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
噻莱普汀、胺碘酮、冠心宁、二乙胺乙氧己烯雌酚 、异烟肼、强
的松龙、、三苯氧胺、双氯芬酸钠等和抗肿瘤药如5 (5-氟尿嘧啶)、α干扰素、2(白细胞介素2)等。最 近引人注 目的是、 、、、
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抗肝炎病毒类药物亦可引 起脂
肪肝。
• 临床表现
• 病史和体格检查可提供用药的重要线索,最重要 的是与用
• 病毒性肝炎性脂肪肝的诊断
• 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者,常在治疗过程中表现为症 状、体征或肝功能
检查长期不见好转。 • 轻度至中度升高,部分病人可见体重明显增加,对抗病 毒治疗或常
规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应考虑是否合并脂肪肝。 • 多数患者血清胆固醇增高,增高也很普遍。 • 此外,糖耐量曲线可见异常,表现为曲线高峰上升与 下降延迟。 • B超可见肝实质回声增强,脂肪堆积越多,回声越强, 同时存在明显回
• 脂肪性肝炎,在脂肪变性的基础上 伴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细
胞浸润,可伴有小体和纤维化;
• 脂肪性肝纤维化,在脂肪肝特别是 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出现中央静脉
• 脂肪肝的临床诊断
• 肥胖性脂肪肝的诊断
• 与肝活检相比,无创伤性影像诊断脂 肪肝的诊断方法已被广为采用,
尤其超声波检查,具有肝区强回声、 肝内脉管淡化、胆囊壁消失等特
见肝脏明显肿大。 •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糖升高。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 低,程度亦
较轻。通常升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轻度升 高,磺
• 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 • 临床病理诊断标准
• 连续饮酒史大于5年,饮酒量大于50(法国80)。
• 除外其他病因的脂肪肝,如糖尿病、肥胖、病毒性 肝炎、使用
皮质激素、药物损害及妊娠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 研究进展
脂肪肝的概念及分类: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 变,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 包括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其中以磷脂最多 ,甘油三酯约占1/5。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肝活 检30%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且弥漫分布于全肝即为脂肪肝。 根据肝细胞内贮存脂滴的大小,分大泡性和小泡型脂肪肝, 类脂质沉积病属于小泡型脂肪肝范畴。典型的小泡性脂肪肝 比较少见,临床多呈急性经过,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恶心 、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昏迷和肾衰, 严重者可在数小时死于并发症,如果及时治疗,病情可在短 期内迅速好转。而大泡性脂肪肝则呈慢性经过,起病缓慢、 隐匿,病程漫长,常伴有脂肪囊肿、脂肪性肉芽肿、炎症、 坏死和纤维化。通常所述脂肪肝主要指慢性弥漫性大泡性脂 肪肝。
此法检测了酒精性肝病和正常人群及非酒精性肝病病 人血清,结
果前者的阳性率为66.7%—83.3%,后者仅为16.7%, 有非常明显
差异。
• B超检查
• 弥漫性脂肪肝可分为三种
•
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远场
回声衰减不明
显,肝内管关结构可见。
• 中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远场回声衰
减,管状结构
药有关的短暂的发病过程。
• 一般药物性肝损害的潜伏期为2—8周,但如为异 烟肼和丹
曲林常为6—20周或更长,有时肝损害可在停药 后变得更明
显。
• 发现发热、皮疹、黏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血管炎、骨
髓抑制、肾功能衰竭、局灶性肺炎、胰腺炎等,有 助于诊断。
• 伴有或升高至少2倍,对药物引起的脂肪肝的诊断
征。
• 但应注意肥胖者腹壁肥厚也可呈类似 脂肪肝衰减的声像图改变,导致
• 糖尿病性脂肪肝的诊断
• 患者除有糖尿病的表现外,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 • 轻度脂肪肝多无自觉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自 觉上腹部不
适、肝区胀痛、恶心呕吐、厌食、腹胀等, • 可以有肝脾轻 •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多为弥漫性脂肪肝。声像图可见整 个肝实质回声明显
增强。即所谓“明亮肝”。
• 脂肪肝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 肥胖性脂肪肝的治疗 • 体育锻炼 • 极低热卡饮食 • 少量优质蛋白改良饮食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
• 糖尿病性脂肪肝的治疗
模糊。
• 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超过肝脏面积
的1/2,呈“明
亮肝”,远场回声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
无法辨认。
• 局限性脂肪肝的超声改变的特征为非均匀性分布, 声像表现为多发性强回声结节,但无包块效应。
• 药物性脂肪肝
• 目前已知数十种药物可致脂肪肝,近年来临床报道 的有阿司匹
林、丙戊酰胺、四环素、一些2-芳香丙胺盐抗炎药 、阿米胸胺、
• 实验室检查
• 轻度脂肪肝的、可无明显异常。 • 中、重度脂肪肝、可轻度增高。与比值大
于2有诊断意义。 • 酒精损伤肝细胞微粒体时升高较明显。脂肪肝多为 轻、
中度升高。 • 系酒精性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鉴别的良好指标。 • 血清糖缺乏转铁蛋白( , )
或称血清变异转铁蛋白 为诊断酒精性肝病重要的生 化指标。用
• 临床表现
• 症状 • 轻度酒精性脂肪肝多无症状。 • 中度以上脂肪肝可呈现轻度不适,倦怠、易疲劳、
右上腹不适、 恶心、食欲不振、腹胀等。
• 少数病人可有低热、腹泻、黄疸、四肢麻木、手颤、 性功能减退
等。 • 黄疸的原因可能因脂肪组织压迫肝内胆小管所致。 • 少数重度脂肪肝可并发脂肪栓塞。
• 体征 • 营养状况大多良好,可有肥胖。 • 大多数病人的肝脏肿大,可自肋下数厘米至数10
• 低倍镜下脂肪变性肝细胞占肝小叶的1/3或以上, 可同 时伴某
些肝细胞变性、小坏死灶或窦周纤维化。
• 病理分级标准
• 轻度脂肪肝 低倍镜下脂肪变性肝细胞面积占肝小 叶30%—50%。
• 中度脂肪肝 脂肪变性肝细胞占肝小叶的 50%—70%
• 重度脂肪肝
脂肪变性肝细胞占肝小叶的70%以 上,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性,犹如 一片脂肪组织,呈“鱼网”状。
• 脂肪肝的病因: • 酒精 • 肥胖 • 2型糖尿病 • 高脂血症 • 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
• 脂肪肝的病因: • 酒精 • 肥胖 • 2型糖尿病 • 高脂血症 • 接触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
• 脂肪肝的病理
• 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脂肪性肝疾患 可分为四类:
• 单纯性脂肪肝,仅见肝细胞脂肪变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