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学生)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学生)

《三峡》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7—11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或王命急宣()(2)虽乘奔御风()
(3)既而渐近()(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1.填空。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_________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悬泉”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

乙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
了钱塘江潮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二、阅读古诗文,回答第7—11题。

(15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全品中考网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6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相关主题