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绝缘预防性试验

1.绝缘预防性试验

一、绝缘预防性试验
一、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
(一)相关知识
1.在测量大电容量电力设备的绝缘电阻时,可以明显地看到绝缘电阻数值和加压的
2.绝缘材料可以用电容与电阻串联来描述其
外特性,右图的等效电路可以描述吸收现象产
生的原因:在直流电压下,图中的i1是电容的
充电电流,衰减很快。

i2是吸收电流,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趋于零,实际上它是绝缘材料缓慢极化过程的反映。

i3为泄漏电流,它反映绝缘电阻的大小。

3.绝缘材料的极化:绝缘材料是由带正电及带负电的质点(带电粒子)构成。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质点将沿着电场方向作有限地位移,或有规律的排列,并对外显示出极性。

当外加电场消失时,又恢复原状,这种现象就称为电介质极化。

而各种绝缘材料的极化特性不一样时,其极化的强弱、快慢也各不相同。

⑴电子式极化。

当物质原子里的电子轨道受到外电场的作用时,它将相对于原子核产生位移,这就是电子式极化,其极化强度随着外电场的增强而增大。

有两个特点:第一,形成极化所需的时间极短,约为10-15S,而且不随频率而变化。

第二,具有弹性,当去掉外电场后,依靠正负电荷间的吸引力而整个呈现非极性,所以这种极化没有损耗。

温度对电子式极化的影响不大。

⑵离子式极化。

固体无机化合物[如云母、石棉、电瓷(陶瓷)、玻璃]多数属离子式结构。

无外电场作用时,不呈现极性,在外电场作用下,使整个分子呈现极性,离子式极化也属弹性极化,几乎没有损耗,形成极化所需时间也很短,约10-13S。

4.绝缘材料在电压作用下会产生泄漏电流。

绝缘电阻反映绝缘材料在一定的直流电压作用下,通过它的泄漏电流的大小,电流越小,绝缘电阻就越大;电流越大,绝缘电阻越小。

显然,在同一绝缘结构中泄漏电流大,绝缘电阻小,表示绝缘状态不良;反之,绝缘良好。

实践证明,测定绝缘电阻的大小可以有效地发现设备绝缘的普遍受潮、局部严重受潮和惯穿性缺陷。

(二)测量吸收比的意义
吸收比是在绝缘电阻的测量中进行的。

任何电介质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其通过电流有三类:一是加压瞬间介质极化所形成的电容电流(几何电流);二是介质中偶极子或夹层介质极化所形成的吸收电流;三是介质中的极少数带电离子发生移动形成的电导电流。

这三类电流中,前两类电流随时间衰减,最后到零;第三类电流很快趋于稳定,不随时间变化;绝缘电阻试验中所测得的电流是通过电介质呈衰减变化的总电流,而不是稳定的泄漏电流,其绝缘电阻也是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值,必须等加压后几何电流和吸收电流衰减后剩下泄漏电流时,绝缘电阻才稳定;所以,测量绝缘电阻要有足够长的时间,一般规定1min读数。

(参阅职训P93内容)。

二、泄漏电流测量与耐压试验
(一)交流耐压试验
1.在绝缘预防性试验中应用耐压试验方法,主要有交流耐压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两种。

直流耐压试验方法,对于电容量较大的设备,例如电缆、电容器、电动机,具有独特的优点,因为直流下没有电容电流,要求电源容量小,加上可以用串级的方法产生高压直流,故试验设备可以做得轻小,适合现场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2.交流耐压试验因为对绝缘的考验比直流耐压试验更接近实际,而且试验简单,所以被长期沿用,但对于110KV以上的变配电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由于条件限制,
一般不能进行。

不少单位对于改造、大修后的变压器采用交流倍频感应耐压试验的方法进行耐压试验,不仅考验主绝缘,对纵向绝缘也有一定的考验。

3.发电机交流耐压试验接线图及内容要求(参阅职训P93~ P94内容)
Q1—刀闸FU—熔断器Tt—调压器Q2—电磁开关T1—试验变压器T2—电压互感器A1、A2—电流表Q3—短路刀闸R1、R2—保护电阻V3—静电电压表F—保护球间隙(二)泄漏电流测量
1.电气设备的泄漏电流一般为μΑ级(0~数佰μΑ),所以用微安表来测量泄漏电
流的大小。

2.微安表接入位置对测量的影响:如右图,CX为
试品,R1与PA1串联做直流高压测量用,PA2不测
量泄漏电流微安表,这种接线,由试验装置到被试
品之间的连线在高压下会产生电晕电流(导线周围
空气游离对地产生泄漏)如图中虚线I′所示。

