可减重训练)
29
脊柱训练系统
30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
31
作业治疗
▪ 改善手功能 ▪ 功能指向性专项训练
32
可升降的整体橱柜
33
决定脑血管病预后的因素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44
高压氧治疗
▪ 高压氧治疗在半年内能改善脑组织缺血半暗 带的供血,对于改善相应的脑功能有效。
45
高压氧舱
46
中风患者及家属怎样 配合康复治疗?
▪ 要充分认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 在康复医生的治疗及监护下,尽量早期的进
行康复治疗,若病情允许,尽快进行强化治 疗(每天4-6小时的训练)。 ▪ 要学会转移、搬运病人的技巧 ▪ 不能盲目追求“能走”,而是要“走好”。 ▪ 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但不能“无微不至” ▪ 定期门诊,综合治疗,预防再中风。
5
卒中患者的运动障碍
*肌肉无力 *肌肉痉挛 *异常运动 *步态异常 *运动保持困难
6
典型的痉挛模式:上肢
7
典型的痉挛模式:下肢
8
脑卒中康复
▪ 为什么要开展脑卒中康复 ▪ 脑卒中康复治疗目的 ▪ 脑卒中康复治疗对象 ▪ 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
9
▪ 脑卒中致残率高
• 1/3 有 明 显 的 残 疾 , 老 年患者居多
18
康复小组成员
心理医师 康复治疗师(OT) 康复医师
物理治疗师(PT) 作业治疗师(ST) 言语治疗师
康复护士 康复工程人员及社会工作者
19
上下楼梯训练
平地行走训练 ADL训练(以IADL为主)
站立平衡训练(静态/动态,原地步行)
坐-起训练(坐位平衡,站起-坐下) 认知功能训练
床-椅转移训练 ADL训练 (BADL为主)
床上坐起及床边坐位训练(静态/动态)
床上运动(良姿位,主动/被动)
脑卒中康复治疗程序示意图
注:BADL: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LIADL:复杂日常生活活动
20
运动疗法
▪ 体位治疗 ▪ 肢体功能训练 ▪ 神经发育疗法 ▪ 平衡功能训练 ▪ 步行训练
21
翻身训练
16
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
▪ 早期开始
• 病情稳定 • 急性期开始 • 介入ICU
▪ 循序渐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ADL)
▪ 强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
• 治疗处方
▪ 时间 ▪ 剂量
生活质量
17
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
▪ 主动参与
• 病人及其家属
▪ 各部门协作
• 临床科室与康复科 • 医生、治疗师、护士
▪ 持之以恒
• 急性期:发病1个月内 • 恢复期:发病后2年内 • 后遗症期:2年以后
53
▪ 专业的康复工程团队与设备:专业制做 及选配各种偏瘫康复支具。
49
系统、综合的康复治疗安排
▪ 治疗性康复:运动训练;言语吞咽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声、 光、电刺激;
▪ 预防性康复:防止废用综合征;防止感染;防止深静脉血栓。 ▪ 中西医结合:中药+针灸。
50
全国一流的康复医学中心 向您招手
51
高压氧舱
3
脑卒中患者的主要障碍
▪ 运动障碍(偏瘫及肌张力、不自主运动、协调运动异常及平衡功
能)
▪ 言语语言障碍(失语、构音、吞咽) ▪ 感觉障碍(普通感觉及特殊感觉) ▪ 失用症和失认症 ▪ 智力和精神障碍 ▪ 意识障碍 ▪ 二便障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