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农业机械产业园发展规划目录一、现状基础 (5)(一)国际农机产业现状 (5)(二)国内农机产业现状 (6)(三)杨凌农机产业现状 (6)二、环境形势 (7)(一)面临机遇 (8)(二)面临挑战 (8)三、思路目标 (9)(一)发展思路 (9)(二)基本原则 (9)(三)目标体系 (10)(四)功能分区 (11)四、重点产业 (12)(一)积极发展壮大五大主导产业 (12)(二)大力培育发展相关配套业 (15)五、重点任务 (15)(一)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发展合力 (15)(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名优企业 (16)(三)加速产业集聚,构建专业化园区 (17)(四)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农机产业竞争力 (1)(五)有序推进农机市场建设,切实增强农机产业公共服务能.18(六)大力推进农机产业国际合作 (18)六、实施步骤 (18)(一)启动发展期(2011年——2012年) (19)(二)加速发展期(2013年至2015年) (19)(三)规模形成期(2016年——2020年) (20)七、政策保障 (20)(一)财税政策 (20)(二)金融政策 (21)(三)其它政策 (21)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的现实需要。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科资源丰富,抢抓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机遇,发展壮大农机产业,是建设陕西涉农工业发展战略高地,提升农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农机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制订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规划主体范围为杨凌工业园孟阳路以北区域,园区规划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一期建设2.46平方公里。
一、现状基础(一)国际农机产业现状目前,世界农机市场一直处于稳步发展态势。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迪尔、凯斯纽荷兰、美国爱科公司三家全球最大的农机公司占据着世界农机市场份额的1/3。
迪尔公司,扎根深美国市场,占据北美农机市场份额的50%左右,在我国黑龙江、天津、北京、河南、宁波等地建立基地,主要生产25-135马力的拖拉机、76-203马力的联合收割机。
凯斯纽荷兰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公司之一,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打捆机的销量名列世界前茅。
凯斯纽荷兰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年销售额在160亿美元以上。
凯斯纽荷兰公司目前在我国推广的农业机械品牌主要为凯斯(CASE IH)和纽荷兰(NEW HOLLAND)两个品牌。
凯斯纽荷兰公司在我国已经投资建立了哈尔滨纽荷兰拖拉机有限公司、凯斯纽荷兰机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
爱科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农机生产、设计、分销厂家之一,总部位于美国乔治亚洲顿卢斯市。
爱科集团农机产品销售世界140多个国家。
目前,爱科集团在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奎屯、伊犁、喀什、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北安及广西都设有农机备件库及维修人员和车辆。
爱科集团以海斯顿品牌、弗格森品牌、凯斯品牌服务于广大农村、农场,赢得了用户的广泛赞誉。
另外,国外其他主要农机企业还有德国雷肯、克拉斯、日本洋马农机、久保田、井关农机、国东洋农机、大同、以色列耐特菲姆、拉合喜等等。
国外农机产品主要集中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等大型农业机械方面,目前国外大部分农机企业都已经进入了我国市场。
(二)国内农机产业现状近年来,我国农机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农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总量指标已经迈入世界前列。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838亿元,是2006年的两倍多,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茁长成长,其中,中国一拖是拖拉机行业代表;福田雷沃是收割机行业代表;东风农机是旋耕机行业代表;农哈哈是播种机行业代表;富来威是插秧机行业代表等。
目前,我国主要农机产品呈现区域专业化分布特征(表1)。
表1:我国主要农机产品区域分布区域主要农机产品东北地区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深松整地机械华北地区玉米花生收获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和农业航空机械;长江中下游水稻育插秧机械、油菜直播机械和联合收割机、园艺机械等南方低矮丘陵区甘蔗、茶业、林果收获机械及畜牧养殖机械;西南丘陵山区粮油作物特色农产品加工机械、中小型耕种收割机植保机械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玉米马铃薯棉花等作物及草业生产机械、抗旱节水机械(三)杨凌农机产业现状我省农机产业整体发展滞后,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2010年,全省农机产值实现产值6.9亿元,仅占全国的0.24%。
为了加快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产业发展,2011年,省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决定在杨凌建设“杨凌农业机械产业园”。
示范区农机产业资源现状如下:——农机企业。
示范区农机企业主要有杨凌秦川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杨凌金叶烘干设备有限公司、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杨凌秦川未来新材料有限公司、杨凌三田机械有限公司等。
其中,杨凌秦川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节水灌溉设备品种最齐全、规模较大的厂家之一。
2010年秦川节水公司实现产值3500万元。
杨凌金叶烘干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烤烟房及相关设备,2010年金叶公司实现产值7319万元。
杨凌雨露节水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长期从事节水灌溉工程和设施农业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相关产品研发,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
杨凌秦川未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环保建材、室内外建筑型材、汽车内饰件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及相关技术的咨询服务。
近年来秦川集团研究院和秦川未来公司塑机研究所联合研发了木塑复合新材料(WPC),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取得突破进展。