这些电流经PA2造成了测量误差。

因此泄漏电流试验中常用以下两种试验接线:
⑴微安表在被试品的接地端
如右图,高压连线的对地泄漏电流I′不经
过PA2,它所测的电流是试品的泄漏电流I X,但微安表在被试品的接地端
是这种接线要求被试设备能够和地绝缘。

开关底座、变压器外壳等是接地的,就不能采取这种办法。

而避雷器的底座是由一瓷底与地绝缘的,可用此法。

若绝缘瓷座严重脏污、劣化,也会造成误差。

虚线的R′表示被试设备地端对地绝缘电阻。

当绝缘良好时,R′中的分流可忽略不计,I X全部通过PA2,无测量误差;当绝缘不良时,R′中有分流,I X的一部分通过PA2造成测量误差。

⑵微安表在高压端
如右图,对于一端接地的设备,可将高压表接于
高压端。

当然,微安表在高压端读数将不太方便,同微安表在高压端
时PA2必须对地绝缘。

PA2对地绝缘的泄漏及PA2至被试品C X那段引线的电晕电流仍然流经PA2,影响测量精度。

现场常采用两种办法加以解决。

第一,将微安表及其到被试品的连线全部屏蔽起来,如图中虚线所示。

此屏蔽层接于PA2的电源侧,与PA2处于同一高电位,它引起的杂散电流不经过PA2,这样,PA2中的电流就纯属被试品的泄漏电流了。

该法能够将杂散电流屏蔽掉,测量准确度高。

由于整个试验引线处于高电位,试验时,必须支架起来,与人员及接地部位保持安全距离,所以不太方便。

第二,将微安表屏蔽或良好绝缘,PA2至C X的引线采用聚乙烯绝缘同轴射频电缆。

试验证明,这种电缆的泄漏电流极小,芯线施加电压,屏蔽层接地,只有0~2μΑ的泄漏电流。

采用这种高强度绝缘屏蔽线方便安全。

(参考职训P95)3.微安表的保护
如右图,当被试设备和试验装置对地击穿时,
C X
电流将远远大于微安表的量程,将表烧毁。

因此
微安表应加装过流保护。

常用微安表保护接线如
右下图,F为放电管,R为增压电阻。

因为微安表高压对地击穿时对微安表的损坏
内阻较小,电流超过很多时,表两端的电压降仍不足使
F放电,R的选择应使流过R及微安表的电流达到限量
或超过时,U AB两端电压恰好达到F放电电压,电流从
放电管流过。

C为滤波电容,能滤掉电流中的交流成分,微安表保护原理
使放电电压稳定,一般取150V/0.3μF即可。

三、介质损耗角的测量
(一)电容与电阻并联的介质损耗
由图看出I=I R+Ic,Ic比U超前90°,I R与U同
相位。

研究某一绝缘材料的损耗时,其绝缘物的面积和
外加电压的大小,Ic也就固定了,I R的大小就说明了损
耗的大小,与图中夹角δ有关,因此I R=Ictgδ,所以tgδ绝缘材料的电容与电阻并联就反映了I R的大小。

我们称tgδ为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a)等效电路图b)相量图(二)阻容串联的tgδ
从图中可以看出,U R的大小决定了损耗的大小,损
耗等于U R2/R,而U R的大小和Uc与U R的夹角δ有关,
U R=Uctgδ,tgδ反映了U R的大小,也即损耗的大小。

(三)概括地说,tgδ表示绝缘中的有功成分(电阻上
的电流、电压或其乘积)与无功成分(电容器电流、电
压或乘积)的比值。

如果损耗主要是电导引起的,则常用并联等效电路。

如果损耗主要由介质极化及连接导线的电阻等引起的,绝缘材料的电容与电阻串联则常用串联等效电路。

a)等效电路图b)相量图
(四)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的测量
对于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是比较灵敏有效的方法。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有功分量与无功分量的比值,在一定的电压和频率下,它反映电介质内单位体积中能量损耗的大小,它与电介质的体积尺寸大小无关。

因此,能从测得的
tgδ数值直接了解绝缘情况。

一般用西林电桥测量tgδ。

反接线:由于变压器外壳及铁心均直接接地,故使用西林电桥测量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时,采用反接线。

试验时,将被测绕组短路连接后,接电桥C X或Z X,非被试绕组短路连接后接地。

(连接图参阅职训P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