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已形成共识的有以下几点:①消化性溃疡是多种病因所致的异质性疾病群;②抗酸药和抑酸药对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治疗作用证实了胃酸在溃疡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③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以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这一事实,充分证明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溃疡病的发生和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
因此,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①没有胃酸就没有溃疡;②没有幽门螺杆菌(HP)就没有溃疡的复发;③黏膜屏障健康就不会有溃疡形成。
1 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2胃酸和胃蛋白酶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主导作用
3黏膜屏障的损害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基本条件
4其它因素的影响4.1吸烟的影响4.2遗传的影响4.3应激的影响4.4饮食的影响4.5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概括起来,是胃、十二指肠局部黏膜损害因素(致溃疡因素)和黏膜保护因素(黏膜抵抗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这是溃疡发生的基本原理。
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含义及其判断准则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①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②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③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
我国常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等。
此外,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病因虽尚未完全肯定,但都有明显的地区性,也列入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范围。
三、研究发现:长期坚持七项日常、简单的行为,就可使寿命延长11年,它们是哪些行为?1、每晚睡7-8小时;2、每天不忘吃早饭;3、一日三餐外不吃零食;4、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状态;5、适度运动; 6、不吸烟;7、适量饮酒。
四、简述烫烧伤急救五字诀?
“冲、脱、泡、盖、送”
冲:用清水冲洗烧伤创面;
脱: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掉烧伤者的外衣,如果衣服粘住皮肉,不能强扯,可以用剪刀剪开;
泡:用冷水浸泡创面;
包:用干净的布单、衣物包扎伤处;
送:尽快送到具有救治烧伤经验的医院治疗。
第一步:冲
通常用自来水冲洗被烫的地方,大约5-10分钟,也可浸在水中.
第二部:剪
用剪刀把被烫处的衣服剪开,防止二次烫伤与发生感染。
第三步:盖
用干净的毛巾把被烫伤的皮肤盖上,并松松包裹一圈,防止皮肤感染,但不要让毛巾紧裹皮肤,给皮肤一定的空间。
注意:头、颈、会阴部烧伤一定要暴露。
第四步:送
根据受伤的情况,尽快送医院检查。
五、大骨节病的四种病因假说是什么?
一、生物地球化学说
最初由原苏联学者提出,认为本病由1种或几种元素过多、不足或不平衡所引起。
早期曾认为与水、土钙少及锶多、钡多有关。
后来
又主张因病区水土和主副食中含磷、锰过多而致病。
这些都未能人病人体内或实验研究中找到确切根据。
目前,比较多的人倾向于认为低硒只是本病发病的一种条件因素。
二、真菌毒素说
认为病区谷物被某种镰刀菌污染并形成耐热的毒性物质,居民因食用含此种霉素的食物而得病。
这一学说最初在1943—1945年间由原苏联学者提出,并未得到学术界普遍承认。
真菌霉素说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在流行病学上如何解释病区近距离灶状分布问题,用温度、湿度、粮食收割贮存条件等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②各病区分离出的菌种不尽相同(例如有些病区分离出的的优势菌种是互隔交链孢霉而不是镰刀菌),病区与非病区间的差别不够规律;③细胞培养证明,镰刀菌毒素(如禾谷粉红色镰刀菌的TDP-1、梨孢镰刀T-2等)对软骨细胞并无选择性毒性作用。
三、有机物中毒说
认为本病系由于病区饮水被腐殖质污染所致。
在我国许多病区,民间早就把本病起因归之于水质不良。
日本学者泷泽等人研究饮水中植物性有机物与大骨节病的关系,认为有机物中阿魏酸对羟基桂皮酸可能为致病因素。
遗传病毒感染
六、什么是性传播疾病?淋病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可以传染的一组传染病,在我国,人们简称为性病。
其概念不同于经典性病,包容的病种 20余种。
所谓通过“性传播”,不一定就指生殖器性交而言。
性传播是一种传播方式,可以有直接传染方式,也可以是间接传染方式,还存在着由父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的方式。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2-7日。
2.急性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尿道炎,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尿道内有瘙痒及灼热感,排尿时有疼痛;但无尿急、
频感。
多数患者1-2周内常侵入后尿道,其特征是排尿频繁,尿道窘迫及尿痛。
女性除尿道炎外,尿道旁腺、子宫颈、辖卵管亦可被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现白带增多呈脓样,可有下腹痛及尿频。
3.慢性感染:上述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或反复出现急性症状者,症状不如急性期明显,少数患者完全无自觉症状,尿中有淋丝可能为唯一症状。
有些表现为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女性可伴有宫颈炎、前庭大腺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4.少数患者可伴发眼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关节炎、甚至心内膜炎等。
5.尿道或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淋病双球菌。
【预防】
1.宣传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严禁嫖娼卖淫。
2.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淋球菌感染发病率。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的危险。
可在性交前后各服用氟哌酸或阿莫西林,可有效的预防性病的感染。
4.性伴同时治疗。
5.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与隔离,不与家人、小孩尤其女孩同床、同浴。
6.执行新生儿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抗生素液滴眼的制度,防止发生淋菌性眼炎。
七、判断健康的十条标准是什么?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
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臂、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睛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没有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住、走路感觉轻松。
八、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
大骨节病治疗措施:
大骨节病无法根治,亦不能抑制病变发展。
对症治疗可以减轻疼痛。
针对可能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药物这类药物适用于早期病人,旨在阻断病情发展,促进病变修复:
常用的有以下几点:
1、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针对病人体内有低硒的改变和膜损伤的表现而采用。
2、硫酸软骨素片剂(康得灵):针对病人有硫酸软骨素代谢障碍而采用。
3、硫酸盐:也是针对硫代谢障碍。
常用药物有以下2种:
1、水杨酸类:可用肠溶型阿司匹林片或其他水杨酸制剂。
2、中药类:常用的有又乌丸Oil乌、草乌等组成)、马钱子丸、上痛活血散、小活络丹等。
预防:
1、改良水质针对病区居民饮水矿化度较低、自然污染较重的情况,应努力改良水质。
2、改善粮食质量针对病区居民食物单调、偏食情况,应提倡应农作物种植多样经和食物多样化。
3、补硒这是针对病区土壤、农作物分硒而采取的措施。
九、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的类型有哪些?
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人体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主要有氟斑牙症和氟骨症。
地方性氟中毒是同地理环境中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世界性地方病,
【释一】地方性氟中毒系同地理环境中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世界性地方病。
其基本病症是氟斑牙和氟骨症。
是由于当地岩石、土壤中含氟量过高,造成饮水和食物中含氟量增高而引起。
过量氟的摄入,使人体内的钙、磷代谢平衡受到破坏。
【释二】饮用水中氟含量超过人体正常需要(标准氟化物含量小于1毫克/升)所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
这是由于某些地区的地质环境中,含氟量过多所致。
地方性氟中毒主要特征是形成斑釉齿和氟骨症,严重者导致瘫痪。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它是通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是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全身性慢性蓄积性中毒。
主要对于牙齿、骨骼的损伤。
也就是我们在说的氟斑牙、氟骨症。
统称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
在我国主要有3种类型;
(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
(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
(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