杨凌三田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机械改造、销售、维修、保养等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公司。
——农机市场。
杨凌农机市场是一所设计先进、功能齐全、国内一流的农机超市。
目前,农机市场占地42亩,建设有农机展示区、农机交易区、农机体验区、农机具配件及维修交易中心、商务办公五大功能分区,截止2010年底,杨凌农机市场已经入住企业100余户,农机市场年均交易额超过1亿元。
——农科资源。
示范区农科教资源相对丰富,驻地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实力较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是一所专业从事农业机械化学院。
学院设有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农业工、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博士硕士点,是国内农业机械研究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之一。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是专业从事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机械控制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院校,技术实力在国内同类院系中处于领先地位。
总体上,示范区农机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制造资源较少,农机产业园建设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另一方面,杨凌示范区农科资源丰富,体制机制优势突出,农机产业后发优势突出。
二、环境形势杨凌示范区农机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面临许多风险挑战,需要科学分析,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才能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面临机遇1、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机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市场对适用性、智能化、精准化、多功能、高效率的保护性耕作、复式作业、精细农业机械产品需求空间将更为广阔。
2、国务院、省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购置和更新农机具补贴政策以及农机减免税政策,大大提升了农机市场购买力,增强了农机企业发展后劲,为农机产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3、杨凌示范区丰富的农科资源优势,以及省部共建体制机制优势,农机产业“赶超发展”的环境条件较为优越。
(二)面临挑战1、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机企业巨头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山东、河南、广东、四川等省份农机产业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使得农机产业发展项目、人才、市场等要素争夺更为激烈。
2、农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农机产品功能、性能、质量和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所需的技术和资金门槛越来越高,投资风险在不断增大。
3、示范区农机产业基础薄弱,资金缺口较大,农机产业园建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艰巨。
三、思路目标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示范区农机产业发展重要的黄金期,围绕全省工业规划及示范区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国际化、产业化、集团化为目标,大力引进技术先进、竞争实力较强的农机企业,推进农机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关键技术突破发展。
积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园林园艺、清洁植保、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相关加工配套业、金融、物流及中介服务业,努力打造农机产品制造基地、农机展销交易中心、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中心、实用人才培养中心、农机售后服务与区域维修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加快构建农机大市场、大服务、大品牌,到2015年,初步建成面向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规模较大的农业机械产业园,辐射带动陕西农机产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化推进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引导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引导、政策导向和协调服务,扶持龙头企业、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突破发展,迅速壮大主导产业规模。
——坚持承接产业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策、体制、技术优势,积极承接优势农机企业和产品,实现技术和生产本地化。
统筹科教资源,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发展适用先进新型的农机具,开发研制“精、深、细”加工成套设备,促进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
——坚持发展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相结合。
立足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节能环保、园林园艺、植保清洁、农产品深加工、设施农业机械,满足全省及周边区域农业以及农艺需求。
积极发展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维修保养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农机产业与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提升相结合。
注重突破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引导产业向园集中,大力支持专业园区内龙头骨干企业发展。
加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构建主导产业引领,配套产业支撑的现代农机产业体系。
(三)目标体系——规模实力。
到2015年,规划投入30亿元,确保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加快现代农机产业园支撑平台和农机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农机产业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其中农机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物流、信息及其中介服务业实现收入30亿元。
——企业规模。
广泛采用现代制造技术,推动农机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